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亞,
你的腦海中是不是浮現(xiàn)出一串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他們是斯坦五國兄弟——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
中國歷史上,這里是張騫歷經(jīng)磨難只為一探究竟的“西域”,也是大唐國力鼎盛時期安西都護府的轄地、玄奘西天取經(jīng)的必經(jīng)之路。
絲綢之路
作為絲綢之路的中間商,中亞位于中國與歐洲之間,北部是草原文明,南部則與古印度和波斯接壤。
在多重文化的包圍下,這里究竟孕育出了怎樣神秘而璀璨的歷史文明?
這個金秋十月,學人團隊將帶您走進“中亞之心”烏茲別克斯坦,一起揭開亞歐大陸十字路口的千年面紗,親身感受絲路的繁華與游牧帝國的更迭!
“撒馬爾罕之心”雷吉斯坦廣場
如果把中亞比作一幅大地畫卷,錫爾河和阿姆河就是這幅畫上最靈動的兩條藍色絲帶。它們分別自天山山脈和帕米爾高原奔流而下,流經(jīng)中亞腹地,匯于咸海。錫爾河與阿姆河之于中亞,正如長江與黃河之于中國——是文明的起源。更不用說在這片干旱少雨的土地上,水就是命脈,也是財富。
烏茲別克斯坦作為全球唯二的“雙重內(nèi)陸國”,被另外四個“斯坦”國與阿富汗所環(huán)繞,其國土正好鑲嵌在兩條大河之間,堪稱中亞的風水寶地。
錫爾河與阿姆河流域
首都塔什干位于錫爾河上游,降水量充足而人口稠密,現(xiàn)為中亞第一大城市。
塔什干的帖木兒廣場
錫爾河上游的Kungurbuka Mountain
“河中地區(qū)”水草豐美,自古孕育出布哈拉、撒馬爾罕這樣的絲路名城。
“撒馬爾罕之心”雷吉斯坦廣場
而下游接近咸海的阿姆河三角洲,雖被荒漠環(huán)繞,卻見證了花剌子模王國與希瓦古城的興衰。
希瓦古城落日
如果你拿起筆,在地圖上從東到西把塔什干、撒馬爾罕、布哈拉、希瓦連成一線,那條線便是千年前駝鈴陣陣、商隊絡(luò)繹不絕的絲綢之路黃金走廊。
“斯坦”一詞源自波斯語,意為“某某之地”,因此“烏茲別克斯坦”便有“烏茲別克人的土地”之意。烏茲別克族屬突厥民族,信奉伊斯蘭教,血統(tǒng)極為多元——既有古代河中地區(qū)的粟特人、波斯人,也有草原上的突厥人與蒙古征服者的后裔。
諾魯孜節(jié)期間制作蘇瑪拉克的烏茲別克人
這種混合,源于中亞千百年來政權(quán)更替與民族流動的歷史:壟斷了絲綢之路的粟特商人,到與蒙古帝國并駕齊驅(qū)的花剌子模帝國,再到自稱成吉思汗后裔的帖木兒帝國,這片土地見證了粟特、波斯、伊斯蘭與草原文明的交匯與融合,沉淀出厚重而多彩的歷史。
烏茲別克人的婚禮
冷戰(zhàn)時期的中亞曾對外封閉,蘇聯(lián)解體后,烏茲別克斯坦重新向世界敞開大門?,F(xiàn)任總統(tǒng)米爾濟約耶夫積極推動開放政策,通過簽署《2019—2025年旅游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致力于將旅游業(yè)打造為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要支柱。此外,中烏關(guān)系穩(wěn)步向前,烏茲別克斯坦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并于撒馬爾罕成功舉辦上海合作組織第22次會議。今年6月,《中烏互免簽證協(xié)定》正式生效,眼下正是走近“中亞之心”的最佳時機。
