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票房曾破300億的電影人,一部豆瓣評分8.5的作品,卻在六天內僅收獲26.7萬元票房,然后匆匆撤檔。
由吳京出品并客串出演的影片電影《再見,壞蛋》于8月27日宣布撤檔,吳京這些年算是國內電影圈少數(shù)能帶動票房的演員與制片人了,作品影響力很強。
從《戰(zhàn)狼》系列到后來的《流浪地球》,在市場上都有很硬的號召力。
但是這次,觀眾們怎么就不買賬了?
據(jù)了解這部電影在上映前三日的排片占比僅0.3%,且多為早6點或晚11點的“幽靈場次”。
而同期上映的《南京照相館》《浪浪山小妖怪》占據(jù)超60%排片,貓眼平臺甚至沒給《再見,壞蛋》預測總票房。
相比之下,成龍主演的《捕風追影》票房已突破5億,使得《再見,壞蛋》的26.7萬票房顯得尤為慘淡。
除了這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題材太老套了。
《再見,壞蛋》以武漢老城區(qū)市民生活為背景的,講述了一個溫情故事,導演俞鐘也曾以《我的兄弟姐妹》打動了一代人。
這次采用近乎“紀錄片式”真實的拍攝手法,劇組在武漢實景取景,斑駁磚墻、巷口小販、熱干面攤的蒸氣全被鏡頭捕捉。
吳京本人被劇本的“市井童話感”吸引,不僅讓旗下公司登峰國際主控發(fā)行,還拉來合伙人擔任制片人。
但是這類題材,在過去二十年里已經被拍過太多版本,套路式的敘事占了很大比例。
觀眾以前愿意看,是因為當年題材稀缺,一個簡單的設定就能帶來新鮮感,但現(xiàn)在觀眾的口味早過了那個階段,如果沒有創(chuàng)新,自然很難掀起討論。
對比這幾年口碑比較好的現(xiàn)實題材作品,人家之所以能火,是因為敢于從生活真實問題中找突破口,而不是套用老套路。
市場變化到今天,觀眾的審美已經完全不一樣,習慣了國產科幻大制作和現(xiàn)實深度題材作品,大家很難再為一個老掉牙的故事掏錢買票了。
盡管票房不佳,但影片口碑還不錯,豆瓣開分8.5,有人評價“像中國版《菊次郎的夏天》”。
但是為什么大家叫好不叫座呢?一個很現(xiàn)實的原因就是電影質量了。
評價和愿不愿意掏錢看畢竟是兩碼事,從片方發(fā)布的預告片來看,無論是鏡頭還是人物塑造,沒有呈現(xiàn)出新鮮感,很多觀眾提到看起來和十年前的一些作品沒有太大差別。
劇情經常被評價為“老套”或者“用力過猛”,這直接影響觀影期待。
現(xiàn)在觀眾越來越重視制作水準了,已經不再滿足于“差不多就行”,哪怕是商業(yè)片,也希望能有精良的質感。
如果在特效、剪輯、故事節(jié)奏這些位置都顯得粗糙,就很難形成話題。
像《流浪地球2》之所以成功,不只是靠規(guī)模,更是因為在故事、細節(jié)、視覺上都有突破,這種制作對比下,就拉低了《再見,壞蛋》的潛在吸引力。
這又引出了另一個原因,也就是觀眾分層。
年輕群體涌向特效大片,而《再見,壞蛋》的受眾多是中年以上人群,他們不熟悉線上購票,還依賴影院排片引導。
當黃金場次全是《浪浪山小妖怪》時,他們連選擇權都得被剝奪了。
當今生活節(jié)奏加快,觀眾在選擇觀影時,往往希望短時間內獲得情感的釋放與體驗,這種心理的變化,也許是《再見,壞蛋》未能成功的原因之一。
影片的節(jié)奏相對緩慢,情感鋪陳稍顯拖沓,盡管故事聚焦于一段充滿人情味的追債故事,但這一主題在當下的快速消費文化中,卻顯得有些沉重。
至于最后一個原因,就是檔期排片的問題。
還記得五個月之前,李玉導演的《下一個臺風》因排片被《哪吒2》碾壓,被迫撤出清明檔。當時《哪吒2》已上映60天,仍霸占27.7%排片,新片預售僅20萬只能退場。
兩個月后,陳佩斯投資上億的《戲臺》遭遇同樣困境:黃金場次被好萊塢大片《神奇四俠》和流量電影擠占,有影院甚至把《戲臺》場次改成游戲直播。
商業(yè)大片能給到60%票房分成,文藝片連20%都難,當《南京照相館》首日排片39.2%時,《再見,壞蛋》的0.1%像一種“施舍”。
據(jù)分賬數(shù)據(jù)顯示,后者三天分賬票房不足10萬,連路演差旅費都覆蓋不了。
而且這部影片定在了暑期檔,而暑期歷來就是競爭最強的檔期之一。
每年都堪稱“神仙打架”,全國各大公司都會把重點項目放在這里,這是鐵打的傳統(tǒng)。
不說今年,大家可以回憶一下去年暑期,光是一部《消失的她》就占住了半個月的輿論熱度,還有《八角籠中》《封神》這些題材風格各不相同的作品輪番登場。
觀眾在同一檔期面臨的選擇太多,觀影票房被切分得很碎,口碑好的作品會快速形成馬太效應,口碑差的幾乎沒有生存空間。
《再見,壞蛋》顯然在制作和話題性上不占優(yōu)勢,如果硬要在暑期檔上映,很可能在強對手的夾擊下沒有任何存在感,因此片方選擇撤檔,也不失為一種策略。
面對慘淡的票房成績,《再見,壞蛋》的制作團隊最終做出了撤檔的決定。
這不是中國電影市場上的首例,之前也有一些影片因為票房表現(xiàn)不佳而選擇撤檔,等待更好的上映時機。
影片講述了市井煙火中的善良與溫情,卻沒能等來自己的“幸福里”結局,這部沒能來得及與大多數(shù)觀眾見面的電影,或將成為中國電影市場激烈競爭下的又一個犧牲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