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陜西。
陜西有個號稱“小重慶”的縣:安康紫陽。
第一次來紫陽,我就被它8D魔幻的城市布局給“累”到了。老城坐落在漢江與任河交匯的狹長坡地上,街道不是爬坡就是下坎,想City Walk一下,真給累個夠嗆。
我就說要不來紫陽旅游的人,都是繞著老城逛呢!
來紫陽玩,大部分游人會去周邊的煥古古鎮(zhèn)、半畝茶園和北五省會館,然后坐趟網(wǎng)紅1元小纜車,再去趟老城對面的文筆山公園看個紫陽全景。
——我們也是這個經(jīng)典行程,不過第二天吃完午飯,距離返程回西安的動車發(fā)車還有兩個多小時,就想著在老城里隨意溜達溜達,就這樣:遇見了一座城門樓子。
這是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的紫陽東城門樓,距今將近500年歷史。
這個城門樓子距離老城中心的紫陽廣場也就步行十來分鐘,吃完飯想消消食的朋友可以走過來看看,直接導航“東城門”即可,親測可行。
別看它第一眼并不起眼,等我們鉆進這城門洞子回頭一看,還真的吃了一驚!
紫陽東城門為磚木結構,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面是一個石拱券洞貫通老街,上面為兩層閣樓,閣樓上有6間帶窗的房間,舊時是可以沿著側邊的木梯盤旋登臨,俯瞰漢江與任河交匯的。
不過眼下這里已經(jīng)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不能登上城樓了,只能從樓下仰望。
我們來的時候,第一眼先被城門下借著陰影打麻將的老鄉(xiāng)給吸引了。正在感慨小城多悠閑,一回頭,才發(fā)現(xiàn)城門樓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字!
正中寫著“各界人民團結起來,建設新紫陽”。兩邊字很多,“蔣賊匪黨,罪惡昭彰。禍國殃民,喪盡天良……本軍宗旨,解放人民。愛護國家,保衛(wèi)和平?!?/p>
再一看落款:司令員劉伯承、副司令員陳毅 李先念、政治委員 鄧小平。
這些可都是響當當?shù)拇笕宋锇。?/p>
沒想到陜南小城的城門樓子上,竟然還有這么一段歷史。我們立刻打開度娘查詢,想搞清楚這些文字究竟寫的是什么。
查詢得知,這是1948年10月10日頒布《中原軍區(qū)布告》,布告四字一句,共376句,題文合計1575字,讀起來朗朗上口,反映了當時解放城鎮(zhèn)后人民解放軍最基本的工作思路和組織紀律。
紫陽為什么會把這則布告寫在城門樓兩側的墻壁上呢?這其實也見證了紫陽一段獨特的歷史。
紫陽地處大巴深山、川陜兩省交界,因為地理環(huán)境復雜,歷史上匪患頻繁。紫陽解放后,為了安定社會秩序,當時的縣政府決定,把《中原軍區(qū)布告》張貼并書寫在縣城東城門樓墻壁上,宣傳政策、安定人心。
1950年9月,紫陽縣政府從全縣選出了“懸筆高手”邱子潔執(zhí)筆,完成了這幅全文幅寬3.7米、高3.37米,縱排直行的布告,高懸于紫陽縣的東城門樓上。
當時的紫陽,是漢江水路咽喉,商貿貨物的重要集散地。上下的船只經(jīng)由此地,從河街上走過城門洞,就算進了紫陽縣城。所以,把布告寫在這東城門樓的墻壁上,宣傳效果無疑是最好的。
如果有機會來紫陽,不妨到來這座鐫刻紫陽歷史的東城門樓逛逛吧!
想了解更多冷門、好玩的旅游地,歡迎大家關注“小漁的行旅日記”。和小漁一起發(fā)現(xiàn)世界更多美景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