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著李在明的面,特朗普“獅子大開口”,大到軍事、經濟上的利益,小到李在明手中的一根鋼筆,特朗普全都不打算放過。
盡管只得到了美國最低規(guī)格接機待遇,但李在明還是“如愿”見到了特朗普。會晤中,明顯“有備而來”的李在明,對特朗普的“功績”贊不絕口,甚至連簽字用的鋼筆都送給了特朗普當禮物。然而,這種熱烈的會晤氛圍,卻難以掩飾特朗普“什么都想要”的真實意圖,留給韓國的,似乎只剩下一個選擇——“服從”。
李在明對特朗普的“功績”贊不絕口
李在明和特朗普首次交鋒,韓方輸得很徹底
其實,這次李在明的華盛頓之行,從出發(fā)前便被韓媒定義為“高風險”,這種風險不僅來自美韓同盟內部的結構性矛盾,更源于雙方對“核心利益”的認知錯位。
盡管李在明試圖通過軟性溝通緩和氣氛,但最終仍未能扭轉被動局面,根源在于三大核心訴求的全面落空。
其一,貿易協議的“實質性改善”未實現,7月底美韓達成的貿易協議中,韓國付出了堪稱沉重的代價,但并未換來美國對韓國出口產品的“網開一面”,特朗普在會晤中明確表示“不介意重新談判,但不保證讓步”,并強調“韓國將履行已同意的協議”,這意味著韓國期待的“更優(yōu)惠貿易條件”將淪為泡影。
其二,對于韓國獻上的3500億美元“大禮包”,美國急于“落袋為安”,并不斷圍繞這一點施壓,特朗普也在會晤中反復強調“要落實具體細節(jié)”,這種施壓本質上是將韓國企業(yè)納入美國產業(yè)政策框架,而絕非平等的商業(yè)合作,這樣看來,韓國想要“蒙混過關”可能沒那么容易,其實際負擔將遠超預期。
圖為某港口
其三,除了經濟賬要“算清楚”,特朗普還在會談中突然提出“索要駐韓美軍基地土地所有權”,這一要求顯然沒打算給李在明留面子,直接觸及韓國主權的核心——土地歸屬權。
這一點是李在明絕對無法妥協的,盡管韓國高度依賴美國的保護,自1953年《美韓共同防御條約》簽訂以來,駐韓美軍基地的土地一直由韓國“無償租借”,韓方不僅承擔土地費用,還覆蓋了70%的基地維護成本,但特朗普還想“得寸進尺”,胃口之大,讓人難以想象。
在這三個問題上的巨大分歧,是任何表面上的“融洽氛圍”都無法掩蓋的,李在明的“充足準備”,在特朗普對實質利益的追求前,顯得格外無力,再次凸顯美國的核心訴求是“利益最大化”,韓國的任何嘗試,最終只會淪為單方面妥協。
李在明簽下自己的名字
特朗普對韓國的野心,遠超外界想象
在過去,外界對特朗普的外交風格常總結為“美國優(yōu)先”和“交易思維”,但此次會晤,卻暴露出美方的野心遠不止于此,其對韓國的訴求已從經濟、軍事領域延伸至主權層面,試圖對韓國來一場“服從性”測試。
經濟上,特朗普或許已經將韓國視為“美國產業(yè)的延伸”,不僅要求韓國落實3500億美元投資,更強調“購買美國產品”“創(chuàng)造美國就業(yè)”,本質上是將韓國視為“美國商品的市場”和“產業(yè)的轉移地”,使其成為美國經濟利益的“回血包”。
軍事上,美國試圖從“同盟保護者”變?yōu)椤爸鳈鄥⑴c者”,對駐韓美軍基地的土地所有權要求,是這一野心的典型體現,試圖將已經深度綁定的美韓軍事同盟,再加上一道“保險”,甚至連表面上的“體面”,都不打算給韓國留。
在這兩大背景下,可以看出,美國正在從戰(zhàn)略上意圖削弱韓國的“外交自主性”,對韓國的要求更直接、更苛刻,且極少考慮韓國的“盟友情感”。
這種改變的發(fā)生,一方面固然與特朗普本人的政治風格有關,但另一方面也和韓國的“安全”高度依賴美國,但其經濟總量、地緣位置又使其具備一定“獨立操作空間”,特朗普的施壓,正是要通過經濟、軍事的雙重綁定,壓縮韓國的戰(zhàn)略回旋余地,使其在關鍵議題(如對華關系)上不得不跟隨美國立場。
從經濟到軍事,再到戰(zhàn)略自主性,特朗普對韓國的野心是一場“系統(tǒng)性的滲透”,其目標不是維持“盟友關系”,而是將韓國轉化為“美國利益的延伸體”,確保美國的霸權地位不要散架的太快。
軍事上的綁定讓美國“吃定”韓國
特朗普提到中國,要拉著李在明訪華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會晤中,特朗普又一次提到了中國,以一種“半開玩笑”的方式,邀請李在明一同訪華,因為這樣做還可以“節(jié)約能源、保護臭氧層”。
說起來,自從中方發(fā)出邀請后,特朗普雖然從未明確訪華的具體時間,但總喜歡反復強調“可能成行”,這種“不確定性”本身就是一種施壓工具。
在中美貿易戰(zhàn)暫時被擱置的背景下,“特朗普訪華”可能意味著談判窗口的開啟,這種“模糊戰(zhàn)術”的運用,既避免了直接攤牌,又能向中方傳遞壓力,一舉兩得。
當然,特朗普對于韓國也有一番算計,打算用“大國競爭”強化同盟從屬,本質上是將韓國置于“中美博弈”的次要位置,這種邏輯下,韓國的“戰(zhàn)略自主性”被進一步弱化——無論是對美合作還是對華平衡,都需以“服從美國利益”為前提。
特朗普的言行,反映出一個殘酷現實:在國際博弈中,國家的尊嚴往往取決于對“核心利益”的堅守能力。
中國之所以能在外部壓力下保持定力,正是因為明確“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不可讓步”,并通過經濟韌性、完整產業(yè)鏈等“硬實力”支撐立場。
反觀韓國,面對美國在主權問題上的越界要求,只能沉默以對,但誰都能看清楚,最終退讓的必將是韓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