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8日,北約宣布所有成員國將在今年達成國防支出占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GDP)2%的目標,屆時北約全年國防開支將超過1.5萬億美元。這一消息引起了全球的關注。
北約設定軍費占GDP2%的目標可以追溯到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后。當時,北約成員國同意在10年內(nèi)將軍費提升到這一水平,但此前多年,很多歐洲成員國并未達標。直到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fā),歐洲國家開始轉(zhuǎn)變態(tài)度,競相增加國防開支。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已有23個北約成員國軍費開支“達標”,這一數(shù)字相比2021年幾乎增長了4倍。
北約國家將國防支出提升到2%,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俄烏沖突的爆發(fā)讓歐洲國家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安全威脅。俄羅斯與北約在東歐地區(qū)的緊張關系不斷升級,北約認為需要增強自身的軍事力量來應對所謂的“俄羅斯威脅”。其次,美國的施壓也是重要因素。長期以來,美國對歐洲盟友在國防開支上的“吝嗇”不滿,特朗普政府時期就多次指責歐洲國家,拜登政府也延續(xù)了這一態(tài)度,希望歐洲國家承擔更多的防務責任。此外,北約自身也在不斷強化集體防御的概念,試圖通過增加軍費來提升整體的軍事能力和應對危機的水平。
在北約成員國中,波蘭、立陶宛和拉脫維亞這三個國家尤為突出,它們的國防開支占GDP比重分別達到了4.48%、4%和3.73%,超過了北約領導人在2025年6月海牙峰會上商定的“國防開支占GDP3.5%”的新目標。這三國之所以如此積極地提升軍費,是因為它們地處東歐,與俄羅斯接壤,歷史上又與俄羅斯存在著復雜的地緣政治矛盾和歷史糾葛,對俄羅斯的安全擔憂更為直接和強烈。在它們看來,增加軍費是保障自身國家安全的必要手段。
然而,對于北約國家提升軍費提防俄羅斯是否真的有必要,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其軍事行動更多的是出于自身安全利益的考慮,如在烏克蘭問題上,俄羅斯認為北約東擴威脅到了自身的安全緩沖區(qū)。而北約方面則將俄羅斯描繪成一個“侵略者”,這種雙方在認知上的差異導致了局勢的緊張。實際上,北約不斷增加軍費、加強軍事部署,反而可能會進一步刺激俄羅斯,引發(fā)新一輪的軍備競賽,不利于地區(qū)的和平與穩(wěn)定。
另外,歐洲花錢從美國買武器援烏是否有必要也存在爭議。一方面,歐洲國家認為援助烏克蘭可以幫助其抵御俄羅斯的“侵略”,維護歐洲的安全秩序。但另一方面,這種做法也帶來了很多問題。歐洲自身面臨著經(jīng)濟衰退、通脹高企等問題,大量的資金用于購買武器援烏,擠占了民生、教育、醫(yī)療等方面的投入,引發(fā)了民眾的不滿。而且,歐洲在軍事上對美國的依賴進一步加深,不利于歐洲自主防御能力的提升。
北約軍費突破1.5萬億美元,本質(zhì)上是美國主導的“安全霸權”與歐洲戰(zhàn)略焦慮的合謀。當波蘭士兵在邊境鋪設鐵絲網(wǎng),當?shù)溰娕烋傁虿_的海,當?shù)聡と思影嗉狱c生產(chǎn)彈藥,這場軍備競賽的贏家似乎只有美國軍工復合體。
歷史經(jīng)驗表明,軍費增長從未帶來持久和平。對于歐洲而言,真正的安全或許不在于購買多少美國武器,而在于能否擺脫“選邊站”的困境,構建獨立于美俄之外的平衡外交。
畢竟,1.5萬億美元的軍費,足夠為全球數(shù)億貧困人口提供清潔飲水、教育和醫(yī)療——這些,才是人類真正的“安全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