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開學前,關于教室大掃除都是家長們討論的熱點。
家長吐槽開學去打掃教室
最近各地都有不少家長吐槽學校通知家長去打掃衛(wèi)生,而且是必須去,不能不去。
8月27日,溫州有家長發(fā)文稱,其孩子所在班級采取輪流制,安排了8名學生參與大掃除,并特別提醒家長需陪同孩子共同完成打掃任務。
還有杭州蕭山家長發(fā)帖稱,開學之際,收到老師發(fā)給家長們的通知:教室需要打掃,有時間的家長可以接龍報名,也可以選擇請保潔阿姨來做。
還有的班級家委會提倡家長去打掃衛(wèi)生,如果家長去不了,那就眾籌班費去請保潔來干。
多少年了,這都成開學標配了。
總是能看到家長群里@全體成員:“請家長們自愿到校打掃教室”。
最離譜的是,有些學校連清潔工具都不提供,全讓家長自備!
這哪是“自愿”,分明是“道德綁架”??!
爸媽們請著假、翹著班,蹲在地上吭哧吭哧刷地板、擦玻璃、洗廁所,忙得滿頭大汗。
沒時間去的家長只能花錢請人去打掃。
比如杭州有家長花500多元找保潔阿姨,保潔阿姨搶手到甚至要靠人脈才約到。
有的家長為表現“積極”,讓老師多關心自己孩子,就會主動承包全班清潔,逼得其他家長只能更卷,純純內耗!
這個打掃衛(wèi)生跟強制護學崗的性質一模一樣,不管家長有沒有時間,硬逼家長來干。
好一點的學校會花錢請專業(yè)清潔公司來干,再不濟也會讓學生自己打掃,怎么全賴家長身上了?
央媒怒批
對此現象,新京報官媒發(fā)文怒批。
認為學校要回歸教育本真,做到以下三點:
一、校應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將清潔問題納入職責范圍。
二、教育部門要明確禁止將學校任務轉嫁家長。
三、學校需將勞動教育納入課程設計,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參與班級日常維護。
勞動,是孩子成長的必須課
確實,現在的學校教育環(huán)境和教育方式跟以前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
80后90后那時候開學的第一件事是勞動,男生搬桌椅,女生擦玻璃,大家分工合作,把教室收拾的干干凈凈。
誰也不會抱怨,反而覺得這是新學期大家都應該一起干的事。
那一刻,我們意識到這是屬于我們自己的學習空間,要靠大家齊心協力維護。
現在的孩子本身家庭條件好很多,在家都不用怎么干活。
就連新學期孩子們走進學校,什么都不用干,直接享受家長的勞動成果。
久而久之,孩子們就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生活干凈舒適是別人替安排的。
這樣長大的孩子怎么會懂什么叫責任,怎么會體諒別人的辛苦?
當然,老師也不容易。
老師是來教書育人的,不是來打掃衛(wèi)生的,如果學校沒有承包衛(wèi)生任務,總不能老師自己干吧?
老師不用完全自己干,而是可以自己帶頭,號召同學們一起來做衛(wèi)生。
但是有的老師一旦帶著孩子做些勞動,就會被個別家長舉報,那些家長見不得自己孩子吃點苦。
老師為了迎合學生迎合家長,不敢嚴格要求,不敢批評。
學生缺少了磨練,失去了自律,丟掉了從勞動中獲得的責任感。
其實有時候是我們成人把所有的臟活累活都替他們包辦了,孩子被捧在手心。
久而久之,他們就只知道索取,不懂得付出。
打掃教室是孩子們很好的一次勞動機會,不管是老師還是學校還是家長,都不應該剝奪勞動機會。
一個孩子如果從小就明白教室的整潔有我一份功勞,班級的秩序有我一份責任,那他將來才能在社會上挺直腰板,成為一個真正有擔當的人。
所以,家校需要共育,但家校各有其責。
家長以陪伴支持助力孩子成長,而非越界代勞。
唯有明晰邊界,方能避免教育責任在模糊中異化,讓教室衛(wèi)生打掃不再成為針對家長們的“潛規(guī)則”。
教育的第一課,應該是互相尊重,而不是讓家長“服苦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