冷戰(zhàn)時期禁止拍攝的塔什干地鐵站
孫鑒遠
普林斯頓大學近東系博士候選人。主要研究方向為中亞、突厥、奧斯曼歷史。是世界上少數(shù)幾位能將阿拉伯、波斯和突厥文等本土伊斯蘭語言文獻與英法德俄中文等外部語言文獻進行比較研究的學者之一。曾游歷包括中亞、中東在內(nèi)的70多個國家。
行前預(yù)熱直播
《行跡70余國家后,他將再次回到中亞》
三場行中講座
10月3日 歷史篇《絲綢之路與帝國更替:烏茲別克斯坦的歷史縱橫》
10月4日 地理篇《綠洲與草原之間:烏茲別克斯坦的自然地理與人文環(huán)境》
10月6日 語言篇《從察合臺語到現(xiàn)代烏茲別克語:中亞語言的傳承與變遷》
專業(yè)講師解讀,獨特的游學體驗
特邀普林斯頓大學近東系博士候選人孫鑒遠老師全程領(lǐng)隊。孫老師長期專注于中亞、突厥、奧斯曼歷史的研究,他是世界上少數(shù)幾位能將阿拉伯、波斯和突厥文等本土伊斯蘭語言文獻與英法德俄中文等外部語言文獻進行比較研究的學者之一。孫老師足跡遍及 70 多個國家,并曾親歷中亞地區(qū),本次行前,他將通過直播分享他對中亞歷史與旅行的熱忱,出發(fā)后更有行中主題講座等您加入,共赴一場沉浸式的學術(shù)與心靈盛宴。
免簽直通雙重內(nèi)陸國
深入“中亞之心“烏茲別克斯坦,在全球化時代回望千年前東西方文化的初次相遇。今年6月中烏互免簽證生效,正是說走就走的黃金時期。
伊斯蘭世界文化遺產(chǎn)巡禮
從粟特文明到帖木兒帝國,穿行撒馬爾罕、布哈拉、希瓦,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城串聯(lián)游牧帝國政權(quán)更迭的歷史。
新增蘇菲派圣地獨家探秘
走近“中亞麥加”納格什班迪建筑群,揭示蘇菲派“納格什班迪教團”如何塑造中亞,乃至整個伊斯蘭世界的精神格局。
深度在地人文體驗
徜徉絲路大巴扎市集,品味世遺古城日落晚宴,走進布哈拉地毯工坊與撒馬爾罕家訪餐,在日常煙火中融入當?shù)厣睢?/p>
**推薦點擊圖片放大查看
**如遇臨時交通管制或開放情況影響,可能會對部分地點做調(diào)整,具體以實際情況為準。
時 間:10月1日—10月8日(8天7晚)
集合地:烏茲別克斯坦 · 塔什干
解散地:烏茲別克斯坦 · 塔什干
原價:23900元/人
早鳥價:22400 元/人(9月4日23:59截止)
組團價:22900元/人(2人及以上同報可享)
學生優(yōu)惠:原價95折
*學生優(yōu)惠說明:在讀中小學生(18歲以下必須有監(jiān)護人陪同)、在讀???本科生/碩博研究生。聯(lián)系客服,憑有效證件可享受學生優(yōu)惠。該優(yōu)惠不與組團價同享。
?? 8人成行,18人封團,額滿即止 ??
