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上觀新聞)
8月29日晚,“首秋佳夕·乞巧星會”七夕乞巧游園會在西岸藝術自然公園的徽派建筑江南匯開展。在星月傳說、民俗儀式、詩詞游戲、非遺手作等多個活動中,眾多參與者度過了一個難忘的首秋佳夕。
手織土布、扎染圍幔、布藝貼畫等精心布置的場景,營造出了七夕作為“綺節(jié)、羅織節(jié)”的文化主題。一場“星月飛花令”,帶領大家回顧經(jīng)典詩篇,“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等妙語佳言為游園會開啟了風雅的一幕。
夏秋之交的夜空,織女星升至一年當中的最高點,璀璨奪目。黃道婆紀念公園學術顧問方云介紹:“織女星具有多種神職,主管紡織、瓜果、珍寶、生育、護子、姻緣等,因此民眾在七夕向其行祭,不僅乞‘巧’與‘智’,還有‘乞富、乞壽、乞子’等多種祈愿?!碑斖?,參與者抬頭仰望星空,在星圖的幫助下,很快找到了織女星與牛郎星。
南朝《荊楚歲時記》記述,七月七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婦人結(jié)彩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石為針,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在乞巧游戲環(huán)節(jié),大家躍躍欲試,紛紛亮出巧思。來自高安路一小的傅子萱和同學合作穿針成功,笑說自己是“大眼瞪小眼”。一舉穿過七根針孔并非易事,這也說明古時女性對工作的執(zhí)著與認真。
為了展現(xiàn)當代女性的慧心巧手,黃道婆紀念公園特別設計了非遺手作——宋錦銀飾。一位參與者說,今天關上電腦匆匆來參加活動,收獲到了意想不到的風雅與閑適,當自己全身心地沉浸在音樂、星光、茶點與手作之中,身心愉悅又放松,“這是對緊張工作節(jié)奏最好的調(diào)節(jié)方式”。
此次活動由上海市徐匯區(qū)華涇鎮(zhèn)人民政府主辦,黃道婆紀念公園承辦。方云說:“七夕節(jié)的節(jié)日文化深植于中華民族勇于探索,善于創(chuàng)造的精神沃土之中,古老的牛郎織女傳說是中國先民追求完滿的生命觀、愛情觀與宇宙觀的體現(xiàn),當代都市語境中,七夕節(jié)也有著多元的展現(xiàn)與表述方式?!?/p>
原標題:《在西岸藝術自然公園,度過難忘的首秋佳夕》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張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