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6月的一天傍晚,宿州站臺上,一名警衛(wèi)對副官嘀咕:“第74師又來了兩節(jié)車皮的彈藥?!备惫倨沧欤骸皹屧倭粒驳每凑l端。”】
對于“哪支解放軍野戰(zhàn)軍最能打”這一老話題,不妨換個角度:不是看繳獲了多少裝備,也不是看殲敵總數(shù),而是盯住對手里最硬的那十三個“全美械軍”。誰對著這些家伙打得又狠又快,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抗戰(zhàn)后期,美援分三路灌進中國戰(zhàn)場,國民政府趁機給嫡系部隊換裝。換裝不是一次到位,而是三波成型,外加一撮特殊部隊,湊成所謂“全美械”。第一波是在緬印戰(zhàn)場拼出來的新一軍、新六軍;第二波是怒江東岸的六個軍;第三波則是魏德邁與陳誠拍板的“卅四年甲種軍”。十三個軍加在一起,兵力約五十萬。別看數(shù)量只占國民黨野戰(zhàn)兵力的四分之一,卻是蔣介石在內(nèi)戰(zhàn)初期最鋒利的一排牙齒。
挑選誰來換裝,可不只是看資歷,更涉及地盤、補給線和山頭政治。運力最順暢的緬印線,給了新一、新六;中印公路沒完全打通前,怒江東岸只能靠“駝峰”吊瓶式補給,于是六個軍湊了個“二分之一美械”;等到1945年初,陳誠在重慶拍桌子,終于把胡璉的十八軍、韓浚的七十三軍、施中誠的七十四軍等六個中央軍塞進第三波名單。再往后,美援開始縮水,想再整出“第四波”已無可能。
有人喜歡把半拉子換裝的部隊也往“全美械”里塞,事實沒那么樂觀。1947年追加的那批三十個師,大多只摸到了M1步槍、八一迫擊炮,重火器缺口依舊大,只能算“半美械”。整三師、整十師之類,火力雖比雜牌強,卻離“滿配”差了一截。
戰(zhàn)爭一開打,這十三個“全美械軍”被拉得七零八落。1947年中期的配屬情況大致如下:東北戰(zhàn)區(qū)五個——新一、新六、五十三、七十一、十三軍;華東、中原合起來七個——二軍、五軍、八軍、十八軍、七十三師、七十四師、五十四軍;華北一個——九十四軍。西北、華南、川湘等地,沒有純正美械,最多半美械撐場面。
在哪塊戰(zhàn)場投入美械軍,蔣介石的算盤打得清楚:打算速戰(zhàn)速決的地方,全丟王牌。例如東北,杜聿明自認三個月能收拾林彪粟裕,于是五個美械軍一股腦兒扔進去;華東戰(zhàn)線更是重中之重,顧祝同麾下最多時握著七個。可惜算盤歸算盤,戰(zhàn)場不聽話。
先看東北。新一、新六、五十三、七十一自1946年秋天一路向北,卻在1948年遼西平原被林彪包了餃子,十天之內(nèi)連番號帶裝備沉底。一塊石頭落地,東北野戰(zhàn)軍摘下四顆美械軍的頭盔,順勢與第三兵團合兵北上平津。
再看華東。粟裕打萊蕪剛開年就逮住了韓浚的七十三軍;粟裕打孟良崮把張靈甫的整編七十四師捶成碎片。緊接著到了1949年,陳官莊一戰(zhàn),又把重整后的第五軍、第八軍連根拔起。原裝七十四與七十三雖曾“二次創(chuàng)業(yè)”,可在淮海決戰(zhàn)里再度灰飛煙滅。五十四軍命硬,塔山陣地上被打得血肉模糊,硬是鉆回大連上船逃到華東,后來又鉆上海,終究還是沒敢在莘莊硬拼,轉(zhuǎn)身漂去了臺灣——十三個美械軍里唯一沒被全殲的,就是它。
中原方面,楊伯濤的十八軍本來是蔣介石的“門神”,卻被邱行湘河南平原的秋雨捂住口鼻。雙堆集結(jié)束后,十八軍只剩楊伯濤一顆光頭;再往西南拉的第二軍,到1949年冬天被追進黔中山谷,全師寫下“無條件繳械”的結(jié)尾。
華北的九十四軍向來名氣不小,可是李宗仁守不住平津。1949年初,北平城外炮火聲一停,楊成武、羅瑞卿帶隊接管,九十四軍靜悄悄交槍。到這一步,十二個美械軍相繼覆滅,只剩五十四軍抱著部隊名冊漂洋過海。
統(tǒng)計一下誰干掉得最多:東北野戰(zhàn)軍一次擒下四個,華東野戰(zhàn)軍從1947年到1949年連吞四個(算上七十三師與七十四師的兩次全滅,則可說超過四次),中原野戰(zhàn)軍包餃子成功兩次,華北戰(zhàn)場收尾兩個。人數(shù)、師數(shù)、裝備加權(quán)平均,華東野戰(zhàn)軍不僅殲敵數(shù)量居前,更難得的是時間點早,主動消化了我軍對美械火力的不適應期,用“火中取栗”來形容不算夸張。
美械部隊到底硬不硬?硬。胡璉攻山門時,八一迫炮加燒夷彈,一輪火舌就把日軍連同房屋一塊烤焦;楊伯濤在湘西堵截,沖鋒槍貼臉掃射,日軍成片倒下??赏瑯拥幕鹆?,對上靈活機動的野戰(zhàn)軍,卻屢屢吃癟。原因并不玄乎:國民黨以為裝備換了,戰(zhàn)法卻沒變;解放軍沒重火器,就用包圍穿插,分割突擊,“皮鞭抽機槍”,打到第三戰(zhàn)役時,面對M3“斯圖亞特”輕坦也能徒手上去塞炸藥包。
誰最能打?數(shù)字不會撒謊。華東野戰(zhàn)軍在戰(zhàn)略防御最艱難的時段,單挑六到七個美械軍外加十來個半美械部隊,依舊守住魯南、蘇北,隨后搶下萊蕪、孟良崮,為東北、華北贏得擴兵與整訓的黃金一年。換言之,如果沒有華東那幾場血戰(zhàn)頂住,東野不可能騰出手演遼沈,西柏坡也未必能那么快挪進北平城。
美械軍被拔牙之后,蔣介石的戰(zhàn)略機動能力徹底癱瘓,戰(zhàn)場主動權(quán)順勢移到人民解放軍手里。十三顆牙掉完,剩余部隊無論是中央軍還是半美械,拉出去都是不成系統(tǒng)的“拼盤”,根本沒法再糾集大規(guī)模圍攻。勝負早在槍聲里寫完——槍管上還掛著新鮮的硝煙,答案已經(jīng)擺在了桌面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