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年輕人提到相親都躲遠遠的,不像父母那輩,相親是“精準匹配”;
找對象是熟人或者親戚介紹,雙方知根知底,人品、家風、經(jīng)濟條件都要嚴格考察,嚴格程度不亞于政審,對象質量有保證。
如今的相親好像開盲盒,即便是熟人介紹,對象也可能是“妖魔鬼怪”;
什么“媽寶男”、“鳳凰男”、“扶弟魔”、“三無女”等等,不是歪瓜裂棗就是奇葩另類;
其中,男人最怕“扶弟魔”,那無異于“精準扶貧”,辛苦掙來的錢,全都倒貼給女方,結果還容易不落好。
但是,隨著“田園女”悄然興起,“扶弟魔”成為過去式,這類女生正式被列入相親名單,沒人要了,她們究竟有多可怕?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比“扶弟魔”更可怕的是“田園女”
在網(wǎng)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山東一名34歲女子去相親,男子竟然怒懟女子,“誰都會生孩子,憑啥娶你”;
乍看上去,男子不尊重人,可若知道真相,無人不替男子叫好,只因女子月薪3000,卻要求男子月薪2萬,房子寫她的名字。
女子的理由是“我的工資太少,自己都養(yǎng)不活,所以要找個工資高,能夠養(yǎng)活兩個人的”;
男子冷笑出聲,“你不是獨立女性嗎?怎么就養(yǎng)不活自己?”
看著女子高傲的姿態(tài),男子問了個問題,“你有什么優(yōu)勢,提出這么高薪資要求?”
女子回答“我會生孩子。”
于是便發(fā)生了開頭的一幕,大部分人都認為女子又當又立,找對象“既要還要”,一邊強調自己獨立,一邊又依靠男人。
這就是典型的“田園女”,她們將男人當成“永久飯票”,就如吸血的螞蟥,“扶弟魔”盡管可惡,好歹有一部分人也努力掙錢養(yǎng)家。
不過,相信很多“田園女”會跳出來反駁,“我們是新時代獨立女性,男人不優(yōu)秀就是配不上”,一個勁兒強調“女權至上”,殊不知自己是偽女權。
“田園女”是偽女權
網(wǎng)上曾流行一句話“男人負責掙錢養(yǎng)家,女人負責貌美如花”,這其實就是典型的“田園女”擇偶標準;
她們只愿享受寵愛與豐富的物質,卻從不愿付出努力提升自我,一旦男人遇到困難,無法滿足她們要求,“田園女”轉身就會離開。
這種怪現(xiàn)象在心理學的社會角色期待理論中,源于人們對男人、女人分工的刻板印象,認為男性是家里的頂梁柱,女人就要做賢內助;
但現(xiàn)在社會強調男女平等,男女應共同承擔起養(yǎng)家糊口的責任。
然而,“田園女”卻將男人責任無限放大,對自身責任選擇性忽視;
她們將“利己部分”剝離出來,然后,高舉“女權”大旗,嘴里嚷嚷著“男女平等”,男人為女人花錢天經(jīng)地義,女人做飯帶孩子就是壓榨女性。
“田園女”吃著傳統(tǒng)性別紅利中男人付出物質的部分,卻拒絕傳統(tǒng)女性在家庭中的奉獻,角色與期待的嚴重錯位,必然會引起眾人的反感。
而真正的女權,雖核心也是性別平等,但不會搞性別特殊待遇,她們爭取的是職場、社會地位、家庭地位等方面的平等;
男人優(yōu)秀,女人也絲毫不差,夫妻雙方是站在同一高度,共同努力,一起把家經(jīng)營好。
最典型的女權代表人物法國現(xiàn)實主義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說過,“愛情的本質在于給予,而非索取?!?br/>
她強調愛是相互成全的過程,雙方在這段關系中,相互幫助,共同成長,都能夠找到自己的價值,而不是完全依賴對方,或是一味的向對方索取。
所以,“田園女”被相親市場拉入黑名單,確實一點都不冤枉,沒有付出何來回報,你們吃相難看,怨不得旁人抨擊你們。
如果我行我素,結果就是婚戀選擇受限,容易出現(xiàn)極端現(xiàn)象;
要么男人很有錢,卻不負責任,要么男人有缺陷,為了不打光棍,什么都忍了,這兩種情況都不會讓你擁有幸?;橐?。
基于此,“田園女”都醒醒吧,不要再被偽女權影響,你們要做的是精神獨立、經(jīng)濟獨立、思想獨立的新時代女性;
這樣的女性才會得到尊重,婚姻會有最大的保障,即使兩個人成為了半路夫妻,自己的生活也不會受太大的影響。
那么,你是怎么看待“田園女”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