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六十,最怕的不是生老病死,而是人情往來。
尤其是親戚之間的紅白喜事,更是一個繞不開的坎。
稍微禮數(shù)沒做到,別人背后指指點點,說你摳門,說你不上道;但你禮金隨得太大方,又心里憋屈,覺得是“送錢買冷臉”。
退休老人,沒了穩(wěn)定收入,再不懂點規(guī)矩,容易讓人吃了啞巴虧。
紅白喜事隨禮,不是“看心情”,而是講究。尤其是這4個方面,真得牢牢記住。
01
量力而為,不打腫臉充胖子。
現(xiàn)實里,很多人到了60多歲,退休金不高、孩子又在啃老,有的還要照顧孫子、看病吃藥,每一筆錢都掰著手指花。
可一遇到紅白喜事,就開始“打腫臉充胖子”,非得裝作自己過得特別好,隨個幾百上千才覺得有面子。
我一個親戚就是這樣,自己每個月就拿兩千多退休金,硬是隨了個八百塊紅包給遠房親戚的孩子,結(jié)果轉(zhuǎn)身就跟我們抱怨:“我都一周沒舍得買肉了?!?/p>
這不是糟蹋自己嘛?
隨禮不是比賽誰出得多,而是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濟狀況來。
人情再濃,也不能拿健康和飯碗開玩笑。
越是年紀大,越要看清:節(jié)儉是福,撐場面是禍。
02
看關系深淺,不用一視同仁。
有人總覺得隨禮講親疏遠近,是小家子氣。但說句難聽的,不分親疏,那才是真的傻。
我樓下鄰居就吃過這種虧。她老公單位的同事家結(jié)婚,她隨了五百。
結(jié)果后來她孫子滿月請人家,人家給了個200意思一下,差點沒把她氣出高血壓。
有些人根本不是你的圈子,你掏心掏肺給他隨禮,他轉(zhuǎn)頭都不會請你吃一口飯。
這不是人情,是“交智商稅”。
隨禮講情分,但不代表你要為毫無交集的人掏腰包。
和你真正親近的人,你自會在意;那些平時八竿子打不著的,禮節(jié)到位就好,別操太多心。
03
紅事要隨,白事更得上心。
很多人只重視紅事,白事則能躲就躲。
但其實,在很多地方,白事更講究“人情厚度”。
我有個熟人,年輕時生意不錯,紅事紅包撒得飛起,誰結(jié)婚、誰搬家,他都風風光光送上門。
可等到村里老人去世,他卻一個也不參加。
結(jié)果幾年過去,他落魄了,突然就沒朋友了,紅白事都沒人請他。
說到底,紅事是喜慶,人多你不稀奇;白事才見人心,去與不去,別人都記在賬上。
到了60歲,別再抱僥幸心理,紅事圖個喜氣,白事圖個情義,兩樣都別缺席。
04
禮多人不怪,但嘴上也要會說。
很多人隨了禮,卻從不張口寒暄一句。
一副“錢我給了,事我不管”的樣子。這樣的行為,在人情社會里,最讓人反感。
我親戚家前幾年結(jié)婚,來了一位遠房表哥,隨了600塊,但一句祝福都沒說,連喜糖都不拿。
結(jié)果人家背后都說他“像是被綁架來的”。
別小看這些寒暄、道喜、上香,這些話,是禮節(jié)的一部分。
哪怕你只隨了200塊,但你言語周到、表情誠懇,別人也覺得你有情有義。
隨禮不是丟個紅包那么簡單,更是一種態(tài)度的體現(xiàn)。
05
人情世故這東西,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
60歲之后,身體、錢袋子、臉面,都得護好。
別因為紅白喜事,就被人牽著鼻子走;更別為了虛榮心,拿命去隨禮。
看清楚關系,掌握好尺度,該到場的別躲,該少給的別撐。
真正會過日子的老人,隨得起人情,更活得起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