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音樂會,不是合影會。我賣藝不賣身?!薄?a target="_blank" >蘇有朋一段看似帶刺的發(fā)言,瞬間在粉絲圈炸開了鍋。
事情起因于他即將舉辦的音樂會。此次演出設置了兩種票檔:VIP票(1500元)含“1對10合影+親簽海報”等獨家福利,而普通票(911元)僅提供觀演權限。由于VIP票數(shù)量稀少、一票難求,部分搶不到VIP的粉絲提出訴求:希望普通票也能獲得合影機會。
這一訴求迅速被推至風口浪尖。8月29日,蘇有朋本人在微博超話親自回應,語氣堅決甚至略帶犀利:“不愛音樂的人別來了,枉費伙伴們不計成本辦單場。謝謝哦?!?/p>
這番話立馬點燃了輿論。有網(wǎng)友力挺:“他又沒說錯,本來就是音樂會,VIP已經(jīng)是特別權益了,全場合影怎么可能?”還有人直言:“只為合影不如回家P圖,何必來音樂會湊熱鬧?”
但也有人提出質(zhì)疑:“既然說‘賣藝不賣身’,那VIP票為什么還設置合影?這不也是‘賣身’的一種嗎?”
事實上,這不是第一次有明星因“福利差異化”引發(fā)爭議。隨著演出市場日益火熱,演唱會、音樂會逐漸從“純表演”轉向“體驗型消費”,合影、簽名、互動等環(huán)節(jié)成為高價票的標配權益。而蘇有朋的回應,則把“音樂本質(zhì)”與“粉絲服務”之間的拉扯擺上了臺面。
值得注意的還有他回應中的另一層信息:強調(diào)團隊“不計成本辦單場”。這似乎也暗示了演出行業(yè)背后的現(xiàn)實——即便票價不低,但高質(zhì)量視聽制作、場地與人力成本仍讓單場演出盈利壓力巨大。VIP票的存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平衡投入的方式。
而從蘇有朋的個人軌跡來看,從“乖乖虎”到“五阿哥”,再從歌手轉型演員、導演,他始終在公眾視野中切換身份,但始終沒離開“內(nèi)容創(chuàng)作”這一主線。他此次強硬表態(tài),或許也正是希望觀眾更多關注他的音樂作品本身,而不僅僅是“明星合影”的附加價值。
說到底,這場“音樂與合影之爭”背后,其實是當下演出市場與粉絲文化之間的一場微妙博弈。當觀眾越來越習慣于“權益附加”,而藝人更想堅持“內(nèi)容本位”,兩者如何平衡,成了行業(yè)共同課題。
或許正如一些冷靜的粉絲所言:“尊重演出者的規(guī)則,才是對音樂最大的熱愛?!倍乱粓鲅莩?,我們到底是去聽歌,還是去合影?也許每個人都需要先答好這道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