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曠日持久的抗日戰(zhàn)爭終于落下了帷幕。
一封《終戰(zhàn)詔書》,是中國全新的開始,也是蘇聯與日本交惡的關鍵點。
60多萬日本士兵被蘇聯俘虜,在蘇聯士兵的壓制下,日本戰(zhàn)俘只能在冰天雪地里挖土豆、砍木頭。
零下幾十度的西伯利亞,戰(zhàn)俘餓死的都算是一種解脫,稍有不慎就會換來鞭打極刑,更有甚者被活活凍死,當成了燒火棍。
然而,饑餓、體罰和虐待不過是小菜一碟。蘇聯打關東軍的時候,遠比這個要兇殘百倍。
時隔多年,親身經歷了那場混戰(zhàn)的東北老農陶友富仍然記得血腥場面,“日本人直接成了渣滓”。
當年的蘇聯紅軍到底有多狠呢?
一、殘暴行徑,終遭報應
1945年,按照雅爾塔條約,蘇聯紅軍出兵東三省,對“滯留”的關東軍進行收尾工作。
隨著一陣轟鳴聲,蘇聯的跟蹤車駛入了黑龍江龍江縣。屯子周邊一片寂靜,絲毫不見解放喜悅。
地上一片狼藉,干涸的血跡、堆積的尸體、火燒的痕跡都昭示著村子已遭劫難,恐怕無人生還。
就在蘇軍以為又一次錯過日軍蹤跡的時候,一名渾身是血的男子跌跌撞撞地來到了車前。此人正是陶友富。
原來,不甘心的投降的日軍趁著村民放松戒備,突然襲擊了屯子。
他們揮舞著屠刀,將老幼婦孺屠戮殆盡,只有陶友富和一名上了年紀的老婦人沒有被日軍補刀,僥幸活了下來。
守著滿地尸骸醒來的陶友富剛剛走出屯子,就看到了一輛鐵甲汽車。
他警惕地躲了起來,直到看清了車頭上那面火紅的“鐮刀錘子旗”才沖了出去。
陶友富將村中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蘇軍翻譯。
男人的臉上滿是淚水,嘴角不停地抽動著,難掩心中的氣憤和激動,眸子里滿是痛苦和仇恨。
在蘇軍向陶友富詢問日軍動向時,他主動要求帶路。只有親眼看著那幫畜生死了,他才能有辦法向死去的鄉(xiāng)親們交代。
于是,在陶友富的帶領下,蘇軍朝著江北方向進發(fā)。同時,主力部隊也正在往日軍所在的朱家坎靠攏。
各路人馬從四面八方襲來,完全封鎖住了日軍的逃跑路線,打算來個“甕中捉鱉”。
發(fā)現日軍蹤跡后,蘇軍果斷出擊,用機槍掃射還不算完,直接掄起工兵鏟就開干。手起刀落間,日軍的腦袋就滾了下來。
蘇軍握著沾滿白花花腦漿的槍托,轉頭就是一槍,幾乎是追著日軍打,儼然已經殺紅了眼。
為了活命,一隊日軍尋找掩體,躲到了一處墻下。
卻不想,這正中蘇軍下懷,蘇方開著坦克架著重機槍就壓了過去,幾名日本兵瞬間被碾成了肉泥,連骨頭渣都不剩。
陶友富看著被上千發(fā)子彈招呼成馬蜂窩的日軍,震驚之余又有著一絲暢快。
蘇軍打的再狠,也難解他心頭之恨。陶友富想起了慘死在日本刺刀下的母親,那個46歲的小腳女人掙扎呼救,卻難逃一死。
他年輕的小姨子和妻子被一劍封喉,就連4歲的幼女也沒能躲過。
那時,整個屯子都充斥在血光之中,哭喊聲中不斷有刺刀扎進血肉的聲音傳出。
人們的怨氣直沖天際,也不見日軍有絲毫手軟,如今被蘇軍整成這樣也實在是罪有應得。
二、潰敗自噬,下場凄慘
與此同時,中蘇交界處,157萬蘇軍壓境,首輪攻擊就投入了120萬發(fā)炮彈,坦克、重型戰(zhàn)機齊齊上陣,宛如一架無情的“鋼鐵絞肉機”。
