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九月 ,秋 像一只大手,拂過蒼茫的原野、寥落的村莊、嘈雜的城鎮(zhèn)。“立秋”這一天,天氣便不再溽熱難耐,一早一晚,風開始有了涼意。這涼意先是試探性地掠過樹梢,繼而大膽地穿過窗欞,最后徑直鉆進衣袖,向人們宣告時節(jié)的更迭。
我的童年在外祖家度過,那里多山地,最喜歡秋天和大人一起去山上“收秋”。天高云淡,雁陣南飛,秋天的田野是最豐盛的宴席:
山丁子紅得透亮,野酸棗藏匿于荊棘之間。大人們在田間俯身勞作,有說有笑,孩子們在田埂上奔跑嬉戲,褲腳沾著泥土,手里捏著野果,秋風裹著高粱的醇厚、玉米的清甜——那是一種鐫刻在童年時代的秋日印記。
往事不可追,三十余載倏忽而過,小山村是再也回不去的過往。半個甲子如云煙過眼,再看秋時,眼底已添了許多滄桑。每次路過那道熟悉的山梁,總不免感慨唏噓物是人非。今又到“收秋”時節(jié),梯田間已見有人在俯仰忙碌?!按悍N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秋始終以最樸素、最原始的方式,向眾生昭示著天道的威嚴與恒常。
想起文人墨客對秋的詠嘆。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倍鸥Φ摹兜歉摺繁蛔u為“古今七律之冠”,他一生漂泊,老病孤愁,頓挫的詩句讓后世每一個秋天都染上了沉郁的底色。
劉禹錫則一反文人悲秋之態(tài):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詞》詩成于他參與革新失敗、被貶朗州之際。人生得意之時驟離廟堂,絲毫不見消沉,“詩豪”的字里行間是掙脫俗見的暢快釋然,一個“排”字極具畫面感,將秋日晴空點染得舒朗豪邁。
二百余年后,一位宦海老人在《秋聲賦》中寫下:“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他就是歐陽修。位極人臣、名動天下,經(jīng)宦海浮沉、嘗政海之險,或許,在權力漩渦中亦深感疲倦。秋在他筆下內(nèi)化成了心靈的悲鳴與悚然之音——顯赫如他,亦逃不過憂勞損心、歲月?lián)u落的命運。于是,秋不再只是節(jié)候,而成了一種更深沉的、來自生命內(nèi)部的叩問。
秋本無意,悲歡皆由心生。不惑之年,行走至人生的秋天,突然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重量。
這是一個生命開始結實的季節(jié)??辞镲L掃過層林,萬物在凋零中露出本真、浮華盡褪。偶爾登高望遠,天地為之一開。那些青春年少時百思不解的困惑,竟在這個澄明的季節(jié)豁然開朗。不會為花開而欣喜若狂,不再為雨落而莫名惆悵;不會糾纏虛名浮利,不再困于無謂爭執(zhí);有回望來路的底氣,也有走向遠方的從容——這本身已是歲月最好的饋贈。
人生就是一場永恒的“春種秋收”,種什么便得什么,一切皆有因果。
走過的每一條路,無論平坦還是崎嶇,都在腳下刻下印記;歷經(jīng)的每件事,無論順遂還是坎坷,都在心里沉淀成智慧;遇到的每個人,無論相伴還是別離,都在生命里留下溫度。
秋是冷靜的旁觀者,是慈悲的引路人,它讓萬物各得其所,也讓眾生看見自己。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四季輪回有序,管你是平頭百姓還是將相公卿。
鄉(xiāng)姐原創(chuàng)圖文,獨家刊載,抄襲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