本次行程將以城市為線索,串聯(lián)烏茲別克斯坦歷史上的不同關(guān)鍵時期。我們會沿著首都塔什干與三大世界文化遺產(chǎn)城市——希瓦、布哈拉、撒馬爾罕,穿越絲綢之路的古道,感受中亞帝國與伊斯蘭文明更替的風云變幻。
在今烏茲別克斯坦的土地上,2000 年前就活躍著一支跨越東西的民族,以經(jīng)商文明,他們就是古老的粟特人。
粟特人是漢唐絲綢之路上最會賺錢的商人
粟特文明則代表著中亞被伊斯蘭化前的文明
粟特人在語言和文化上同波斯人接近,信奉以祆教(瑣羅亞斯德教)為主的多神信仰。他們并沒有統(tǒng)一的國家,而是以撒馬爾罕為核心,組成互不隸屬的城邦聯(lián)盟。 6世紀 ,粟特城邦歸入西突厥的勢力范圍,突厥人以武力保護粟特商路并從中獲利。雙方結(jié)成盟友,并開啟了持續(xù)數(shù)百年的通婚,這也成為當代中亞諸民族(除塔吉克族外)的重要血緣基礎(chǔ)。
粟特文明有關(guān)的歷史遺產(chǎn)
??The Smithsonian's National Museum of Asian Art
7世紀中葉 ,唐朝擊敗東西突厥,并在當?shù)卦O(shè)立安西都護府,粟特人在名義上臣服于大唐。隨著唐代絲綢之路的繁榮,粟特文明進也入了黃金時期。許多粟特人為了經(jīng)商入籍中原,他們以國為姓,被稱為“昭武九姓”,包括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尋和戊地等。安史之亂的主角安祿山與史思明,正是出身于這些來自中亞粟特城邦的家族。
根據(jù)“昭武九姓”的記載,如今烏茲別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在中國古代被稱作“石國”,撒馬爾罕是“康國”,而“火尋”則是花剌子模的舊稱。本次行程,我們將走進“安國”——布哈拉一帶,探訪千年前粟特城邦的遺址。
安國遺址 ??維基百科
瓦拉赫沙遺址(Varakhsha)
“安國”布哈拉最早的城址,遺址面積頗大,足見當年布哈拉在河中地區(qū)的顯赫地位。蘇聯(lián)時期,這里出土了著名的“粟特武士騎象搏豹”壁畫,如今仍能在宮殿城堡遺跡中找到當年壁畫出土的地方。
安國遺址中出土的“粟特武士騎象搏豹”壁畫
??維基百科
派肯特遺址(Paykent)
另一處遺址位于阿姆河的一條支流旁,環(huán)境優(yōu)美,被認為可能是昭武九姓中的畢國,即《大唐西域記》記載的戊地國,曾歸安國管轄。是粟特時期重要的的商貿(mào)城市,后發(fā)展為伊斯蘭教中心,考古團隊曾在這里發(fā)現(xiàn)清真寺和宣禮塔的遺址。
畢國城遺復(fù)原圖
派肯特遺址中出土的精美物件
??維基百科
薩曼尼陵(Samanid Mausoleum)
8世紀初 ,伊斯蘭教已傳入中亞。唐朝原本在與阿拉伯帝國的中亞爭奪中占據(jù)上風,卻因安史之亂爆發(fā),不得不撤兵回防內(nèi)地,中國勢力由此逐漸退出,中亞也迎來了伊斯蘭化與突厥化的高潮。位于布哈拉的薩曼尼陵便是這一時期伊斯蘭建筑的早期代表,它為紀念 9-10世紀薩曼王朝 的君主而建。整座陵墓以磚塊嵌拼出豐富多變的幾何圖案,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工藝水平。
布哈拉是整個河中地區(qū)波斯、伊斯蘭痕跡最深的城市,它位于河中地區(qū)的西端,瀕臨阿姆河,跨過那條河流,就基本進入了波斯文化的核心區(qū)域。因此,這里自古以來就是波斯文化輸入中亞的前沿。
