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華僑報》總主筆 蔣豐
風(fēng)云驟起:少年入繼
嘉永末年的江戶,灣口水面尚浮著異國艦隊留下的煙痕。市井茶肆之間,黑船的故事在人們口耳相傳,如同一陣從海外撲來的風(fēng),吹亂了長久靜止的幕藩格局。就在這風(fēng)聲鶴唳的年代,一個尚未弱冠的少年,被命運推到江戶城最深處的御座。
德川慶福,后來的家茂,本為紀(jì)伊德川家的繼承人。父親早逝,少年自幼承襲藩主之位,性情謹(jǐn)飭,容貌清秀。原本,他的命運或許只是作為“御三家”的諸侯,安穩(wěn)度過一生。然而,安政五年(1858年),幕府因第十三代將軍德川家定多病而急需繼嗣。江戶城的空氣因此緊繃:一橋慶喜以資歷、才識為推舉之選,而南紀(jì)派擁立年僅13歲的慶福。少年與成熟之士的對比,本是一目了然,但政治從不只憑才智。大老井伊直弼拍案定奪,以權(quán)勢扶持南紀(jì),慶福遂改名“家茂”,成了將軍家新主。
這并非命運的恩賜,而是沉重的裹挾。少年將軍剛剛坐上御座,井伊直弼便以“安政大獄”清洗反對派。尊王攘夷的志士流放、處死,江戶彌漫著血腥與恐懼。而當(dāng)櫻田門外的雪地染紅,井伊直弼倒在刺客的刀下時,14歲的家茂第一次真切感到:這個御座,不是榮光,而是風(fēng)雪中孤立的寒木。
公武合體:婚盟里的溫情
黑船的陰影,迫使幕府簽下屈辱的通商條約。天皇孝明在京都御所中憤然,堅持“攘夷”。朝幕之間,嫌隙日深。幕府企圖以婚姻補救,于是有了文久二年(1862)那場盛大的聯(lián)姻——孝明天皇之妹和宮親子內(nèi)親王,下嫁德川家茂。
那一日,東海道兩側(cè),百姓摩肩接踵。轎輿、旌旗、樂隊、儀仗,浩浩蕩蕩如同一次古老的加冕。人們在喧嘩聲中迎接這位皇族新娘,以為這場婚姻能讓風(fēng)雨中的國政重歸安寧。
對于政治而言,婚姻只是棋子。但對于二人而言,卻有了意外的溫情。年少的將軍與內(nèi)親王,在森嚴(yán)冷峻的江戶城中,相對而坐時,也曾展現(xiàn)過夫妻的柔情。史書言他們“情感篤厚”,在刀光劍影的幕末,這是極其難得的慰藉。然而,“公武合體”未能帶來制度的鞏固。和宮的笑容未能平息尊攘派的怒吼,天皇依舊強硬,江戶與京都的張力愈加繃緊。
上洛勤王:旌旗與血影
文久三年(1863年),230年未有的景象重現(xiàn):將軍親自上洛。三千隨從,旌旗蔽空,沿途鼓角喧囂。少年將軍在肩輿之上,望著東海道兩側(cè)的百姓,心底或許既有榮耀,也有惴惴不安。
京都并非太平之地。街巷間,志士揮刀暗殺,血跡未干便又染新。禁門、御所,尊王攘夷之聲震耳。德川家茂的到來,并未穩(wěn)固局勢,而是以“奉詔維持秩序”的名義,再度召集諸藩兵力。表面看,幕府仿佛恢復(fù)了權(quán)威,實則不過是把自己置于天皇陰影之下。上洛之后,家茂頻頻滯留京都,以表恭順。將軍之位,從獨立的統(tǒng)治者,悄然變成了聽命的執(zhí)行者。
這一次上洛,像是幕府最后的體面。鼓角聲里,已隱隱透出制度崩塌的回響。
征長與衰:徒勞的奮力
禁門之變之后,長州藩被列為朝敵。幕府大軍集結(jié),第一次征長(1864年)轟轟烈烈,卻以“長州謝罪”草草收場。勝利的號角響起,江戶街頭一時歌舞升平。但人們并未看見:幕府這場“凱旋”,不過是紙上的榮光。長州趁機重整軍備,購買洋槍洋炮,訓(xùn)練士兵,羽翼漸豐。
慶應(yīng)二年(1866年),第二次征長爆發(fā)。幕府傾盡全力,德川家茂親自駐蹕大坂,以顯示擔(dān)當(dāng)。然而,財政枯竭,諸藩離心,士氣低落。長州藩則借洋式軍火之利,屢屢挫敗幕府聯(lián)軍。薩摩已暗與長州結(jié)盟,西國風(fēng)向驟然轉(zhuǎn)變。少年將軍即使親赴前線,也無力改變大勢。
這時的德川家茂,已經(jīng)不再是當(dāng)年入繼的稚子。他懂得責(zé)任,懂得擔(dān)當(dāng)。他在風(fēng)雨里,執(zhí)意撐起幕府最后的旗幟??墒菤v史的洪流,不會因個人的竭力而轉(zhuǎn)向。
早逝將軍:悲劇的歸宿
大坂城西丸,梅雨濕重。慶應(yīng)二年(1866年)七月,家茂的舊疾腳氣驟然惡化,浮腫、心悸,終于衝心。二十歲的少年,在未竟的軍報與藥盞之間,撒手而去。幕府的軍船護送靈柩歸江戶,葬于增上寺。未竟的征長亦告中止。一橋慶喜繼位,幕府史翻開最后一頁。
后世多稱德川家茂為“短命將軍”。他的短命,確是時代的縮影。他不是昏庸的傀儡,而是努力而不得力的承擔(dān)者。他嘗試以婚盟補裂痕,以上洛取認(rèn)同,以親征示擔(dān)當(dāng)。個人的勤勉與善意,終究擋不住制度的敗壞與世界的洪流。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幕末幕府的象征:看似威儀猶存,實則搖搖欲墜。
和宮在他死后落發(fā)為尼,法號“靜寬院”。戊辰之役時,她為江戶奔走,終使無血開城?;蛟S,這正是德川家茂與她共同留下的最后余澤。
江戶風(fēng)雨中的少年將軍,他的生命太短暫,卻濃縮了幕末的全部悲劇。
于是,我寫下一首七絕·詠德川家茂——
黑船風(fēng)急少年亡,
和淚宮燈照影長。
短命將軍非有過,
孤魂猶在舊江旁。(2025年9月1日寫于日本千葉“豐樂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