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雞蛋,膽固醇超標了,血管變硬還可能被堵塞”,這樣的說法你是否聽到過?尤其查出有腔隙性腦梗、動脈粥樣硬化或者膽固醇偏高的人,常常會因此聞“蛋”色變,不得不遠離這個營養(yǎng)豐富的家常食物,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今天,我們就來科學地說一說,有血管問題的人到底還能不能吃雞蛋?
相信在不少人的認識中,只要吃了高膽固醇的食物,體內膽固醇就會超標,因為體內的膽固醇來自于食物。事實的真相卻讓你大吃一驚,要知道體內的膽固醇實際上是一種內生脂肪,80%以上由肝臟合成,剩下不足20%由食物來快速補充,可以說就算你所吃的食物中一點膽固醇都沒有,身體依然能自行合成所需要的膽固醇。
而一個雞蛋的膽固醇含量約250mg,聽起來不少,但食物中膽固醇并不能全部被吸收利用,吸收率大約只有30%左右。如果簡單計算一下,吃一個雞蛋最終進入身體的膽固醇不過75mg左右,這個攝入量,對人體每天300mg膽固醇的需要量來說影響其實很小。
但實際生活中,確實存在少數(shù)人一吃高膽固醇食物,體內血脂中的膽固醇就明顯上升。這通常與體質有關,比如患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人,他們的肝臟調節(jié)機制異常,無法通過減少合成來平衡飲食中的膽固醇。
此外,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往往要求將“壞膽固醇”比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遠低于正常值的水平,所以需要在飲食上限制膽固醇的攝入量,但并不代表完全不能吃雞蛋。
其次要說的,體內的膽固醇也分“好”和“壞”,比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容易沉積在血管壁,引發(fā)動脈粥樣硬化,需要嚴格控制;而與壞固醇作用相反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能清除血管中的脂肪,保護心血管,所以被稱為是好膽固醇。
而雞蛋不僅能提供優(yōu)質蛋白、卵磷脂、維生素等必需營養(yǎng)素,還能幫助維持甚至提高“好膽固醇”水平,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心腦血管病的人適量吃雞蛋反而是有益的,關鍵要知道什么是適量。
其實適量吃雞蛋的原則非常簡單:除非你患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否則每天吃1個雞蛋是安全且有益的。不過在吃法上要注意,水煮蛋、蒸蛋吸收更好,營養(yǎng)價值保留更完整,盡量避免油炸、油煎,比如煎蛋或炒蛋,以免額外攝入油脂。此外要記住,如果吃了其它高膽固醇食物比如蛋黃酥、蒸螃蟹、蝦醬豆腐、羊雜湯等,當天就不要再吃雞蛋了。你知道了嗎?點個贊轉發(fā)告訴更多人吧,關注天天聽健康,方便每天學健康養(yǎng)生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