在阿拉伯人伊斯蘭大征服的時代,這座城市也是第一個被穆斯林征服的河中地區(qū)大城市,因此這里又成為中亞伊斯蘭教的文化中心。它擁有超過2500年的歷史和200多所學校,于1993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今天在這座城市里看到的大部分古建筑都來自 布哈拉汗國時代 。土黃為主色調(diào)的建筑群宛如一座活著的中世紀文化博物館,沉淀著歲月的古樸與韻味。
阿克城堡(Ark Fortress)
位于城中的阿克城堡是布哈拉最古老的宮殿與軍事要塞,5世紀起便有人居住,如今已成為城市最重要的歷史博物館,展示著布哈拉的往昔與統(tǒng)治者的生活。
里亞比豪茲廣場(Lab-i Hauz Square)
這座廣場自1620年起便是布哈拉老城的心臟,它以四方形水池為中心,周圍遍植桑樹,廣場上有一尊霍加·納斯爾丁騎毛驢的雕像,這位突厥世界廣為人知的民間人物,正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陌⒎蔡帷?/p>
Khalifa Niyazkul 伊斯蘭學校
也被稱為Chor-Minor,意為“四個小尖塔”。四柱塔于1807年開設(shè),因其不尋常的外觀,深受本地人和游客的喜愛。
喀龍宣禮塔(Kalan minaret)
傳說中布哈拉老城中唯一沒有被成吉思汗毀滅的地標性建筑,幾個世紀以來屹立不倒。
納格什班迪建筑群(The Memorial Complex of Khoja Bakhouddin Naqshbandi)
布哈拉最著名的宗教人物,當屬 蘇菲派“納格什班迪教團”的創(chuàng)始人巴哈烏丁·納格什班迪。他是帖木兒的精神導(dǎo)師,其信徒至今遍布伊斯蘭世界。
早期的蘇菲神秘主義旨在通過艱苦避世的環(huán)境實現(xiàn)精神升華。納克什班迪教團卻一改其避世靈修的做法,主張積極入世,因為納克什班迪認為“世俗生活最能形成人的個性”。教團積極參與政治,甚至其頭目也發(fā)展為一方諸侯。在帖木兒王朝晚期和烏茲別克汗國時代,這個教派成為了中亞影響最大的伊斯蘭勢力,并間接影響了 布哈拉汗國 的建立。
布哈拉城外的納格什班迪建筑群,被譽為“中亞的麥加”,吸引各國穆斯林前來祈愿與朝拜。以其陵墓為中心,周圍分布著清真寺、經(jīng)學院與紀念館。沙土色建筑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庭院與池塘間綠意盎然,營造出寧靜而莊嚴的氛圍,是一處靜心療愈之地。
布哈拉古城不僅古跡燦爛,地毯工藝也蜚聲海內(nèi)外。本次行程我們將安排布哈拉地毯工藝體驗,您可親手體驗地毯的編織制作工序。綿密絲線于指間穿織,每一步都承載著絲路千年的沉淀。
布哈拉地毯與制作工藝
從布哈拉西北方向出發(fā),穿越無邊沙海后抵達的第一片人煙之地被稱作 “花剌子模” 。這個在荒漠夾縫中生存、延續(xù)千年的王國堪稱奇跡,也因此被籠罩上神秘與幻想的面紗,吸引著無數(shù)探險者向往。
咸海沙漠邊緣的戈壁灘
花剌子模地區(qū)同河中地區(qū)一樣,是中亞最早的文明發(fā)祥地之一,但因沙漠阻隔,即便同處錫爾河與阿姆河流域,仍孕育出獨立于河中的地域文化。唐代稱花剌子模為“火尋”,那里的人與粟特人一樣善于經(jīng)商,在荒漠中為絲綢之路建立了重要的中轉(zhuǎn)站。
