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九月,北京街頭的日本游客突然多了起來,可他們的行程透著股說不出的詭異。
這群人既不去天安門、也不去爬長城,卻把同仁堂、潘家園等地方堵了個水泄不通,甚至還專門跑去看日本人開辦的學(xué)校。
明明是旅游,卻絲毫沒有“放松”的樣子,反倒像帶著重大任務(wù)來的。
放著好山好水美食不享受,這群日本人到底是為啥來?
?——【·扎堆擠進同仁堂·】——?
在北京同仁堂前門店門口,最近經(jīng)常能看到排著長長的隊伍。
里頭不少人背著印著日文的雙肩包,手里還攥著寫得密密麻麻的清單,跟普通游客那股子悠閑勁兒完全不一樣。
他們一進門就直奔柜臺,有的指著安宮牛黃丸的盒子連比劃帶說,翻譯在旁邊幫著搭話:“要最好的那種,多拿幾盒,能刷銀聯(lián)卡吧?”
還有人不光買成藥,還湊到中藥材區(qū),盯著人參、當(dāng)歸挑挑揀揀,嘴里念叨著 “這個比日本藥妝店的新鮮多了”。
其實懂行的都知道,日本那邊雖說漢方藥賣得火,什么感冒沖劑、腸胃藥全打著 “中藥配方” 的旗號。
但他們的頂級藥材幾乎全靠從中國進口,像甘草、黃芪這些常用的,日本本土根本種不出那么好的品質(zhì)。
而且同仁堂的炮制手藝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就說蜜炙黃芪吧,得用正宗的槐花蜜,小火慢慢炒,炒到藥材裹滿蜜又不粘手,日本那邊流水線生產(chǎn)的根本比不了。
所以,這些日本游客才跟搶似的,不光自己用,有的還幫朋友帶。
?——【·來潘家園“撿漏”·】——?
從同仁堂出來,不少人又直奔潘家園,那邊更熱鬧,天不亮就有攤主支起攤子,這些日本游客背著放大鏡、帶著白手套,蹲在攤位前跟尋寶似的翻東西。
有個頭發(fā)花白的日本老頭,每天都來,專盯那些碎瓷片,手里拿著小刷子一點點刷,碰到明清的青花瓷片就眼睛發(fā)亮。
有次花了兩千塊買了塊巴掌大的瓷片,后來有人說那是康熙年間的,在日本古董店能賣好幾萬。
還有的專找老字畫,碰到泛黃的古籍、舊印章就跟攤主磨價,有的攤主跟他們熟了,會悄悄留貨。
其實這些人里不少是專業(yè)的古董商,有的甚至是日本博物館的研究員,他們知道潘家園雖說假貨多,但偶爾能碰到老百姓家里祖?zhèn)鞯膶氊悺?/p>
比如有人不懂行,把爺爺傳下來的老茶壺當(dāng)普通物件賣,他們就等著這種 “撿漏” 的機會。
對他們來說,這根本不是逛市場,就是一場賭運氣的 “采購戰(zhàn)”,只要淘著一件真貨,來回的機票錢都能賺回來,還能賺一大筆。
?——【·茶葉鋪也排長隊·】——?
除了藥鋪和古玩市場,北京的菜市場也成了這些日本人的 “目標(biāo)地”,而且專往菜市場里的茶葉鋪鉆,有的老菜市場里,茶葉鋪門口能排起長隊,隊里一半都是日本人。
這些日本人來的時候,手里都帶著小包裝的茶葉樣品,跟老板說 “要跟這個一樣的”,還會讓老板泡一杯嘗,喝完覺得對味兒,就直接說 “要十斤”“要二十斤”,全是成斤成斤地買,有的甚至直接訂整箱的茶餅。
他們知道,這種藏在菜市場里的老店,賣的都是 “源頭貨”,沒有中間環(huán)節(jié),價格比日本便宜太多,而且品質(zhì)還好。
就說普洱吧,在日本,一塊十年的普洱餅?zāi)苜u上千塊,而在這個茶葉鋪里,同樣的餅也就三百多;還有巖茶,日本茶店里賣的特級巖茶,一兩就要好幾百,這里成斤買也就幾千塊。
不過他們買這么多茶,也不是自己喝。
一些人會送給日本的客戶或者朋友,畢竟中國好茶在日本是稀罕物;
還有人會賣給日本的茶店,或者自己收藏著,等茶的年份夠了再賣 —— 要知道,好的普洱、白茶越陳越值錢,他們這是把茶葉當(dāng) “投資品” 來囤。
?——【·專看日本人學(xué)?!ぁ俊?
更讓人覺得反常的是,這些日本人還專門去看北京的日本人學(xué)校。
在朝陽區(qū)那邊,經(jīng)常能看著幾個日本人在學(xué)校門口轉(zhuǎn)悠,有的拿著相機拍學(xué)校的教學(xué)樓、操場,有的跟接孩子的日僑聊天,問 “學(xué)校的教學(xué)質(zhì)量怎么樣”“有沒有中文課”“孩子在這兒上學(xué)安全嗎”。
后來聽附近的居民說,這些人里好多是日本公司派來的先遣人員,公司打算派一批員工來北京長期工作,讓他們提前考察孩子的上學(xué)問題。
畢竟日本人特別重視教育,要是孩子上學(xué)的問題解決不了,員工也不愿意來。
他們不光看學(xué)校,還會去學(xué)校附近的日僑社區(qū)轉(zhuǎn),比如亮馬橋那邊,有不少日本人住的公寓,還有賣日本食材的超市、說日語的診所。
他們會去這些地方打聽 “這兒有多少日本人住”“買東西方便嗎”“看病能不能用日本的保險”,甚至還會統(tǒng)計社區(qū)里日本餐館、日本超市的數(shù)量,記在本子上。
還有的人會去附近的寫字樓問 “有沒有日本公司在這兒辦公”“租金貴不貴”,明顯是在 “踩點”。
為以后長期駐扎北京做鋪墊,把生活、工作、教育這些事兒都摸清楚,好讓后面的人過來能直接適應(yīng)。
說白了,這些來北京的日本人,根本不是普通的游客,而是帶著任務(wù)的 “采購團” 和 “情報組”。
他們打著旅游的幌子,是因為這樣行動最方便。
他們的核心目的就是:搶購在中國質(zhì)優(yōu)價廉的特色資源(藥、茶、古董),順便考察市場,為以后的商業(yè)活動做準備。
所以他們根本沒空去景點,他們的“戰(zhàn)場”就是這些能撈到實實在在好東西的地方。
參考信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