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郎咸平曾拋出一個驚人預言:如果年輕人都不生二胎、三胎,50年后中國人口將銳減至5.8億。
2022年到2024年,中國人口已經連續(xù)三年負增長,累計減少超過430萬人。雖然2024年出生人口有所回升,達到954萬人,可死亡人口高達1093萬,依然還是生的沒走的多。
情況一年比一年緊,這局到底該怎么破?
人口拐點已經來臨
2022年人口減少85萬,2023年猛降208萬,2024年又減了139萬。中國社會科學院早在2019年就預測,我國人口將在2029年達到14.42億的峰值,然后一路下滑,到2065年可能萎縮至12.48億。
2024年的出生人口確實給了大家一點希望,954萬新生兒比2023年多了52萬,終于結束了連續(xù)七年的下跌。廣東、青島、寶雞等地都報告出生率有所回升,上海一些醫(yī)院的產房甚至出現(xiàn)了單月分娩量創(chuàng)新高的情況。
但這種反彈更像是回光返照,人口專家分析,這主要是三個短期因素湊在一起的結果:2023年結婚登記增加了84.5萬對,積壓的婚育需求集中釋放;龍年生育偏好讓不少家庭選擇在2024年要娃;還有就是疫情期間推遲生育的家庭開始補償性生育。
問題是,這些都是一次性的刺激因素。更嚴峻的現(xiàn)實是,育齡女性數(shù)量在過去十年減少了約4000萬,這相當于八成的韓國人口都不見了。當基數(shù)本身在萎縮時,即使生育意愿稍有回升,也很難扭轉大趨勢。
更麻煩的是人口結構問題,等90后成為社會中堅力量時,他們要贍養(yǎng)的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這意味著每2-3個年輕人就要養(yǎng)活1個老人,養(yǎng)老金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年輕人的三座大山
為什么年輕人越來越不愿意結婚生子?
先說彩禮這道坎。山東一些地方還在流行"三斤三兩"的彩禮,算下來大概14.8萬元。浙江寧波更夸張,彩禮動輒18.8萬到58.8萬不等。這還只是開始,真正的大頭是房子。
上海的新房價格已經連續(xù)30個月環(huán)比上漲,普通家庭買房后基本要背負二三十年的房貸。一個剛畢業(yè)的年輕人,工資可能才幾千塊,卻要面對幾百萬的房價,壓力可想而知。
即使咬牙結了婚,生娃的成本更是讓人望而卻步。普通幼兒的月均花費約3000元,如果雇保姆照顧,輕松突破5000元。在一線城市,鋼琴課120元一節(jié),舞蹈課80元一節(jié),加上幼兒園每年2萬的費用,一個孩子的月均開銷能達到5000元以上。
難怪網友們調侃孩子是"四腳吞金獸",這可不是開玩笑,而是被培訓費和尿不濕逼出來的血淚經驗。
年輕人的觀念也在悄然改變,上海大學對3490名年輕人的調研發(fā)現(xiàn),00后把婚姻看作自我實現(xiàn)的旅程,90后女性更看重共同成長,而不是傳統(tǒng)的傳宗接代。他們追求的是精神契合和平等關系,而不是簡單的生育機器。
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很多年輕人選擇躺平,寧愿做"空巢青年"也不愿意承擔婚育的重擔。這不是他們不負責任,而是在有限的條件下做出的理性選擇。
真金白銀能否扭轉頹勢
面對嚴峻的人口形勢,各地政府開始出招。湖北天門市在2024年推出的生育激勵政策堪稱"真金白銀"的典型代表。
這套政策的力度確實不小,二孩家庭能拿到2300元生育補助,每月800元育兒補貼,一直發(fā)到孩子3歲,再加上6萬元購房補貼,總共能拿到28.71萬元。三孩家庭更優(yōu)惠,生育補助3300元,每月1000元育兒補貼,購房補貼12萬元,累計35.59萬元。
配套服務也很貼心,免費產檢、四維彩超、新生兒禮包一應俱全。這樣的待遇讓不少家庭心動,有當?shù)鼐用袼懔斯P賬,光是購房補貼就能省下好幾年的房貸,育兒補貼基本能覆蓋孩子前三年的奶粉錢。
效果立竿見影,2024年天門市出生人口同比增長17%,結束了連續(xù)八年的下滑。2025年上半年又增長了5.6%,當?shù)啬笅氲甑睦习宥及l(fā)現(xiàn)奶粉銷量環(huán)比增長了三成。產科醫(yī)生也反映,預約產檢的人數(shù)明顯增加,很多都是沖著政策優(yōu)惠來的。
但天門模式也有局限性,畢竟,這需要地方財政有足夠的實力支撐,不是每個地方都能拿出這么多真金白銀。天門市人口規(guī)模相對較小,如果換成北京上海這樣的超大城市,財政壓力會大得多。其次,經濟補貼只能解決部分問題,年輕人面臨的時間壓力、職場歧視、社會觀念等深層次問題,單靠發(fā)錢是解決不了的。
更重要的是,這種政策的可持續(xù)性還有待觀察。如果幾年后財政吃緊,補貼取消了,生育率會不會又回到原點?這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盡管如此,天門的探索依然有重要意義。它證明了只要政策設計得當,執(zhí)行到位,確實能夠影響人們的生育選擇。這為其他地方提供了有益的參考,也讓我們看到了破解生育難題的可能性。
系統(tǒng)性變革才是長久之計
解決人口問題不能只靠撒錢,需要系統(tǒng)性的變革。
很多年輕父母最大的困擾不是錢,而是時間?,F(xiàn)在很多企業(yè)雖然給女性產假,但男性陪產假往往形同虛設。如果男性育兒假能夠真正落地,如果企業(yè)能夠提供更多彈性工作機會,如果社區(qū)能夠建設更多普惠托育點,年輕人的生育焦慮會大大緩解。
目前全國托育服務供給嚴重不足,很多家庭不得不讓老人幫忙帶孩子,或者其中一方辭職在家。如果能在社區(qū)建設更多普惠托育點,融入15分鐘生活圈,讓年輕父母就近托管孩子,這比給錢更實用。
還有,職場上的生育歧視依然普遍存在,很多女性因為懷孕被降職甚至辭退。如果法律能夠嚴厲打擊這種行為,保護女性的合法權益,會讓更多女性敢于生育。現(xiàn)在很多企業(yè)在招聘時還會詢問婚育情況,這種做法應該被明確禁止。
文化觀念的轉變也很重要,社會需要尊重年輕人的選擇,不管是選擇生育還是選擇不生育,都應該得到理解和支持。過度的催生反而會增加年輕人的心理負擔,讓他們產生逆反情緒。
郎咸平的5.8億預言雖然有些極端,但它提醒我們人口趨勢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強的慣性?,F(xiàn)在的每一個政策調整,每一次觀念轉變,都在為未來積蓄希望。
天門模式的星星之火已經點燃,但要形成燎原之勢,還需要更多地方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當年輕人不再為房子、票子、孩子發(fā)愁,當生育成為一種自然的選擇而不是沉重的負擔時,那個5.8億的預言才會真正成為警醒而非宿命。
改變正在發(fā)生,希望就在前方。只要我們共同努力,為年輕人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育環(huán)境,中國的人口故事一定能夠續(xù)寫新的篇章。畢竟,每一個新生命的到來,都承載著一個家庭的希望,也承載著社會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