在大漠邊緣,我們將探訪兩處重要遺址——阿亞茲卡拉(Ayaz-Qala)與托普拉克卡拉(Toprak-Qala)。卡拉在古突厥語里有城堡、要塞之意。
阿亞茲-卡拉是這一帶最有名且最壯美的軍事要塞遺址,具有 2000 多年的歷史,見證了波斯、突厥與蒙古帝國的興衰,是明信片與油畫上的??汀?/p>
托普拉克-卡拉可能是貴霜時期花剌子模國王的宮殿,歷史可追溯到1世紀。國王大廳中出土的壁畫與雕塑帶有希臘-巴克特里亞風格,城內(nèi)布局規(guī)整,街道縱橫,曾有多達兩百間房屋。高臺上的宮殿與三座高塔至今依稀可見,王宮前還佇立著瑣羅亞斯德教神廟。
11-13世紀 ,花剌子模帝國自咸海綠洲崛起,迅速統(tǒng)一中亞、伊朗與阿富汗,幾近問鼎西亞霸主。然而因扣殺蒙古商隊而觸怒成吉思汗,最終在蒙古西征的風暴中覆滅。蒙古帝國也因向西追擊花剌子模國王了解到了歐洲的存在,由此開啟了統(tǒng)一歐亞大陸的新篇章。
希瓦古城(Itchan Kala)
在花剌子模地區(qū),坐落著烏茲別克斯坦第一個被聯(lián)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城市——希瓦古城。它被譽為中亞的“平遙古城”,因遠隔大漠、屏蔽了現(xiàn)代喧囂,至今保留著完整的城墻與居民區(qū)。走入其間,仿佛時光倒流,回到幾個世紀前的中亞。
Djuma Mosque
希瓦曾是 古代希瓦汗國 的首都。在絲綢之路的東西貿(mào)易衰落以后,這片沙漠之地依靠印度與俄羅斯間的南北商路迎來最后的輝煌,更因其擁有中亞最大的奴隸市場被稱作“沙漠中的混亂之都”,直至 19世紀末 被俄國殖民統(tǒng)治。
藍色巨塔(Kalta Minor Minaret)
希瓦古城中最引人注意的建筑必然是這座藍色巨塔。傳說中,希瓦汗國統(tǒng)治者穆罕默德·阿明汗曾下令修建一座可遠眺布哈拉400公里外的高塔。然而工程未半,他便在視察時意外從塔頂墜亡,計劃就此擱淺。這座未完工的“巴別塔”至今矗立,被稱為卡特·敏諾爾(Kalta Minor),意為“短塔”。
阿克城堡(Kunya-Ark Fortress)
17世紀建成的阿克城堡,曾是希瓦汗國早中期的王宮,黃色城墻巍然不動。如今,這里已改為古代花剌子模博物館,展示著這片土地的輝煌與興衰。
花剌子模居于荒漠邊緣,這里的食物自然也不同尋常。聽說這兒的魚比海鮮還美味;還有一種綠色的拉面Shivit Osh,使用蒔蘿汁染色而成,通常與酸奶和蔬菜肉汁一起食用;另有名為Tukhum-Barak的特色餃子。
花剌子模特色美食Shivit Osh 和Tukhum-Barak
我們將在日落時分登上古城高處,在晚風和霞光中享用本地特色美食,古老城墻與金色天光相映,仿佛時光靜止,帶來獨屬于中亞的浪漫時刻。
如果說烏茲別克斯坦是中亞之心,那么撒馬爾罕就是這顆心最華麗驕傲的一面。它的耀眼足以讓布哈拉、希瓦在它面前也黯然失色。作為絲綢之路上的明珠,這座古城在唐代舊稱康國,居"昭武九姓"之首,以精湛的手工藝聞名于世。玄奘西行時經(jīng)過于此,并在《大唐西域記》記載“機巧之技,特工諸國”。作為歷史上河中地區(qū)的政治文化中心,撒馬爾罕象征著東西方世界的交匯點——在這里,中國人對世界的認知開始模糊,而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則接過文明與貿(mào)易的火炬,將它傳向更遠的西方。
雷吉斯坦廣場
13世紀 ,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撒馬爾罕也難逃厄運,化作斷壁殘垣經(jīng),經(jīng)過百余年的沉寂,直到 14世紀末帖木兒帝國 的崛起。
