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某短視頻平臺上 “校霸抽了我 800 個嘴巴子” 的惡搞劇情獲得 18.8 萬播放量時,河北孟村 25 歲女子劉某某的尸檢報告正顯示 “鈍性外力致顱腦損傷死亡”—— 這兩則看似無關的消息,最近同時撕裂了公眾對 “安全” 的認知防線。
一邊是知名人物金某被同學曝出家暴式 “校霸” 黑歷史,另一邊是明星趙雪芹為家暴致死案怒言 “不嚴懲不敢嫁女兒”,兩起事件共同指向一個殘酷現(xiàn)實:暴力從未遠離我們的生活。
校霸陰影:從廁所霸凌到全網(wǎng)玩梗的縱容之惡
“他把同學課本扔進廁所時的笑容,我到現(xiàn)在都忘不了?!?近日多名網(wǎng)友匿名爆料,公眾人物金某學生時代長期通過辱罵、恐嚇、毀壞財物等方式實施校園霸凌。
這些帶著屈辱感的回憶,與當下網(wǎng)絡平臺上的怪象形成刺眼對比:“校園霸凌” 成了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的流量密碼,“重生之校霸復仇” 系列微短劇播放量輕松突破十萬,劇情里充斥著扇耳光、拽頭發(fā)等暴力畫面。
“這不是玩笑,是在培養(yǎng)施暴者的罪惡免疫力?!?首都師范大學蔡海龍教授的警告振聾發(fā)聵。他指出,短視頻平臺的算法推薦讓未成年人陷入 “暴力?!?信息繭房,將恃強凌弱美化為 “惡搞”,導致不少孩子分不清惡作劇與霸凌的邊界。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明明規(guī)定學校須建立霸凌防控機制,但現(xiàn)實中 “孩子間的玩笑” 成了萬能借口,正如一位網(wǎng)友痛斥:“當霸凌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要用一輩子治愈童年?!?/p>
更令人憂心的是,這類娛樂化內容正在形成錯誤示范。21 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實施欺凌時竟辯解 “只是在拍短視頻”。
當暴力從現(xiàn)實蔓延到虛擬,又從屏幕滲透回生活,校園里的課本與網(wǎng)絡中的劇本,正在共同書寫著對暴力的縱容。
家暴慘案:從首次報警到致命傷害的法律困局
河北孟村的家暴悲劇,藏著太多本可避免的遺憾。死者劉某某的弟弟透露,姐姐 2021 年結婚不久就遭遇家暴,家屬手中至今保留著當年 10 月的家暴錄音。
然而直到今年 8 月 22 日悲劇發(fā)生,這段持續(xù)數(shù)年的傷害才以最慘烈的方式暴露在公眾視野。
警方通報顯示,犯罪嫌疑人金某(丈夫)及其母張某因涉嫌故意殺人、幫助毀滅證據(jù)已被刑事拘留,案件已移交肅寧縣公安局偵辦。
“平均遭受 35 次家暴后才會報警”—— 這個來自全國婦聯(lián)的調查數(shù)據(jù),在劉某某案件中得到殘酷印證。我國《反家庭暴力法》實施八年來,人身安全保護令本應是 “護身符”,但現(xiàn)實中 “家丑不可外揚” 的觀念、取證困難等問題,讓全國 24.7% 的受害已婚女性中,報警率不足 10%。趙雪芹那句 “不嚴懲誰敢嫁女兒” 的怒吼,恰恰道出了公眾對司法震懾力不足的焦慮。
案件的一個細節(jié)尤其值得關注:家屬懷疑男方母親銷毀案發(fā)現(xiàn)場監(jiān)控,至今未拿到完整錄像。這讓人不得不追問:當施暴者有恃無恐、甚至家人參與掩蓋罪行時,法律該如何為受害者撐起保護傘?
從校園到家庭:暴力鏈條上的社會防線漏洞
校霸事件與家暴案件看似孤立,實則暴露了同一套社會病灶:對暴力的縱容會形成代際傳遞。
專家發(fā)現(xiàn),童年目睹或遭受暴力的人,成年后更易成為施暴者或受害者。當網(wǎng)絡把霸凌拍成 “爽劇”,當?shù)谝淮渭冶┍粍?“忍忍就好”,我們正在培養(yǎng)對暴力的集體麻木。
此刻,河北孟村的案件仍在偵辦,金某的 “校霸” 往事還在發(fā)酵。這些事件終將塵埃落定,但留給社會的考題遠未結束:我們是否真的做到了對暴力零容忍?答案,藏在每個普通人的選擇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