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變化的商業(yè)環(huán)境中,管理者面臨諸多共性難題。本期我們聚焦五個代表性問題:老客戶與新市場,如何兼顧?親力親為與放手授權,如何抉擇?方法很多卻無效,如何破解?管理實踐的最大難點,在于什么?家族企業(yè)二代與父輩,如何有效溝通?陳春花老師逐一解答,特別分享,希望為您的管理實踐帶來新啟發(fā)。
春暖花開
全文 3681 字|閱讀 10 分鐘
我們是做傳統(tǒng)食品的,現(xiàn)在想轉型拓展年輕人市場,但是老客戶我們也不想丟,所以就很困擾:怎么能夠在產品創(chuàng)新、玩出新花樣的時候,又能留得住老味道?
陳春花:這確實是一個蠻普遍的問題。根據(jù)我個人的經驗以及陪同企業(yè)成長的實踐,我認為可能要從三個維度去考慮。
第一,將傳統(tǒng)凝練為“經典”。
經典風味的記憶點帶著時代和品牌的痕跡,可以穿越時代。經典的味道、款式或者符號,都能成為記憶的載體,可以讓老客戶一直跟你在一起。如果僅僅是“傳統(tǒng)”,他們有可能就會流失了。因為如果你面向年輕人玩新花樣,老客戶就會覺得你變了,離他很遠了,對他可能就是一個傷害。
如果有了“經典”,我們與老客戶之間,無論是情緒價值還是情感價值其實都確定了。真正的挑戰(zhàn)的確還是在于如何吸引年輕人。
第二,找到與時俱進的價值,讓傳統(tǒng)產品年輕化。
比如我們也服務過一些服裝企業(yè),那我們考慮的就是:怎么能夠從平均55歲的人買你的衣服降到平均35歲的人也買你的衣服。關鍵在于弄清楚不同年齡群體的真正需求,55歲和35歲的消費者,他們的關注點肯定不一樣。
所以,你就要給自己提一個要求:產品的平均購買年齡一定要降下來。從這個角度去討論,你可能就可以找到與年輕人在一起的與時俱進的價值和產品設計。
第三,找到新玩法,產生互動與體驗價值。
比如通過新渠道、新模式、新組合,我們要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來設計商業(yè)模式。
這三點,很多企業(yè)做到位,也確實就轉型轉過來了,而且效果還不錯。
作為中小型企業(yè),我們要快速發(fā)展,老板是應該下沉到一線親力親為,還是應該制定方向后給員工發(fā)揮空間,在出現(xiàn)偏差時再進行糾偏?哪種做法更好呢?
陳春花:如果我們是個中小型的企業(yè),坦白講,我們是不太輸?shù)闷鸬?,所以原則上來講,就需要老板親力親為,因為企業(yè)生存的風險和責任只有你一個人能擔。
那么第二個問題,有沒有一種可能是我只管方向,讓年輕人去做?在這個答案上,我們也不敢那么冒險,原因在前面已經說了。但是如果你很想這樣做的話,在三種情況下,你可能是需要考慮的。
第一種情況,你面對的是年輕人市場。
我之前遇到一個學生,他60多歲,他的產品是賣給20多歲的消費者。在那個時候,年輕人都喜歡把頭發(fā)搞得五顏六色,他因為要面對那個市場,也把自己的頭發(fā)搞得五顏六色,還特地戴了一個有框沒鏡片的眼鏡。
來上課的時候,他很認真地看著我說,陳老師,你不覺得我今天有些不同嗎?我說,是很不同,看你像20歲。他說,對了,我就是要把自己從60歲變20歲,因為我要服務20歲的人。但是我沒同意,我說你有20歲的心,但是沒有20歲的經歷。20歲人和60歲人成長的環(huán)境、經歷是不一樣的,你不太能真的知道他是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方式,你就很難讓你的產品或者服務符合他。
所以,如果確實是服務很年輕的人群,你可能還真得授權給年輕人。
第二種情況,面對全新的領域。
你做一個客觀的判斷,如果非常明確地知道這個領域很有未來,你很想去試,那我們也建議給年輕人做,你也許可以讓自己輕松一點去欣賞別人,然后讓他把新領域做了。
當然,底線就是你受得起最后做不成的風險。
第三種情況,建立內部孵化機制。
如果你想讓年輕人去做,我們比較建議你在公司內部建一個孵化機制,但是這個孵化的部分有一個很重要的挑戰(zhàn),就是年輕人也得真金白銀承諾一起來做,用這種方式讓大家更深度地去做責任和承諾。
除了這三種情況,我都建議你回到第一個答案:自己親自做。
企業(yè)內部使用了多套管理方法,但實踐中重復問題不斷,該如何優(yōu)化?
