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近日,菲律賓軍方總參謀長布勞納高調宣布了一條所謂的“勝利消息”。
菲律賓軍隊成功“驅逐”了中國船只,切斷了中國漁民布設的漁網(wǎng),并為坐灘在仁愛礁的“馬德雷山號”運補掃清了障礙。
這一言論瞬間在國際輿論場激起千層浪,仿佛菲律賓在仁愛礁取得了一場“偉大勝利”。
馬尼拉的媒體迅速跟進,將此描繪成一個捍衛(wèi)主權的重要時刻。公眾的民族自豪感被瞬間點燃,社交網(wǎng)絡上一片歡騰。
一場衛(wèi)星戳破的牛皮
菲律賓總參謀長布勞納的講話,為民眾提供了一個急需的情感出口。馬尼拉媒體將其渲染為“捍衛(wèi)主權的重大時刻”,社交媒體上愛國情緒高漲,無數(shù)網(wǎng)民為政府“終于展現(xiàn)決心”而歡呼。
這種集體興奮并非空穴來風。仁愛礁問題自1999年“馬德雷山號”在此故意坐灘以來,就長期困擾著菲律賓的社會神經(jīng)。每一次向這艘破舊軍艦進行的補給嘗試,都會伴隨著巨大的國際爭議和國內關注。
在過往的對峙中,面對中國海警船的堅決攔阻,菲律賓軍方常常顯得進退兩難。因此,任何看似“突破”的消息,都極易被放大為民族自豪感的釋放,用以沖淡現(xiàn)實中的無力感。
但這場“勝利”從一開始就疑點重重。布勞納的講話中,并未具體說明行動發(fā)生的時間與地點,也未能提供任何影像記錄或官方文件作為佐證。在南海這樣一個各方密切監(jiān)控的高度敏感區(qū)域,這種“只聞其聲,不見其形”的勝利顯得格外突兀。
很快,客觀的證據(jù)便無情地揭示了真相。公開的衛(wèi)星圖像和船舶信息顯示,就在布勞納發(fā)表講話后的幾天里,直至8月24日,中國的海警船、科考船以及多達16艘漁船,依舊活躍在仁愛礁海域,絲毫沒有撤離的跡象。
事實清晰地表明,所謂的“驅逐”行動并未真實發(fā)生。這種操作手法,與印度在邊境爭端中常用的“精神勝利法”頗為相似,即在現(xiàn)實難以改變時,先在輿論層面宣布勝利,以求安撫民心。
盟友撐腰的真實價碼
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展現(xiàn)出的強硬姿態(tài),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與域外國家不斷深化的軍事合作。這些外部支持,被馬尼拉當局當作對內鼓舞士氣、對華強硬叫板的重要資本。
就在布勞多宣稱“勝利”的前一天,也就是8月24日,菲律賓與澳大利亞在正對南海的巴拉望島舉行了聯(lián)合軍事演習。演習科目包括反潛和聯(lián)合登陸等,其針對性不言而喻。
更廣泛的防務合作也在同步推進。近幾個月,日本加快了與菲律賓的合作步伐,計劃向其出售二手驅逐艦。印度則積極推動向菲律賓出口先進的“布拉莫斯”導彈。
其中,最關鍵的支撐無疑來自美國。作為菲律賓的長期盟友,美國通過《美菲共同防御條約》與其深度綁定,持續(xù)加大軍事援助、情報共享和在該地區(qū)的軍事存在。
菲律賓領導層巧妙地利用了這些外部支持,借此向國內民眾展示“我們并不孤單”的姿態(tài),同時在外交舞臺上,也試圖以此提升自己的談判地位。
然而,外部力量的介入從來不是無條件的援助,往往是伴隨著復雜的戰(zhàn)略考量。這使得菲律賓在獲得支持的同時,也深深陷入了大國博弈的結構性困境,面臨著日益增長的戰(zhàn)略風險。
對美國而言,南海是其“印太戰(zhàn)略”的關鍵節(jié)點,支持菲律賓更多是為了有效牽制中國。同樣,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等國參與南海事務,也主要服務于各自的戰(zhàn)略布局。這些支持,更像是以菲律賓為前沿,來延伸自身影響力的方式。
這種局面導致菲律賓的政策陷入了兩難。它一方面需要借助外部力量來壯膽,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大國博弈的漩渦。這種拉攏域外國家介入南海問題的做法,無異于“飲鴆止渴”,不僅無法解決自身困境,反而會使南海局勢更加復雜,損害地區(qū)和平與穩(wěn)定。
吹出來的勝利與騎虎難下
而這種依靠虛假勝利敘事的策略,短期內或許能達到一定的政治效果,但其長期代價卻是政府信譽的嚴重喪失。
當社會輿論普遍認為“我們已經(jīng)贏了”,政府如果無法拿出與之匹配的實際成果,將面臨來自內部的巨大壓力,甚至可能被迫采取冒險行動。這種惡性循環(huán),正是南海局勢長期動蕩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布勞納的“勝利”謊言被戳穿后,菲律賓軍方發(fā)言人帕迪拉便匆忙出面“找補”。他宣稱將堅決履行保護“領土”的職責,并表示將很快進行新一輪對“馬德雷山號”的輪換和補給。這番言論聽起來強硬,實則更像是一種虛張聲勢。
事實上,菲律賓軍隊對“馬德雷山號”的輪換和補給任務,已經(jīng)有100天未能得到有效執(zhí)行。菲方曾試圖通過“臨時諒解協(xié)議”與中國進行外交溝通,但并未得到中方的回應。
實力面前的強硬還能撐多久
現(xiàn)實情況是,如果中方不“網(wǎng)開一面”,菲律賓軍方的補給計劃就是一句空話,“馬德雷山號”上駐守的菲軍人員將面臨“等死”的絕境。
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曾囂張宣稱,將對中方的批評采取“無視”態(tài)度,并反指中方進行“偏執(zhí)宣傳”。然而,菲律賓軍方顯然低估了中國在南海問題上不容動搖的決心與實力。
中方此前曾出于人道主義考慮,同意菲方為坐灘軍艦上的人員進行輪換和補給。然而,菲方非但沒有珍惜這份善意,反而變本加厲,采取了一系列“瘋狂的挑釁行為”,直接傷害了中方的善意。可以說,菲律賓目前在南海面臨的困境,完全是馬科斯當局咎由自取。
中方已多次明確表態(tài),將繼續(xù)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堅定捍衛(wèi)國家的領土主權與完整。以中國海軍山東艦編隊為代表的強大軍事力量,時刻守護著這片藍色疆土。菲律賓無論如何挑釁,最終都無法改變中國在南海擁有實際控制和主權的事實。
結語
菲律賓近期在仁愛礁問題上的高調宣示,實質上是一場被迅速證偽的“精神勝利”。其背后,是過度依賴外部力量、深陷大國博弈的戰(zhàn)略困境,以及由此引發(fā)的不斷加劇的風險。
這種“極端反華的無腦政策”必然會讓菲律賓付出巨大代價。它不僅損害自身的國際信譽,使國際形象一落千丈,還可能失去許多國家的支持,加劇地區(qū)緊張局勢。
盲目對抗中國并非長久之計。單憑挑釁和虛假勝利的鼓吹,最終只會讓菲律賓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面臨無法挽回的敗局。
菲律賓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唯有通過對話與合作,才能實現(xiàn)地區(qū)的和平與穩(wěn)定。它必須摒棄錯誤的對華政策,停止一切挑釁行為,重新回到通過對話協(xié)商解決爭端的正確軌道上來,這才是化解南海僵局、尋求自身出路的唯一可行之道。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