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李茜 刁飛
七夕佳節(jié),不僅是浪漫的象征,更是傳承千年的曬書習俗之日。為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活化古籍經典,2025年8月30日,以“聲流金石·紙落云煙”為主題的中華傳統曬書活動在武漢圖書館浪漫啟幕,為這個傳統節(jié)日增添了濃厚的書香韻味和文化深度。
本次活動積極響應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的號召,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讓沉睡在庫房里的珍貴古籍“活”起來,“走”出去,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公眾近距離感受金石碑帖的雄渾氣韻與古籍典藏的永恒魅力。
線下體驗:觸摸歷史,傳承非遺
上午9時30分,活動在圖書館一樓展廳正式拉開帷幕。首先進行的是“紙墨芳華繼千秋——武漢圖書館古籍傳承與活化成果展”深度觀展活動,在志愿者的專業(yè)講解下,讀者們深入了解了古籍保護、修復成果及其背后的文化傳承。大家還在文創(chuàng)區(qū)書寫主題明信片,加蓋紀念戳,將這份獨特的文化記憶現場寄出,傳遞書香情意。
隨后,活動移步至五樓古籍修復中心,開啟了備受期待的金石傳拓體驗環(huán)節(jié)。修復師為讀者詳細講解了拓印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知識,并現場演示技藝。在修復師們手把手的指導下,讀者們親身體驗了上紙、潤濕、覆膜、刷紙、撲打上墨、揭紙等全套拓印流程。當一張張親手完成的拓印作品呈現在眼前,古老的文字與圖案仿佛被重新賦予生命,讀者們無不驚嘆于古人智慧的精妙與非遺技藝的魅力。
線上聯動:數字賦能,人人可參與
除了精彩的線下體驗,本次曬書節(jié)還同步啟動了“我是‘校書官’——古籍大眾智能整理計劃(2025年)”線上活動。該活動由武漢圖書館聯合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北大數字人文研究中心、字節(jié)跳動公益等機構共同發(fā)起。
活動依托“識典古籍”平臺,邀請廣大古籍愛好者化身現代“校書官”,參與古籍的數字化整理,以實際行動助力中華古籍的保護與傳承?;顒蝇F場,圖書館員積極向讀者介紹活動詳情,引導大家注冊報名,推動古籍在數字時代煥發(fā)新的生機。
文化底蘊:曬書不止于曬,更是一種雅集
“曬書”不僅是防蠹防腐的實用習俗,更是一場綿延千年的文化雅集。早在漢代,文人就有“曬書防蠹”的智慧;宋代更是盛行“曝書會”,古人曬珍本、品茶酒、賦詩文,堪稱古代版文化沙龍。而《世說新語》中郝隆“袒腹曬書”的典故,更是為這一傳統增添了詼諧與深意。
本次曬書節(jié)活動不僅是一次展示,更是一次深度的文化體驗與公眾教育。未來,武漢圖書館將繼續(xù)深耕古籍保護與活化利用,通過更多新穎的形式與內容,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種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fā)芽。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