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材料能自組裝且易溶解,為制造電動汽車電池提供了一種易于回收的替代方案。
環(huán)保型電動汽車的諷刺之處在于它們會產(chǎn)生堆積如山的電子垃圾。到目前為止,大多數(shù)針對電動汽車電池回收的努力都成本高昂且具有化學毒性 —— 而且這些方法并未得到廣泛應用。然而,由于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項突破性進展,這種情況可能很快會發(fā)生改變。
在8月28日發(fā)表于《自然·化學》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新型自組裝材料,它能在有機溶劑中輕松溶解。作為固態(tài)電池單元中的電解質,它的表現(xiàn)相當不錯 —— 而固態(tài)電池正是各大電動汽車生產(chǎn)商競相投入應用的設計。研究人員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該過程不需要苛刻的化學和熱條件(這些條件使得電動汽車電池回收如此困難),為大規(guī)?;厥针姵靥峁┝藦V闊前景。
“我們的方法是從易回收材料入手,并設法使其與電池兼容,”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斯坦福大學材料科學家 Yukio Cho 告訴媒體?!皬囊婚_始就為可回收性設計電池是一種新方法。”
真正的魔法起源
Cho表示,這種“回收優(yōu)先”方法的靈感來自《哈利·波特》中的一個場景:鄧布利多教授用手輕輕一揮,就用魔法修復了一棟舊房子。
為了在電動汽車電池中復制這種魔法,Cho和他的同事們仔細研究了每個電池組件的功能。他們發(fā)現(xiàn)最棘手但最基礎的部分是電解質,它在正極和負極之間傳輸鋰離子。從回收優(yōu)先的角度來看,關注電解質也很有意義,因為電解質高度易燃,會降解成有毒且難以處理的廢物。
對于他們的“神奇”電解質,該團隊選擇了芳綸兩親分子(AAs),這是一類在水中自組裝并模仿凱夫拉纖維化學結構和穩(wěn)定性的分子(這令人驚訝)。然后,他們將可傳導鋰離子的聚乙二醇(PEG)連接到每個分子的一端。
當團隊將這種分子系統(tǒng)暴露于水中時,他們發(fā)現(xiàn)它自組裝成一種能夠在其表面?zhèn)鬏旊x子的納米帶結構 —— 也就是說,成為一種功能性電解質。
這種神奇材料能制造出神奇的電池嗎?
下一步是確保這種材料能夠在真實電池中正常運作。為了測試他們的創(chuàng)造,團隊首先進行了實驗,讓材料承受構建和操作電池所涉及的各種壓力。納米帶以優(yōu)異的表現(xiàn)通過了這次質量檢查。
接下來,他們使用實際電池中常見的材料構建了一個固態(tài)電池單元:正極采用磷酸鐵鋰,負極采用鈦酸鋰。當然,電解質是由團隊的新型神奇材料制成的。
這項測試的結果好壞參半。研究人員報告稱,雖然納米帶成功在電極之間傳輸了鋰離子,但在快速充放電過程中,離子偶爾會出現(xiàn)緩沖。
團隊將這一階段標記為需進一步研究,隨后將電池單元放入有機溶劑中,它像“棉花糖”在水中一樣溶解了,Cho回憶道。
魔法無法解決所有問題
“我們不想說我們用這種材料解決了所有問題,”Cho承認。他表示,概念驗證展示了有希望的結果,但電池性能遠低于行業(yè)標準。
話雖如此,研究人員在近期內(nèi)對這種材料的設想更多是一種整合了這種材料的電解質(可能是一兩層),而不一定是整個電池。Cho解釋說,即使電池中有一小部分由這種材料制成,也可以輕松啟動回收過程。
風險很高。電動汽車銷量持續(xù)攀升。而鋰的供應量眾所周知并不充足。如果電動汽車行業(yè)青睞這種材料,它可能為大規(guī)?;厥珍噺U料開辟新的機遇。但團隊必須證明這項投資確實值得 —— 而且越快越好。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