帖木兒俘虜奧斯曼蘇丹巴耶濟德一世
??維基百科
帖木兒被稱為“成吉思汗之后最成功的征服者”——他的帝國版圖擴張至伊斯坦布爾、埃及、波斯、印度與俄羅斯。然而,他不僅是一位和成吉思汗一樣的文明毀滅者,更是一位中亞文明的重建者。帖木兒在屠城中特意留用工匠和人才,將他們遷往首都,用從全世界的掠奪財富打造自己理想中的都城,把撒馬爾罕建造成當時的一個奇跡。
帖木兒帝國版圖 (1365-1405)
??維基百科
比比哈嫩清真寺(Bibi-Khanum Mosque)
其中的比比哈嫩清真寺,便是他遠征印度歸來后,由擄獲自世界各地的工匠建造。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彰顯著這位征服了半個世界的大帝的雄心。
??dolorestravel
帖木兒比明太祖朱元璋僅小八歲。朱元璋推翻蒙古在中國的統(tǒng)治,而這位自稱成吉思汗繼任者的突厥裔蒙古人,則意在恢復(fù)蒙古帝國往昔的榮光。 1401年 ,他在遠征明朝途中病逝,結(jié)束了這段橫貫歐亞的征戰(zhàn)生涯。
帖木兒時期流行的藍色建筑風格
1991年 烏茲別克斯坦獨立,去蘇聯(lián)化被提上日程,帖木兒大帝由此被新政府請上了神壇,成為代表烏茲別克斯坦輝煌歷史的民族英雄。不過有趣的是,“烏茲別克”這個民族名稱正是來自后來滅亡帖木兒王朝的烏茲別克人。
帖木兒雕像
雷吉斯坦廣場(Registan Square)
雷吉斯坦廣場是撒馬爾罕最著名的地標。Registan在波斯語中是沙地的意思,為當?shù)厝藢械牧晳T性稱呼。廣場由三座經(jīng)學院所環(huán)繞,古往今來便是撒馬爾罕最熱鬧的市中心。
三座經(jīng)學院之一謝爾·多經(jīng)學院大門上兩側(cè)采用了伊斯蘭教嚴格禁止的動物和人像作為裝飾。有一種說法是:老虎代表學生,太陽象征著老師,他們追逐的鹿是知識。
夏伊辛達陵墓群(Shah-i-Zinda)
始建于11世紀,是世界上建造時間最長的建筑群之一,幾乎未曾翻修,保留了各時期的獨特風格。這條長約500米的“陵墓大道”兩側(cè)分布著二十余座精美建筑,氣勢恢宏。陵墓群圍繞7世紀圣徒庫薩姆·伊本·阿巴斯的墓而建——他是先知穆罕默德的表兄弟,也是中亞最早的伊斯蘭傳教者。
阿巴斯被斬首殉道后拾起了他的頭顱,并跳到附近的一口井中,傳說中到現(xiàn)在還活著,因此被尊稱為“永生之王”(Shah-i Zinda),這就是陵墓群名稱的由來。成吉思汗毀滅撒爾馬罕一百余年后,帖木兒大帝為這位圣徒重建了陵墓,一些后代王室的女性親屬和寵臣也被安葬于此,沿著這條向上的斜坡行程了蔚為壯觀華麗陵墓群。
兀魯伯天文臺(Observatory of Ulugbek)
這座古天文臺由帖木兒之孫兀魯伯皇帝主持修建,代表了中亞最后一個黃金時期的科技高峰。這是中亞歷史上最大的天文臺,遠超同時期歐洲和中國的一些天文臺。
??shahina travel, unesco
兀魯伯這位文治國王缺乏軍事和政治才能, 被兒子所殺,其死后帖木兒帝國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然而他在天文學方面卻成就卓越,其觀測編訂的歷法至今還在使用。
兀魯伯與世界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蘇聯(lián)航天員尤里·加加林,他們的肖像被共同裝飾在位于塔什干的Kosmonavtlar(俄語中有宇航員之意)地鐵站。