原本囂張狂妄的日軍遇上蘇軍直接被嚇破了膽子,近乎麻木地接受死亡。
蘇方坦克上還掛著血淋淋的碎肉,仍不知疲倦地推平著日軍戰(zhàn)壕,明擺著要將一切碾壓到底。
曾經肆虐整個東亞的關東軍在硬武器面前變成了肉糊糊,隨軍的日本女人也成為了戰(zhàn)爭的犧牲品。
日本僑民會館的大禮堂內,墻壁上滿是長指甲留下的刮痕和蘇軍的誓言,我們似乎還能夠看到日本女人被糟蹋的慘狀。
而這,僅僅是戰(zhàn)爭的冰山一角。
原以為日軍燒殺搶掠,已是無惡不作,可當蘇軍闖入幾間平房后,方才窺得日軍邪惡歹毒的真面目。
在一片狼藉之中,蘇軍發(fā)現了還未被完全銷毀的各種實驗設備和樣本。
破碎的試管中還有殘存的幾滴試劑。專門用于培養(yǎng)細菌的特殊設備被悉數拆除,只剩下了個殼。
最重要的是,他們發(fā)現了記載真相的日記。
日記中詳細記錄了731部隊犯下的種種惡行——凍傷實驗、活體解剖、細菌武器,數不勝數。
領導者石井四郎為了完成所謂的任務,不惜用中國人做各種實驗。
無辜的國人被強行擄去,飽受折磨和摧殘,于絕望和痛苦中死去。
得知一切的蘇軍憤恨不已,甚至產生了生理性不適,當場燒死了數百名還沒來得及逃跑的731部隊成員。
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日軍被燒成了灰燼,可那些腌臜事卻永遠無法消失。對待日俘,蘇軍也毫不心慈手軟。
右手有老繭長期握槍的直接押送西伯利亞寒冷地區(qū),而731部隊的日兵則送往了審判場。
彼時,60萬關東軍還心存一絲希望,以為自己能夠得到“優(yōu)待”,可等待他們的,將是無盡的煉獄。
西伯利亞氣候寒冷,日俘的皮靴和制服都被脫了下來,只能穿著單薄的衣物在零下四十幾度瑟瑟發(fā)抖。
要是夜里扛不住睡著了,那第二天的太陽也看不到了。最重要的是,日俘根本吃不飽。
由于氣候問題,西伯利亞物資短缺,蘇軍自然不會給日俘好東西吃。
日俘挖了整整一天的土豆,得到的不過是150克的黑面包,連塞牙縫都不夠。
有些膽子大的日俘偷了飯團藏在身上,要是不被發(fā)現還好,一旦被發(fā)現,就會被扒光了衣服綁在鐵軌上。
他們只能痛苦地哀嚎著,眼睜睜看著疾馳而過的火車將自己的雙腿壓斷,被迫截肢。
蘇聯的折磨足足持續(xù)了11年。待日俘真正等來回家的那天時,60萬大軍只存活下來40萬人。
這些日軍也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一提到“蘇聯”這兩個字就嚇得直打哆嗦。這何嘗不是一種因果報應呢?
總結:
歷史的風暴閃過,戰(zhàn)爭帶來的傷害依舊無法抹去。在侵略者的鐵蹄下,一個個家庭被毀滅,一個個生命被剝奪。
日軍的敗退引發(fā)了無盡的混亂,蘇軍的介入也并沒有帶來真正的正義。
在悲劇和痛苦中,恐怕只有受苦受難的中國人民還保持著一絲人性。而我們,也將永遠銘記這段悲痛的歷史。
參考資料:
1、揮師遠東:蘇聯紅軍全殲關東軍——人民網2015年08月31日15:23
2、蘇聯出兵東北殲滅8.3萬日軍 血戰(zhàn)綏芬河直至日軍放棄抵抗——北晚在線2015-08-07 10:1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