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位好友離京,送了我一些戶外用品和廚具,他非常驚訝,我在北京這么多年了,連個鍋都沒有。是的,我不喜歡和室友搶廚房,我總覺得做飯是個悠閑的事,我沒覺得在北京我能享受這份悠閑。
把鍋拿回來的那一周,剛好盒馬app送了會員,買菜沒有配送費夜間打折又很便宜,我順手買了點肉和菜,第二天查查用我買的肉能做什么菜,缺配菜就下班去超市買,我驚訝于綠葉菜怎么這么便宜,回到家就開始乒乒乓乓的準備,像迎接一份挑戰(zhàn)似的。
做菜的時候我會放一期播客,如果白天比較累不想聽東西就放一首輕松的爵士樂,沒有歌詞那種,純放空,心情也隨著音樂起舞。雖說做的菜一言難盡吧,但這個活動給我增加了很多樂趣。也有一些意外,比如炒糊了屋里全是味,比如好不容易做完了菜倒進盤子里的時候倒灑了,比如湯冒了灶臺上一片狼藉...每次我都耐著性子調(diào)侃自己“哈哈,挑戰(zhàn)又來啦”,然后慢慢收拾。
細想想,一口鍋竟然給我?guī)砹诉@么多樂趣,或者說,是一些生活中的變化給我?guī)淼?。一份意外的饋贈,一場突然的對話,?..我是說我的生活出現(xiàn)了一些新意。
但是讓新意產(chǎn)生,是困難的,比如我就不會莫名其妙想到要買一口鍋,比如我該不該換一個城市換一種生活,人只會用當下的思想對事物進行判斷,人沒辦法跳過當下,用將來的思想判斷,就如同在沒買一口鍋之前,我沒法想象有一口鍋的樂趣。
那就先出發(fā)吧,反正有些變化總是好玩的。
有時出游之前,我也會猶豫,比如會不會孤單,那里會不會不像我想象的那樣有趣,但是每次,真的是每次,我只要到了那就沒覺得不有趣過,我總會自然的想到辦法解決我當下遇到的問題,我總會打開全部感官去充分感受當下發(fā)生的一切,或者說我就是一個幸福感知力很強的人,啥日子我都能感覺出幸福來。
▲西安機場內(nèi)的免費隔夜中轉(zhuǎn)住宿,沒想到這么好
那我是如何說服自己出發(fā)的呢,有時我是把票買了,但臨出發(fā)前我會告訴自己“沒事,不想去就不去,票浪費了就浪費了唄,千金難買我樂意,我樂意在家那就在家,這錢也值了,但要想好是不是真的想在家;去也行,在家待著干啥,反正去不去都行,再想想”,然后我就去了;有時我需要一個情緒沖動,比如多刷刷當?shù)氐木吧陀涗?,萬一突然有一個場景非常觸動我,我就會下狠心“得,去!”。對自己連哄帶騙,意欲是自發(fā)產(chǎn)生的,怎么能說不是一種自由呢(大笑)。
▲麗江一所寺廟圖書館里的書,很好看已入手
我算是個有理性思考的人,但我更愛憑感性做事,我總覺得感性做的決定,才是我當下最真實的想法,我尊重我的想法,即便是被操控的,但我樂意。
有時候感性會出“錯”,不是說它的產(chǎn)生是個錯,而是它是因錯覺產(chǎn)生的,比如我很喜歡一個男孩,我清楚的知道喜歡是如何產(chǎn)生的,可能是創(chuàng)傷的吸引,可能是對自己童年的補償,一切都是有理可循,卻又無理的發(fā)作,我只能承受,或者說是享受。
我享受這種可控的失控感。如果我知道有一個東西不會倒塌,它會支撐著我的人生,在這種安全的保護下,我可以隨便折騰,哭過了累過了,一切皆是體驗。這就是張佳瑋說的一種安全的歷練。
我想鍛煉的就是去找到那個不會倒塌的“東西”。
有的時候感性也會混亂,既想要,又不想要,既想要這個,也想要那個。我的辦法是,等一等,或者說忍一忍,等某一個答案更加清晰的時候再選。考慮好后果就選它,看看自己是什么反應(yīng),是開心,還是后悔,哪怕是后悔,那就以后悔的心去面對當下的境遇。
成慶說:我們要鍛煉對待事物懸而未決的心態(tài),對一個猶豫的事,你不知道當下要做還是不要做,那就先擱置,等到突然有一天有第三種選擇進入了你的腦子。
我去做飯了,祝你吃好喝好,開開心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