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經(jīng)典的古文,我們讀過很多:
《滕王閣序》、《岳陽樓記》、《陋室銘》、《愛蓮說》、《陳情表》、《報任安書》、《赤壁賦》……
為什么,有的叫序,有的叫表,有的叫記呢?
其實,序、表、銘、記、書、說是不同的文體。
每一種文體都有著特定的表達手法、語言特質(zhì)以及適用場景,從中能夠反映出不同歷史時期文人的思想追求與審美傾向。
詩詞君圍繞八種常見的古文文體,精心整理并編寫了以下分類與解析內(nèi)容,希望能為大家的學(xué)習(xí)提供有益參考。
《序》是古代文言文中一種重要文體,兼具學(xué)術(shù)說明與人文抒情功能,分為書序和贈序。
書序又叫“敘”“引”,多是交代著作的寫作緣由、成書經(jīng)過、編次體例等內(nèi)容的文章,相當于今天的“前沿”“后記”等。贈序則是臨別贈言,內(nèi)容多是勉勵、推重、贊許之辭。
舉例:
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畎住洞阂寡缣依顖@序》
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凱之平生,并有著書,咸能自序。——庾信《哀江南賦序》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王勃《滕王閣序》
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宋· 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豸酥短m亭集序》
余幼時即嗜學(xué)。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記”是中國古代散文體裁,以敘事為核心,兼具寫景、狀物、議論等功能,內(nèi)容涵蓋人物事跡、山川名勝、器物建筑等,因題材廣泛被稱為“雜記”。
其通過記述具體事物抒發(fā)情懷或見解,表現(xiàn)形式靈活,主要分為碑記(刻石記事)、游記(旅行見聞)、雜記(雜錄見聞)及人物事跡類等子類。
游記最為常見,主要記述旅途見聞,描繪山水風(fēng)光等,有時也借此抒發(fā)個人心志和愿景。
舉例: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諟Y明《桃花源記》
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diào)虛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然;宜投壺,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所助也?!跤韨牎饵S州新建小竹樓記》
且天下之治亂,候于洛陽之盛衰而知;洛陽之盛衰,候于園圃之廢興而得。則《名園記》之作,予豈徒然哉?——李格非《書洛陽名園記后》
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獨W陽修《醉翁亭記》
鶴歸來兮,東山之陰。其下有人兮,黃冠草屨,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飽?!K軾《放鶴亭記》
銘是一種文體,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來發(fā)展為一種文體,兼具警策勸勉與精神銘刻之功用,用于記述事跡、警誡自己、稱頌功德的文字,語言精練有韻律,篇幅大多短小。
其源起可遠溯至商周青銅禮器,初為器物之標識,如鼎彝鐫刻以記功德、述源流,漸具“銘志”特質(zhì)。
舉例: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獎⒂礤a《陋室銘》
銘曰:“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薄n愈《柳子厚墓志銘》
銘曰:“嗚呼休哉!魏公之業(yè),與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歸視其家,槐陰滿庭。吾儕小人,朝不及夕,相時射利,皇恤厥德?庶幾僥幸,不種而獲。不有君子,其何能國?王城之東,晉公所廬;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嗚呼休哉!”——蘇軾《三槐堂銘》
說是古代用以記敘、議論或說明等方式來闡述事理的文體,也可以發(fā)表議論或記敘事物,都是為了闡明一個道理。
說往往是借一件事情或一種現(xiàn)象來表述作者對某些事物或問題的見解,用以記敘、議論或說明等方式來闡述事理的文體。
大多是針對某物、某事某現(xiàn)象抒發(fā)感慨,進而闡明一個道理。篇幅一般不長。跟雜文大體相似。
舉例:
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韓愈《師說》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谠恫渡哒哒f》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韓愈《馬說》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芏仡U《愛蓮說》
表,是主要用于臣下對君主陳情、謝賀,兼及庶政的奏議文種。語言恭敬懇切,比一般的奏疏更具文學(xué)色彩。
這種文體還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開頭要說“臣某言”,結(jié)尾常有“臣某常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之類的話。
例如: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蠲堋蛾惽楸怼?/p>
臣亮言: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諸葛亮《出師表》
嗚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瀧岡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緩也,蓋有待也。——歐陽修《瀧岡阡表》
臣植言:臣聞士之生世,入則事父,出則事君;事父尚于榮親,事君貴于興國。故慈父不能愛無益之子,仁君不能畜無用之臣。——曹植《求自試表》
“論”是中國古代以議論為核心的說理文體,兼有學(xué)術(shù)性與實用性。
其核心功能是闡述抽象義理、評議時政或歷史人物,通過邏輯論證達成“使人懂、使人信、使人行”的目標。
根據(jù)《昭明文選》分類,“論”分為史論與政論:前者側(cè)重歷史人物善惡評判(如《史記》中的“太史公曰”),后者聚焦時政謬誤糾正(如《六國論》)。中唐后逐漸轉(zhuǎn)型為科舉實用文體,對中國思想闡述形式產(chǎn)生深遠影響。
例如: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K洵《六國論》
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Z誼《過秦論》
吾聞君子不欲加諸人,而惡訐以為直者。若吾子之論,直則直矣,無乃傷于德而費于辭乎?——韓愈《爭臣論》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獨W陽修《朋黨論》
賦,介于詩和文之間,類似于后世的散文詩。詩以抒發(fā)情感為重,賦則以敘事狀物為主。
它講求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zhì)。其特點是“鋪采摛文,體物寫志”,側(cè)重于寫景,借景抒情。
其語言以四、六字句為主、追求駢偶;語音上要求韻律協(xié)調(diào);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
例如:
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獨W陽修《秋聲賦》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K軾《赤壁賦》
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拍痢栋⒎繉m賦》
《書》即書信,古代又叫“尺牘”“尺素”“信札”,寫給特定對象,用來交流感情、傳遞信息。
“書”兼具實用性與情感性的重要文體,以書信為載體,承載人際溝通、思想傳遞與文化傳承之責(zé)。
例如: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太尉執(zhí)事: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xué)而能,氣可以養(yǎng)而致。——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鞏頓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還,蒙賜書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銘。反復(fù)觀誦,感與慚并。——曾鞏《寄歐陽舍人書》
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于接物,推賢進士為務(wù),意氣勤勤懇懇?!抉R遷《報任安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