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晚清,很多人的印象里就會出現(xiàn)李鴻章在列強面前,簽下喪權(quán)辱國條約的畫面。
好像在那個時代,除了挨打就是賠款,但其實當時的大清也是有一個絕世猛人的!
他跟李鴻章完全不是一路,李鴻章忙著分崩離析的清朝四處“和稀泥”時,他卻在琢磨怎么把別人搶走的地,給搶回來。
如果不是因為有他,中國如今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可能連800萬都沒有。
他就是晚清傳奇名將左宗棠!
01
左宗棠這人,年輕時運氣不怎么好。
他腦子聰明,讀書也很厲害,考秀才舉人順風順水,可一到北京考進士,考一次砸一次,連著三次都被刷了下來。
擱一般人身上,估計早就心灰意冷回家教書了。
但左宗棠不一樣,他自尊心強得厲害,干脆不考了,回家給自己起了個號叫“今亮”,意思就是當代的諸葛亮。
他不當官,就在家琢磨些實用的東西,特別是地圖和打仗的書,看得比誰都癡迷。
正是這段沒在官場混的經(jīng)歷,讓他身上少了一些圓滑,多了份實在勁。
他不像別的讀書人那樣滿口之乎者也,而是對國家哪兒富哪兒窮、哪兒是要害,心里有一本清清楚楚的賬。
后來太平天國鬧得轟轟烈烈,湖南巡撫實在沒人用了,就把這個“鄉(xiāng)下諸葛亮”給請了出來當師爺。
沒想到,這一出山就收不住了,他的軍事才能一下子就亮了相。
從一個幕后出主意的謀士,靠著實打?qū)嵉膽?zhàn)功,一路干到了閩浙總督、陜甘總督,成了朝廷里誰都不能小看的大人物。
他和曾國藩、李鴻章雖然都是晚清的頂梁柱,但三個人互相看著都不太順眼。
左宗棠覺得曾國藩太會做人有點假,更看不上李鴻章搞的洋務,覺得那就是花錢買些好看的鐵疙瘩,撐場面用。
左宗棠自己也搞洋務,但他搞的都是硬貨,在福州辦船廠,在蘭州開機器局,都是奔著能造槍造炮、強國強兵去的。
這種一根筋的實在性格,也讓他后來干了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02
到了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大清國已經(jīng)是個爛攤子,東邊海上日本人對臺灣虎視眈眈,西邊陸地上,新疆出大事了。
一個叫阿古柏的中亞混混,趁著清朝管不過來,跑進新疆占山為王,還建了個所謂的國家,背后有英國和沙俄偷偷給他撐腰。
沙俄更不客氣,直接派兵把伊犁給占了,美其名曰“幫忙管理”。
這消息傳到北京,朝廷里吵翻了天,一場決定中國未來版圖的辯論開始了,帶頭主張放棄新疆的,就是李鴻章。
他的理由聽著特別實在,新疆雖然地域遼闊,但全是戈壁灘,又干又窮,年年往里搭錢,就是個無底洞。
現(xiàn)在國庫里耗子都餓得會后空翻了,哪有錢去遠征?不如把錢省下來,搞海軍,防著從海面上來的洋人,那才是心頭大患。
這話在當時有不少人支持,畢竟朝廷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得花在刀刃上。
但左宗棠當時是陜甘總督,就坐在西北大門口,他聽了這話當場就氣炸了,他給慈禧和光緒上折子,話說得非常重。
他的意思是,新疆不是什么“窮山惡水”,那是國家后院的大門。
這扇門要是沒了,那蒙古就守不住,蒙古一丟,敵人的騎兵就能直接從河西走廊沖到北京城下。
到時候再想防守,花的錢可比現(xiàn)在收復新疆多十倍都不止,他反駁說新疆不窮,地下埋著礦,綠洲能種地養(yǎng)羊,只要好好經(jīng)營,就是一塊寶地。
更重要的是,那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地方,怎么能說不要就不要了?
這場爭論,說白了就是看眼前還是看長遠,李鴻章算的是一本經(jīng)濟賬,左宗棠考慮的卻是未來的國家戰(zhàn)略。
好在當時朝廷里還有明白人,加上慈禧也下了決心,最后拍板:打!
