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今天的文物前
先復習《琵琶行》的一聯(lián)詩句:
東船西舫悄無言 唯見江心_______
(秋月白)
白居易筆下秋日的“白月光”
在這件鈞窯瓷器上找到了
一起認識鈞窯月白釉缽
透過“月白”見秋“黃”
用一件瓷器預告秋天
這件長得很像碗的瓷器叫缽
先來看看它的大小
△月白釉缽與手掌大小對比示意圖,平置可覆蓋成年男子約半個手掌的面積。
一般來說,缽應與碗功能類似
是一種飲食用具
而這件缽如果盛飯的話顯得有些小
專家研究認為
它應是宋代的一件缽形盞
為飲茶用具
這件瓷器口沿微微內收
腹部輪廓形成一條流暢的弧線
從釉色釉質來看
鈞窯特點是藏不住的
通體施“月白釉”
不是月亮的純白或橙黃
而是朦朧的夜色中
月光暈開的淡淡的藍
釉質凝厚滋潤,清淡雅致
然而流釉到底又未完全覆蓋圈足
凝聚之處猶如淚痕
無論是薄釉的口沿還是無釉的足部
都能看出有深淺不一的黃褐色胎
月白+黃褐
一件瓷器
便是秋色浪漫的預告
鈞窯“漸變色系”:
天青致淺,即為月白
這件瓷器的“月白”釉色
在鈞窯的“藍色系”乳濁釉中
屬于最淺的一種顏色
而“藍”也是鈞窯許多產品的基本釉色
濃淡不一的藍,都有自己的名字
△蘇州博物館藏鈞窯平沿盤,器物內外施天藍釉,釉色溫潤渾厚。
較深的稱天藍
較淡的稱天青
比天青更淡的則可以稱為月白
具有螢光般的幽幽的光澤
△蘇州博物館藏鈞窯鼓釘三足洗,器內外施藍色乳濁釉,發(fā)色較淡,呈天青色,聚釉處更淡成月白色。
鈞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除了基本的藍釉
其他主要釉色還有
玫瑰紫、海棠紅等等
△故宮博物院藏鈞窯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也就是人們所說的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甚至同一種造型、同一批釉料、同一窯燒制
出窯后都可能呈現(xiàn)不同的光彩
△故宮博物院藏鈞窯天藍釉紫紅斑碗
如同“大型盲盒”
總讓人多一份期待
缽、碗、盆……
如何判斷瓷器叫啥?
回憶一下,你與“缽”“首次見面”
是否是《西游記》電視劇中?
△電視劇《西游記》中師徒四人化齋飯時用的就是缽。
同樣都是大口沿的日常用具
如何區(qū)分缽、碗、盆……?
先看缽和碗
一般來說可以看口沿和腹部
缽的口沿較內斂
而碗的口沿順著腹部的流線
延伸得更多一些
△缽與碗的對比示意
再來看“盆”(或“洗”)
首先在個頭上就比缽和碗大一些
其次是功能上也有區(qū)別
盆主要是盛水器
△故宮博物院藏鈞窯洗,口徑超28厘米。
而對于同為大口沿的盞
用途上一般是飲茶工具
大口沿也方便宋代比較流行的“斗茶”
個頭總的來說也偏小
《文博日歷》曾經介紹過不少宋代的茶盞
特點比較突出的應是
“封印”樹葉的木葉紋盞
秋天來了
游子的思鄉(xiāng)情愫是否又多了一分
不妨望向皎潔月光
寄托鄉(xiāng)愁
來源:央視新聞
編輯:胡小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