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中美高層經貿對話結束后,兩國不僅在談判桌上留下一地碎片——中方代表團剛離美,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就用“美國一定會獲得最后勝利”11字作結,與此同時,前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卻在播客中罕見地公開將美國稱為“最大的破壞者”。兩條線索,指向同一個現(xiàn)實:全球秩序的天平,正在悄然傾斜。
關稅裁決與“最后勝利”
在中美代表團剛剛結束為期三天的華盛頓磋商之際,美國聯(lián)邦巡回上訴法院掀起波瀾。2025年8月29日,法院裁定特朗普政府大部分對華加征關稅措施“缺乏國會授權”,屬于行政越權。該判決10月14日才正式生效,留有足夠上訴空間。消息一出,華爾街三大股指盤中波動。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主席Craig Allen在接受CNBC采訪時直言:“美國企業(yè)不希望陷入無休止的關稅拉鋸?!?/p>
特朗普隨即在社交媒體發(fā)聲:“所有關稅仍然有效,美國一定會獲得最后勝利?!边@11字背后,是對法院判決的公開挑戰(zhàn),也是對中方的強硬回應。回顧2024年美國大選期間,特朗普就多次將對華強硬作為核心競選籌碼。皮尤研究中心5月的最新民調顯示,超52%的美國選民支持對華采取更為強硬的貿易措施,但美國商界則態(tài)度復雜。摩根士丹利2025年8月報告稱,持續(xù)的高關稅已讓約27%的美國中小企業(yè)考慮調整對華供應鏈布局。
特朗普的表態(tài),既是對自身支持者的信心喊話,也是對全球觀眾的“強人秀”。但另一邊,法院留下的判決空白,讓美國內部制衡機制與選舉周期博弈再度暴露。美國《國會山報》評論,這一裁決“可能令白宮在對華政策制定上陷入前所未有的被動”。
沙利文的警告
就在特朗普高舉關稅大旗的同時,沙利文在播客節(jié)目《The World Unfiltered》中言辭犀利:美國已被不少國家視為“最大的破壞者”。這一評論讓華盛頓智庫圈一片嘩然。沙利文直指自2018年以來的貿易政策“讓美國在全球信譽大幅下滑”,并點名印度、歐洲盟友的態(tài)度變化。
沙利文
印度總理莫迪四次拒接特朗普電話,背后是對美國關稅政策的極度不信任。彭博社8月最新數(shù)據(jù),2025年上半年印中貿易額同比增長超13%,而印美貿易增速已跌至3%;歐盟貿易專員Valdis Dombrovskis則在最新聲明中表示,歐盟“不會無條件追隨美國對華極端政策”。沙利文還特別強調,“各國正在談論如何對美去風險化”,這成為今年G20峰會閉門討論的重點之一。
美國外交政策的不可預測性,已開始撼動其長期盟友。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8月調查顯示,受訪的G7國家中,超過41%的決策層認為“美國是全球經濟動蕩的主要推手”。美歐之間的分歧,正在從貿易領域蔓延到高科技、金融監(jiān)管等多個層面。
中國態(tài)度
中美此次談判,歷時三天,涵蓋所有敏感議題。中國代表團以李成鋼副部長為首,多次強調“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堅決反對零和對抗。會談期間,美國財政部、商務部、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及美國商會代表悉數(shù)到場。中國商務部會后發(fā)布聲明,稱“雙方同意保持溝通,努力尋求經貿議題的建設性解決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不僅主動釋放善意,還通過各類公開渠道傳遞“不怕摩擦,重在合作”的信號。中方代表離美前,明確重申“推動中美關系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的立場。從2025年上半年中國對美出口數(shù)據(jù)來看,盡管受關稅影響,出口額同比微降1.8%,但高新技術產品對東盟、非洲等地區(qū)增長明顯。美國商會駐華首席代表Sean Stein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坦言,“中國市場的體量和韌性,令美企無法輕易割舍?!?/p>
李成鋼
美國企業(yè)界的焦慮并非空穴來風。美農業(yè)部8月數(shù)據(jù)顯示,美國大豆庫存同比增長15%,中西部農民因對華出口受阻,利潤率連續(xù)四個季度下滑。亞馬遜、蘋果等跨國企業(yè)也在二季度財報會上反復提及中國市場的重要性。華爾街日報評論,“企業(yè)比政客更懂市場邏輯”。
高壓之下的全球格局
美國的關稅政策不僅令中美經貿摩擦持續(xù),也正在把盟友推向對立面。沙利文所說的“最大破壞者”,凸顯了美國在全球治理中的信任危機。美歐近期在數(shù)字稅、綠色補貼、供應鏈重組等議題上分歧加劇。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在2025年8月的G7記者會上罕見表示,“歐洲應為自身利益負責,而不是被動追隨任何一方?!?/p>
馬克龍
印度的態(tài)度同樣耐人尋味。根據(jù)印度商務部8月份數(shù)據(jù),2025年印度對華進口額創(chuàng)新高,達到近480億美元。印度經濟時報評論,莫迪政府在大國博弈中“正選擇更靈活的多邊路線”。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最新報告指出,拜登和特朗普時代的對華政策“已顯著降低美國在亞太地區(qū)的戰(zhàn)略黏性”。
“去風險化”已然成為全球經濟治理的主線。德國商業(yè)銀行首席經濟學家J?rg Kr?mer本月分析,歐洲企業(yè)在對美投資決策時,已將“政策不可預測性”列為第一大風險因子。與此同時,全球供應鏈正在加速多元化,東南亞、南亞成為新興制造業(yè)和市場重心。
特朗普拜和拜登
主動權與不確定性,未來棋局由誰主導?
中美談判結束后,特朗普的“最后勝利”口號與沙利文的“最大破壞者”標簽,形成強烈對比。一個在國內營造強硬形象、試圖穩(wěn)固選票;一個公開警示美國信譽危機。從法院判決到盟友離心,再到全球市場的連鎖反應,2025年8月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在推動世界格局的微妙轉向。
主動溝通、堅持合作共贏,已成為中國在國際博弈中的新標簽。美國若繼續(xù)以關稅為核心工具,只會加劇自身的被動。全球正在重新評估對美的依賴和風險,新的平衡點正在形成。未來棋局,主動權會落在誰手?數(shù)據(jù)與事實或許比口號更具說服力。
參考資料: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與美國政府部門相關官員以及工商界代表舉行會談會見
2025-08-30 10:20·環(huán)球網
銳評|“美國反對美國”將成為常態(tài)
2025-08-31 14:28·北京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