??mindofahitchhiker.com
本次行程我們會特別安排一頓家訪餐,在絲路明珠之城探訪烏茲別克本地居民的住所,一起做一鍋香氣四溢的手抓飯,感受最地道的中亞人情味。
撒爾馬罕一隅
首都塔什干雖呈現(xiàn)出一副現(xiàn)代都市的面貌,其歷史卻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的粟特城邦時代,當時人們稱其為石國,這里因此也是中國許多石姓人的祖籍之地。 1865年 ,塔什干陷落,成為俄羅斯帝國征服中亞的關(guān)鍵轉(zhuǎn)折點,此后這里被設(shè)為突厥斯坦行省的首府,取代撒馬爾罕和布哈拉成為中亞的行政中心。蘇聯(lián)時期,塔什干大力發(fā)展工業(yè),躍升為烏茲別克斯坦乃至中亞最大的城市。
塔什干電視臺
蘇聯(lián)時期所建的塔什干大酒店
瓊蘇巴扎(Chorsu Bazaar)
誰能想象這一座如體育場般巨大的蘇聯(lián)現(xiàn)代主義建筑竟然是塔什干本地最出名的市場!如果你想體驗首都居民的日常,一定要來逛逛位于老城中央的瓊蘇巴扎。Chorsu有“四方交匯”之意,正如同四面八方的人流和貨物匯聚于此,熱鬧至極。無論是對本地的傳統(tǒng)美食感興趣,想來試吃采購,抑或是愿意和本地人聊天閑話家常里短,這里都是最棒的目的地。
中亞抓飯中心(Central Asian Plov Centre)
被譽為“國飯”的手抓飯,是烏茲別克斯坦最常見的街頭美食。羊肉、洋蔥、胡蘿卜、葡萄干、酸辣椒與多種香料交融,米粒分明、香氣四溢。來到塔什干,絕不能錯過著名的中亞抓飯中心——這里號稱擁有世界上最好吃的抓飯。門口三口巨大的鐵鍋早已讓人垂涎三尺,而每周四更是特別日子,據(jù)說會在這一天選用最上等的羊肉現(xiàn)場烹制,堪稱味覺與視覺的雙重盛宴。
根據(jù)民間說法,抓飯Palov一詞由菜品成分的大寫字母組成:P-Piez-洋蔥、A-aez-胡蘿卜、L-lahm-肉、O-olio-油、B-vet-鹽。不同于新疆抓飯,烏茲別克斯坦抓飯會特別添加馬肉香腸和鵪鶉蛋,并佐以馕餅、茶和蔬菜沙拉。
歲月滄桑,時光荏苒
建筑好似歷史長河中的刻舟求劍
昔日榮光雖已逝去
但在烏茲別克斯坦
你依然能觸摸到絲綢之路的余溫
在塔什干追尋蘇聯(lián)時代的印記
在撒馬爾罕仰望帖木兒帝國的穹頂
在大漠邊緣聆聽花剌子模的余音
徜徉布哈拉古巷
重溫中亞最古老的呼吸
目的地:烏茲別克斯坦
2025. 10. 1 — 2025. 10. 8
?? 8人成行,18人封團,額滿即止 ??
/ 聯(lián)系方式 /
添加 <學人游學> 獲取報名方式及更多優(yōu)惠
行前閱讀
阿敏·馬盧夫《撒馬爾罕》
薛愛華《撒馬爾罕的金桃》
玄奘《大唐西域記》
劉子超《失落的衛(wèi)星》
巴布爾《巴布爾回憶錄》
米爾咱·馬黑麻·海答兒
《中亞蒙兀兒史——拉失德史》
羅·哥澤萊茲·德·克拉維約
《克拉維約東使記》
馬庫斯·海特斯坦
《伊斯蘭藝術(shù)與建筑》
本次活動由“學人游學”組織
境內(nèi)合規(guī)國際旅行社承接
推文標題外文部分為烏茲別克坦語
正文景點使用英文注釋
未標注圖源皆來自于
Unsplash/Pexels/Shahina Travel
烏茲別克斯坦旅游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