03
朝廷是同意了,可錢呢?國庫空得能跑馬,左宗棠只能自己想辦法。
他拿自己的信譽作保,讓胡雪巖去跟外國銀行借了一大筆高利貸,又厚著臉皮找各個省的大官去“化緣”,連哄帶嚇,總算是湊夠了軍費。
武器裝備也好辦,他把自己在蘭州開的制造局開足馬力,給西征大軍造槍造炮。
1876年,左宗棠已經(jīng)64歲了,出征前,他干了一件讓所有人目瞪口呆的事,他叫人從湖南老家運來一口棺材,就擺在軍營里。
這不是演戲,這是一個老人用行動告訴所有人,這次去新疆,要么打贏回來,要么就死在那兒,用這口棺材拉回來。
進軍的路,那叫一個苦,幾千里的大戈壁,白天曬得人脫皮,晚上凍得人哆嗦,左宗棠沒急著猛沖,他用了一個很聰明的法子,叫“緩進急戰(zhàn)”。
大軍走一路,就在路邊安營扎寨,開荒種地,糧食自己種,后勤問題就解決了大半,這樣一步一個腳印,穩(wěn)穩(wěn)地往前推。
真打起仗來,左宗棠就一點也不慢了,他先集中兵力,像打雷一樣拿下相對好打的北疆,給敵人一個下馬威。
然后大軍立刻轉(zhuǎn)向南疆,派手下猛將劉錦棠帶著一支精兵,冒著大雪翻過天山,像一把尖刀插到達坂城,切斷了敵人的后路。
阿古柏的主力被堵在托克遜,清軍二話不說,集中所有大炮對著敵人的糧倉一頓猛轟,把糧食全燒了。
沒了糧食,敵軍瞬間亂了套,清軍一沖就垮了。
阿古柏苦心經(jīng)營好幾年的地盤,在清軍面前就像紙糊的一樣,不到一年時間,這個侵略者就兵敗絕望,自己吃毒藥死了。
到1878年初,除了還被沙俄占著的伊犁,整個新疆都回到了中國人手里。
04
把敵人趕跑只是第一步,左宗棠明白,光把旗子插上去沒用,得讓這片地上的老百姓認你,日子能過下去,這地方才算是真正收回來了。
他緊接著就在新疆干了幾件大事,先把阿古柏搶走的地還給當?shù)乩习傩?,還減免賦稅,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
然后組織士兵和百姓一起修水渠,挖坎兒井,把水引過來,教大家用更好的方法種地。
沒過幾年,新疆的糧食產(chǎn)量就比打仗前還高。
他還下令修路,從哈密一直修到喀什,路兩邊全種上柳樹,既能擋風沙,又能給走路的人遮陰,后來人們都管這些樹叫“左公柳”。
最關鍵的一步,是他拼命向朝廷建議,要把新疆從原來的軍事管制區(qū)改成和內(nèi)地一樣的省份。
他接連上了五道奏折,反復強調(diào)只有讓新疆和內(nèi)地用一套管理辦法,才能真正成為國家的一部分。
1884年,朝廷終于同意,新疆正式建省,這一下從制度上把新疆牢牢地釘在了中國的版圖里。
在伊犁問題上,左宗棠的倔脾氣又上來了,清朝派去的第一個外交官,談了個賣國條約回來,左宗棠氣得要殺他,自己又準備帶兵打仗。
快七十歲的人了,再次抬著他的棺材,把大營往前推到離俄國人很近的哈密,擺出一副隨時準備開打的架勢。
這種軍事上的壓力,給了后面接手談判的曾紀澤極大的底氣,最后沙俄不得不讓步,重新簽了條約,中國總算把伊犁大部分地方要了回來。
1885年,左宗棠在兩江總督任上病逝了,他死前寫的最后一份報告里,還在惦記著海防和臺灣建省的事。
他去世剛一個月,清廷就宣布設立臺灣省,好像是為了完成他的遺愿。
結(jié)語
左宗棠這輩子,脾氣又臭又硬,不會搞人際關系,得罪了不少人,他跟李鴻章斗了一輩子,其實就是兩種做事風格的碰撞。
我們不能簡單地說誰對誰錯,在那個亂世里,李鴻章或許也有他的無奈。
但左宗棠的存在,就像黑暗年代里的光,他用行動證明了一件事,在國家的核心地盤問題上,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一寸也不能讓。
今天,新疆的石油和天然氣,通過管道源源不斷地送到東部,成了國家發(fā)展的底氣。
“一帶一路”要往西走,新疆就是最重要的通道,當我們享受著這些好處的時候,回過頭看看歷史,應該記得那個抬著棺材去打仗的老將軍。
他保住的不僅僅是16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更是一個民族在最困難的時候,沒有跪下去的骨氣和未來的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