陳春花:組織管理確實面臨這樣的挑戰(zhàn)——方法很多,外部成功案例不斷涌現(xiàn),管理者從不同渠道學來各種理論和方法,但問題卻重復出現(xiàn)。面對這樣的情況,我估計會有幾個方面需要優(yōu)化。
首先,回歸責任和目標,統(tǒng)一共同語境。
很多時候不是方法過多,而是從未達成過共同的責任、共同的目標和共同的語境。
沒有在責任和目標框架下來討論方法,都是虛假的方法,不可能解決問題。我們對管理方法的要求,就是責任閉環(huán)、目標閉環(huán),只有閉環(huán)才能檢驗方法。
第二,確定真問題,或者叫挖掘問題。
也就是要在責任和目標框架下,確定與之相關的問題,這些問題解決了才可形成績效的閉環(huán)。
如果不是“真問題”,即便是解決了,新問題還會層出不窮,因為沒有形成價值閉環(huán),影響目標實現(xiàn)的問題尚未觸碰。
第三,要理解每一套方法本質上是解決什么關鍵問題的。
要真正掌握方法,而不是掌握概念。比如大家常討論的KPI和OKR,這是兩個工具、方法,而且都成功。但是,它們在本質上解決的問題不同:KPI是用以考核可預測、明確的關鍵指標的,是定量的、穩(wěn)定的;OKR則是用來考核未知的、自我判斷的,是定性的、量化里程碑的直接結果指標。
如果你在可量化、可確定的考核里面用OKR,大家就不為結果負責;如果你在不確定的、無法量化的、定性的方向上用KPI, 那也沒用,因為根本不解決問題。
方法可以有多個,也會存在多個,關鍵還是要掌握這三點。
管理在實踐中,最難的點是什么?
陳春花:這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管理在實踐中總是會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究其根本是管理既要面對事(目標與責任),又要面對人(管控與賦能)。
所以,我們也可以說管理實踐中,最難的是兼顧責任目標與人的意義與價值。
特別是數(shù)智技術到來,個體價值崛起,組織績效的影響因素從內部轉移到了外部,不確定成為管理的核心,這三個疊加的變化,加大了管理實踐的難度。
我為此寫了一些書,《管理的常識》、《經營的本質》、《激活個體》、《激活組織》、《共生》、《協(xié)同》、《價值共生》、《協(xié)同共生論》、《組織的數(shù)字化轉型》、《共生理念》等等。
之所以寫了這么多書,就是因為我去到企業(yè)中,大家問我問題,我把問題的答案就寫在書里,每一年都被問,每一年都要求給出答案,書也就寫出來了。
這樣說,并不是讓大家感覺到問題和難點太多了,事實上,在每個不同的發(fā)展階段,面對不同的市場環(huán)境,以及組織成員的不同,實踐中的管理難點是不一樣的。但是,核心是抓住兩個:事與人。
我把企業(yè)發(fā)展定義為四個階段四種類型:創(chuàng)業(yè)階段創(chuàng)業(yè)型企業(yè)、成長階段成長型企業(yè),發(fā)展階段行業(yè)先鋒型企業(yè),持續(xù)發(fā)展階段領袖型企業(yè)。
創(chuàng)業(yè)型企業(yè)的難點是如何突破生存瓶頸,管理難點在計劃管理。
成長型企業(yè)的難點是如何突破規(guī)模瓶頸,管理難點是在打造懂經營的團隊和績效導向的文化。
行業(yè)先鋒型企業(yè)的難點是如何形成組織能力,管理難點加大,既要企業(yè)家具有新的領導力,還要能夠構建內外部的價值網(wǎng)絡,打造核心團隊及各事業(yè)單元職業(yè)經理人團隊,還要打造創(chuàng)新能力。
領袖型企業(yè)的難點就更多,要對行業(yè)成長做出貢獻,為伙伴建立事業(yè)平臺,要內外部共生的文化,自進化自學習的組織,對人類福祉和社會進步貢獻,治理結構與透明度、社會責任等等。
我們要根據(jù)自身所處的階段,有針對性地去解決管理實踐的難題,這樣才有可能真正找到解決方案。
在家族企業(yè)中,父親做事強勢,幾乎不和團隊商量,直接通知執(zhí)行。他從不認可我的想法,但對外人的建議卻很容易接受。該如何溝通?
陳春花:這其實還蠻普遍的,我也能體會你的感受,因為我也在陪伴一些二代的學生們。
那種“建議被忽視、想法被否定”的挫敗感,以及“對外人言聽計從”的不公感,本質上來講,還是你們之間沒有建立真正的信任。
可能在他眼里,你還只是他的孩子而不是可以托付的團隊成員,同時他已經養(yǎng)成了自己決策的習慣,并且過去的成功強化了這種決策模式。研究也表明,大部分第一代企業(yè)家對子女的提案往往會本能性駁回,而對第三方專家的意見接受度更高。
那么,該怎么做?我的建議是:
第一,提建議要有理有據(jù)。
每次提建議,你都要站在自己所處的角色立場,而且建議方案不僅要有自己的觀點,還要整合專業(yè)報告、客觀數(shù)據(jù)或者專家意見,要有理有據(jù)。
第二,可以尋找長輩信任的第三者作為推薦者。
有了建議之后,不要急著給出去,你可以先征詢其他人的意見,看看這個建議是不是值得,也就是讓建議變得正式化,并且盡可能再找一個第三方來佐證這個建議是非常有意義的。
第三,建議本身需要基于長輩能夠理解、所關注的問題和擅長的表達方式。
也就是說,要能夠與長輩建立共鳴,而且以他為標桿,先共識,再建議。
第四,選擇合適的溝通時間和場地。
一定要在正式的工作場合進行正式溝通。
最后一點最重要,要從內心敬仰長輩。
真正理解他的壓力和期望,真正理解公司成功的關鍵因素以及文化價值觀。想清楚之后,你還要告訴他,讓他知道。只有真正的對話,才可以有信任。
如果你能夠努力進行這些調整,應該就會有一些改變。(本文完)
文中的五個難題,您正在經歷哪一個?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您的管理困惑或實踐心得~
微信 ID:chunnuanhuakai-cch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