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書展最火爆的一天,近千人排著長隊,等待法醫(yī)秦明簽售新書《燃燒的蜂鳥:時空追兇1990》。
已寫下17部懸疑暢銷書、3部科普書的法醫(yī)秦明,早已不記得這是第幾次來上海書展了。他笑著說:“每次來,你就會覺得自己作為一個寫作者是值得的?!?/p>
從18歲作為實習法醫(yī)第一次在尸檢臺撞見同學的驚魂時刻,到如今經(jīng)手2000多次尸檢的從容,秦明一次次用解剖刀撥開迷霧,用作品消除偏見,更在無數(shù)個直面死亡的瞬間,讀懂了“活著”的意義。
法醫(yī)秦明在解放日報社接受專訪
“秦大膽” 也有驚魂時刻
1998年,剛念大一的秦明到殯儀館實習。報案記錄寫得清楚:一名年輕人被四人捅傷致死,兇手當場被捕。秦明有些不以為然:“案子都破了,解剖不就是形式主義嗎?”
當尸袋拉鏈被拉開的瞬間,秦明的大腦 “嗡”地一響——躺在尸檢臺上的,竟是他的小學同學。
“當時整個人都懵了,手腳冰涼?!?老師看出他的異樣,讓他先回去,但秦明不愿逃避,“現(xiàn)在逃了,這輩子都邁不過這個坎?!彼仓^皮站在解剖臺邊,目睹了解剖全程,最終在致命傷邊緣發(fā)現(xiàn)了關鍵線索:創(chuàng)口有皮瓣,說明兇器是一把卷刃刀。而四名兇手的刀具中,僅有一把符合特征。
那一天,解剖臺邊的少年秦明第一次明白:法醫(yī)手中的解剖刀不是冰冷的器械,而是刺破迷霧的鑰匙?!胺ㄡt(yī)在這個案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讓我覺得,這個職業(yè)可以奮斗一生?!?/p>
秦明從小膽大,人稱 “秦大膽”,但 “秦大膽”也曾有過“驚魂時刻”。在南京市公安局法醫(yī)中心實習時,他曾深夜被派去尸庫檢查一位死者褲子口袋。尸庫里存放著近百具尸體,就在他專注檢查時,燈突然全滅,門也“哐當”一聲關上。秦明大腦一片空白:“難道鬧鬼了?”后來才知道,是看守尸庫的工作人員想“嚇?!边@個自稱“什么都不怕”的年輕人。
“真到了工作中,你根本沒時間怕?!鼻孛髡f,“注意力全在尋找創(chuàng)口、分析死因上,哪有工夫想別的?”
從業(yè)十余年,秦明經(jīng)手過2000多次尸檢,每一次都讓他難以忘懷?!霸谖业臅?,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個故事,但作為法醫(yī),面對的每一具尸體,曾經(jīng)都是活生生的人。每一起非正常死亡背后,一定有令人唏噓的故事。”
法醫(yī)秦明在解放日報社接受專訪
真實,是他作品的靈魂
《燃燒的蜂鳥》系列作品的靈感,源自秦明父親從警36年的刑偵筆記。
這本9萬字的筆記,是父親退休后整理的 “流水賬”,沒有華麗的文字,卻字字句句記錄著一位老刑警的堅守。1976年,父親經(jīng)手過一起強奸案:兇手為掩蓋行蹤,擰松了受害人家里的燈泡,卻不慎在燈泡上留下了指紋?!澳菚r候指紋鑒定技術剛恢復,我父親覺得太神奇了,主動申請去刑警學院學習,一干就是一輩子?!?/p>
讀到這本筆記的那個晚上,秦明徹夜未眠。“里面有他第一次出警的緊張,有破不了案的焦慮?!彼鋈话l(fā)現(xiàn),那個總是因工作繁忙缺席陪伴的父親,原來有著如此鮮活的過往?!拔蚁氚堰@種‘警察情結’寫出來,讓更多人看到父輩的堅守。”
于是,秦明動筆寫下《燃燒的蜂鳥》系列小說。這一系列中,人物設定與穿越情節(jié)是虛構的,但案件內(nèi)核均源自真實?!熬拖褚蛔孔?,外立面是虛構的,但里面的‘家具’全是真的?!?/p>
2012年,秦明的第一部小說《法醫(yī)秦明:尸語者》出版后廣受網(wǎng)友追捧,但也有人批評他的寫作功底。他默默將 “差評”記在心里,開始大量閱讀懸疑文學,鉆研情節(jié)設置與人物塑造技巧?!艾F(xiàn)在和專業(yè)作家比還是有差距,但活到老學到老嘛?!?/p>
在秦明看來,“專業(yè)”是他作品的核心。如今,他的多部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而他唯一的要求是“專業(yè)不能錯”——給演員講解尸檢流程、修改劇本中“不符合法醫(yī)常識”的情節(jié)?!斑€是希望大家能看到法醫(yī)的專業(yè)性,看到我們發(fā)揮的作用,這樣才能消除對這個職業(yè)的偏見,給予法醫(yī)更多理解和尊重?!?/p>
海報設計 王晨 黃海昕
見過黑暗,才更珍惜陽光
成為暢銷書作家后,秦明沒有辭職,如今在安徽省公安廳刑事偵查總隊擔任警務技術四級主任。他說:“我是真的熱愛這份職業(yè)。讀者喜歡我的作品,也是因為我寫的都是真實故事,能讓他們感同身受?!?/p>
但秦明從不對年輕人“美化”法醫(yī)這門職業(yè),他對想要報考法醫(yī)專業(yè)的學子直言:“別因為看了張若昀演的電視劇覺得法醫(yī)很帥就來報考,你要能接受高度腐敗的遺體,能扛住連續(xù)48小時的尸檢,能承受案件背后的沉重。”
常年與死亡打交道,秦明的生死觀格外通透:“不糾結過往,不焦慮未來,活在當下就好。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把現(xiàn)在過開心了就好?!彼磉叺姆ㄡt(yī)朋友,也大多開朗健談、愛講笑話,“因為見過太多黑暗,才更懂珍惜陽光”。
原標題:《2000多次尸檢,在黑暗里尋找光明 | 《候場》對話法醫(yī)秦明(上)》
欄目主編:施晨露
制片人:林環(huán) 記者:吳桐 攝像:宋心琦 余俊文 萬齊龍 燈光:梁紅波 剪輯:余俊文 視覺設計:王晨 黃海昕 實習生:馬睿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吳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