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guān)注”按鈕,方便以后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chuàng)作的動力~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反諷是什么?一個從不殺功臣的皇帝,死后自己的33個子女卻無一幸免,全部死于非命。
這個皇帝就是秦始皇,他用寬仁之道對待功臣,卻培養(yǎng)出了歷史上最殘忍的繼承人。
秦始皇為何從不殺功臣
公元前259年,一個叫做嬴政的男孩在趙國邯鄲出生,39年后,這個男孩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
翻遍史書,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驚人的事實,中國歷史上共有59位開國皇帝,真正不殺功臣的只有3個人,秦始皇排在第一位。
漢高祖劉邦怎么做的?先是封了7個異姓諸侯王,回頭就把他們一個個干掉。韓信、彭越、英布,哪個善終了?劉邦的想法是共患難容易,同富貴太難。
明太祖朱元璋更狠,胡惟庸案牽連3萬多人,藍(lán)玉案又是1.5萬人。朱元璋殺功臣,像收割莊稼一樣成片成片地殺。
秦始皇呢?完全不同。
王翦滅了楚國,立下天大的功勞,秦始皇怎么對他?不僅沒殺,還把王翦當(dāng)老師一樣尊敬。
王翦要出征前,連續(xù)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要田要地,有人說他太過分了。
王翦說得很明白:"秦王性情粗暴對人多疑。現(xiàn)在大王把全國精銳都給我指揮,我不多要點家產(chǎn)表明心跡,難道要讓秦王懷疑我嗎?"
這就是政治智慧,王翦明白,秦始皇表面上疑心重,實際上心胸開闊,果然,秦始皇聽了哈哈大笑,一點都沒生氣。
蒙恬北擊匈奴,手握30萬大軍,威震邊疆,這樣的人最容易被皇帝忌憚。
秦始皇不僅沒殺蒙恬,還讓他的弟弟蒙毅做了內(nèi)史,兄弟倆一個管軍事,一個管政治,權(quán)力大得驚人。
李信年輕氣盛,攻楚失敗后丟了秦軍的臉,換個皇帝,李信早就人頭落地了。秦始皇只是讓他降級,繼續(xù)委以重任,后來李信跟著王賁滅了燕國和齊國。
就連禍亂宮廷的呂不韋,按法律該處死,秦始皇也只是讓他搬到蜀地去住,呂不韋自己受不了,服毒自殺的。
為什么?秦始皇有足夠的自信。
他22歲親政,39歲統(tǒng)一天下,這樣的人,會害怕手下造反?他依靠的是制度,不是恐怖統(tǒng)治。商鞅變法留下的一整套制度,讓秦國成了一臺高效運(yùn)轉(zhuǎn)的國家機(jī)器。
制度管人,比殺人管用。
千古一帝手下的傳奇將星
公元前230年,秦國滅韓,這是六國覆滅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
接下來的10年里,趙、魏、楚、燕、齊相繼倒下。這場史無前例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一群傳奇將星。
王翦,頻陽東鄉(xiāng)人,史書說他"少而好兵",年輕時就展現(xiàn)出軍事天賦。他的打法和別人不同,從不硬拼,講究以智取勝。
公元前236年,王翦第一次獨(dú)立指揮大軍,攻打趙國閼與,他做了一件讓所有人意外的事:裁軍。
把軍中不滿百石的校尉全部遣返,十個人里只留兩個,留下的全是精銳。
18天,王翦就拿下了閼與,順便攻取趙國9座城,這就是王翦的風(fēng)格,不求人多,只求兵精。
蒙恬更傳奇,他出身將門世家,祖父蒙驁、父親蒙武都是名將。蒙恬青出于藍(lán),成了這個家族最亮的星。
統(tǒng)一六國后,匈奴南下騷擾,秦始皇派蒙恬率30萬大軍北伐。
結(jié)果如何?蒙恬一仗就把匈奴打得10多年不敢南下?!妒酚洝酚涊d:"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李信是這群將星中最年輕的一個,他有多年輕?史書沒明確記載,但從他的事跡看,應(yīng)該是個20多歲的愣頭青。
公元前227年,荊軻刺秦王失敗,秦始皇大怒,派大軍攻燕。燕太子丹逃到遼東,李信帶著幾千人一路追殺。
李信硬是把燕太子丹追到了衍水邊,逼得燕王不得不殺了自己的兒子。
這些人,放在哪個朝代都是造反的好苗子,秦始皇不僅沒殺他們,還讓他們的兒子繼續(xù)做將軍。
王翦的兒子王賁,攻滅了魏國、燕國、齊國。蒙恬的弟弟蒙毅,成了秦始皇最信任的內(nèi)史。這就是良性循環(huán),君主信任臣子,臣子效忠君主。
秦始皇用人就是能者上,庸者下,但絕不因為猜疑而殺能人。
可惜,這樣一個開明的皇帝,卻培養(yǎng)出了歷史上最殘忍的繼承人。
沙丘驚變與血腥屠殺
公元前210年夏天,沙丘平臺,50歲的秦始皇走到了生命盡頭。
誰也沒想到,這一刻成了秦朝的轉(zhuǎn)折點。
隨行的人員很少,丞相李斯、宦官趙高、皇子胡亥,再加上幾個貼身宦官。秦始皇臨死前,讓趙高寫詔書給長子扶蘇:"與喪會咸陽而葬。"
意思很明確,回咸陽準(zhǔn)備后事,繼承皇位。
趙高沒有發(fā)出這道詔書。
他找到了胡亥,胡亥是秦始皇第18個兒子,按理說輪不到他繼承皇位。趙高跟胡亥說:"你哥哥扶蘇一向不滿你父親的政策,如果他繼位,你覺得你還有好日子過嗎?"
