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日本《CBC電視》報道稱:名古屋警方正式逮捕一名中國籍女子李佳君(37歲),居住在名古屋市中區(qū)、無業(yè)。
警方指控她在今年6月,利用非法獲得的他人購票ID和密碼,在JR名古屋站的自動售票機上,一次性打印出12張新干線車票,總價12萬6720日元(折合人民幣約6000元)。
進一步的調(diào)查顯示,她并非單獨作案,而是隸屬于一個以中國人為主的犯罪團伙。
這個組織通過盜取預訂賬戶、獲取取票碼的方式,不僅在名古屋,在其他地方也套出票券,總金額已超過40萬日元(約1.9萬元人民幣)。這些車票隨后被低價轉(zhuǎn)賣給中國游客,成為一門赤裸裸的生意。
其實,這并非孤立事件。類似的灰色操作,早已在全球范圍蔓延。以信用卡盜刷為起點,通過境外網(wǎng)絡(luò)下單、快速出票,再轉(zhuǎn)手賣給毫無警覺的消費者,這條鏈條運作得熟練而隱蔽。
不少中國游客在社交平臺和閑魚等二手平臺上,早就見識過“便宜得令人心動”的門票。售價甚至只有官網(wǎng)的一半,賣家頭像掛著“自由行顧問”“票務(wù)小助手”的字樣,看似專業(yè),背后的邏輯卻驚人一致——盜刷。
在今年6月,一位年輕游客通過閑魚購買了皇家加勒比郵輪的船票,結(jié)果被告知票源來自境外盜刷。雖然她第一時間察覺異常并主動取消,但系統(tǒng)依舊在登船前夕將其拉入黑名單,整段旅程徹底泡湯。
4月,巴黎迪士尼樂園門口,兩名女孩的“代訂票”無法使用。她們慌亂中請求賣家再補一張,結(jié)果依舊刷不開。
最終,園方發(fā)現(xiàn)票據(jù)異常,連她們朋友的票也被判定為盜刷,一度差點全員被列入黑名單。那一刻,她們的旅行與心情徹底墜入谷底。
更為嚴厲的一幕發(fā)生在北海道神居滑雪場。幾名中國游客使用閑魚購得的“打折雪票”,出票機能打印,但閘機無法入場。工作人員警覺后直接報警,刑警當場到來,要求他們出示護照、調(diào)取聊天記錄、付款截圖,并備案整段購買過程。兩個小時的盤查,讓幾人的旅程變成噩夢。
這些案例幾乎都具有相同的特點:票源便宜得不合常理、有時候出票方式要求“10分鐘內(nèi)使用”、賣家承諾“不能進包退”。所謂的“省錢秘籍”,本質(zhì)上就是灰產(chǎn)操控下的盜刷交易。
灰產(chǎn)鏈條能夠存在,不僅因為有團伙負責盜刷,更因為有人愿意買單。
海外信用卡支付體系的漏洞,為盜刷提供了天然溫床。不同于中國普遍使用的短信驗證、動態(tài)密碼,很多國家的信用卡只要卡號、有效期和CVV碼匹配,就能輕松完成支付。部分景區(qū)官網(wǎng)、海外電商平臺甚至不強制綁定持卡人IP和行為軌跡,成功率極高。于是,盜刷出票幾乎零成本,卻能在轉(zhuǎn)賣時獲得百分之幾百的利潤。
然而,真正讓這條產(chǎn)業(yè)鏈繁榮的,不是盜刷的手法,而是消費端的貪圖便宜的僥幸心理。對一些游客來說,票價便宜一半,就是無法抗拒的誘惑。他們抱著“只要能用就是賺”的心態(tài),甘愿冒險。在他們眼里,這不是灰產(chǎn),而是“薅羊毛”。甚至有人調(diào)侃:“咸魚就是最大的暗網(wǎng)?!?/p>
正是這種心態(tài)給了盜刷團伙存在的理由。有人心甘情愿掏錢,就有人鋌而走險盜刷。買賣雙方在暗中合謀,最終把原本應(yīng)該安全、透明的旅行體驗,變成了一場不可預知的賭局。
一句再熟悉不過的話,放在這里顯得格外刺耳:沒有貪圖便宜的買賣,就沒有盜刷的詐騙。
對日本社會來說,這起案件帶來的震動,并不僅僅是金錢損失。
更讓人憂慮的是日本媒體接連報道、反復強調(diào)的“以中國人為主的犯罪團伙”。這一標簽在日本社會的擴散,往往意味著群體形象的受損。無數(shù)勤勤懇懇工作的華人,在便利店、工廠、辦公室默默付出,卻很容易因為個別事件而被整體貼上“嫌疑”的標簽。
然而問題的根源,并不只是“李佳君”式的個人,而是需求與誘惑共同催生的系統(tǒng)性漏洞。
當消費者為了一點便宜心甘情愿選擇灰色渠道,當平臺在虛擬票務(wù)審核上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當信用卡支付體系長期滯后于安全要求,這樣的鏈條就必然生生不息。
秩序能否守住,不光靠警方怎么查辦,更取決于消費者能不能擦亮眼睛。買便宜的盜刷票,看似省了幾十上百塊,其實是在給自己埋雷。只有堅持從正規(guī)渠道購票,才不會淪為詐騙鏈條中的一環(huán),也能安心的去旅行……
推薦AI學日語APP:日語閃卡汪
本文中的部分案例資料援引——旅界公眾號 《閑魚代訂,毀了多少人出境游假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