胡亥動心了。
接下來,趙高又說服了李斯,李斯本來不愿意,趙高用了一招:恐嚇。"扶蘇繼位后,用的是蒙恬兄弟,你覺得還有你的位置嗎?"
李斯也動心了。
于是,歷史上著名的"沙丘之變"發(fā)生了。他們偽造了兩道詔書,一道立胡亥為太子,一道賜死扶蘇和蒙恬。
扶蘇收到詔書后,沒有懷疑,立即自殺,蒙恬想不通,要求上訴,也被迫自殺。
胡亥成了秦二世皇帝,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殺光所有的兄弟姐妹。
史書記載得很詳細(xì):"公子十二人戮死咸陽市,十公主矺死于杜。"12個皇子在咸陽街頭被殺,10個公主在杜地被殺。
公子高想逃跑,又擔(dān)心家人受牽連,主動上書請求為父親殉葬,胡亥同意了。
公子將閭兄弟三人,被逼得走投無路,拔劍自刎。
還有6個公子在杜地被殺,算上最開始被賜死的扶蘇,33個兄弟姐妹,除了胡亥自己,全部死光。
為什么要?dú)⒌眠@么干凈?胡亥心里清楚,自己的皇位來路不正。扶蘇本來是合法繼承人,其他皇子都可能成為造反的旗號。
斬草不除根,春風(fēng)吹又生,胡亥用最殘忍的方式,解決了心頭大患。
可是,殺光兄弟姐妹就安全了嗎?胡亥低估了權(quán)力斗爭的復(fù)雜性。
沒過幾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起義,六國遺民紛紛復(fù)國,胡亥還沉浸在"指鹿為馬"的游戲中,不知道大廈將傾。
公元前207年,連胡亥自己也死于非命,趙高的女婿閻樂逼他自殺,理由很簡單:"足下驕恣,誅殺無道,天下共畔足下。"
胡亥臨死前哀求讓我做個普通人吧,閻樂拒絕了。
一個不殺功臣的皇帝,33個子女全部死于非命,這就是歷史最大的諷刺。
權(quán)力傳承的致命缺陷——千古一帝敗在哪里
胡亥死后,秦朝還有最后一次機(jī)會。
趙高想自立為王,發(fā)現(xiàn)群臣不服,只能立子嬰為王。子嬰是誰?可能是扶蘇的兒子,也可能是秦始皇兄弟的兒子。總之,他在胡亥的大屠殺中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子嬰很聰明,他和兩個兒子商量,趙高立我為王,肯定沒安好心。聽說趙高和楚軍有約定,滅掉秦朝后給他關(guān)中王,趙高讓我去宗廟祭祖,八成是要在那里殺我。
子嬰的對策稱病不去。
果然,趙高親自來催,子嬰早有準(zhǔn)備,一刀結(jié)果了趙高。
可惜太晚了,子嬰殺趙高時,劉邦已經(jīng)兵臨咸陽城下。
46天后,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為什么一個不殺功臣的開明皇帝,會培養(yǎng)出胡亥這樣的暴君?
根本原因在于制度設(shè)計的缺陷。
秦始皇建立了完善的行政制度、軍事制度、法律制度,唯獨(dú)沒有建立合理的皇位繼承制度。他以為自己能活很久,以為有足夠時間培養(yǎng)合格的繼承人。
他錯了。
扶蘇雖然是長子,性格溫和,主張改革,這在秦始皇看來是軟弱的表現(xiàn)。所以扶蘇被派到邊疆監(jiān)軍,遠(yuǎn)離政治中心。
胡亥呢?從小跟著趙高學(xué)法律,接受的是嚴(yán)刑峻法的教育。這樣的人一旦掌權(quán),自然會用最極端的手段維護(hù)統(tǒng)治。
秦始皇培養(yǎng)繼承人的方式,注定了悲劇的結(jié)局。
秦始皇過于相信自己的權(quán)威,他認(rèn)為只要自己在位一天,就沒人敢造次。他沒有想到,自己一旦離世,整個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會瞬間崩塌。
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用了10年,秦朝滅亡只用了3年,這個對比足夠說明問題。
一個不殺功臣的皇帝,33個子女卻無一幸免,這不僅是個人悲劇,更是制度悲劇。
參考資料:
《史記·秦始皇本紀(jì)》- 司馬遷著,記載了秦始皇及其子女的詳細(xì)歷史
《史記·李斯列傳》- 詳細(xì)記錄了沙丘之變和胡亥屠殺兄弟姐妹的具體過程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秦漢史研究》- 對秦朝政治制度和皇位繼承制度的學(xué)術(shù)分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