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斃鷹事件”的確比《雍正王朝》里面的更精彩,因為“斃鷹事件”后,即宣告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遭受康熙皇帝的沉重打擊和清洗。而在《雍正王朝》里,“斃鷹事件”的外化影響完全被康熙皇帝所壓制,他根本就沒有追究這件事的始末。
我們首先來看看歷史上真實的“斃鷹事件”始末:
為了緩和九子奪嫡的矛盾,康熙皇帝在一廢太子后,以沒有找到合適的繼承人為由,重新復(fù)立太子胤礽,對于通過議政王大臣會議推舉出來的那個新太子胤禩,康熙更是以他年少不經(jīng)事、獲罪過(張明德案件)以及“辛者庫賤婦所生”等理由給予否決,還對胤禩進行了剝奪爵位的處理(后恢復(fù)爵位)。一直公開直挺胤禩的上書房大臣馬齊和康熙皇帝的丈人兼舅舅佟國維皆遭到康熙皇帝的斥責,馬齊家族在這件事中受創(chuàng)嚴重。
然而,康熙皇帝再立胤礽并沒有平息或者緩和九子奪嫡的情勢,反而讓皇子們爭奪儲位的斗爭愈演愈烈,這直接導(dǎo)致了皇太子胤礽的第二次被廢。
很多讀史的人關(guān)注的焦點在于:二次罷黜皇太子后,康熙皇帝心中到底默定了誰是未來的繼承人?其實不然,對于當時的朝野具體情況來看,諸王大臣更加關(guān)注的焦點在于:一廢太子之后,康熙皇帝啟動的所謂公推太子的結(jié)果是否依然有效?
這樣的認識誤差在于對當時的清廷制度規(guī)則不甚了解。按照清廷的規(guī)則,如果康熙皇帝沒有再立太子或者沒有合適的理由否定那個公推結(jié)果,那么康熙皇帝駕崩后,這個公推結(jié)果是有效的。換句話說,不出意外,胤禩將會是未來的皇帝繼承人。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胤禩自作孽不可活,犯下嚴重的錯誤,那個公推結(jié)果自然而然失效。
胤礽的第二次被廢即意味著他永無翻身之日,而胤礽的再次被廢,與胤禩其實也脫不了干系(不在此贅述),這是胤禩期望看到的結(jié)果。
所以說,胤礽再次被廢可謂人所不驚,沒什么奇怪的。那個公推結(jié)果是否有效并啟動才是朝野最為關(guān)注的焦點。
按照老八胤禩的為人處世,康熙最信任的哥哥福全、近臣李光地都曾對他印象良好,并多次舉薦他為皇太子,這位八皇子應(yīng)該是眾望所歸。
《請圣祖實錄》曾記載了一段史事:二廢太子之后,八阿哥曾寫信給康熙皇帝,對他說:如今兒臣該怎么做?要不兒臣就裝病,免得再有舉薦我的事兒。這無疑是胤禩赤裸裸的試探,言下之意是說如今皇太子胤礽再次被廢了,應(yīng)該啟動那個公推結(jié)果了,我還有機會么?
康熙皇帝對胤禩的這種試探十分厭惡,于是揭露道:“謂朕年已老邁,歲月無多,及至不諱,伊曾為人所保,誰敢爭執(zhí),遂自謂可保無虞矣。”(《請圣祖實錄》)
恰遇二廢太子當年十一月,康熙皇帝外出打獵,住京北遙亭。胤禩出京祭奠自己的生母去世兩周年,完事后住京北湯泉,派人送去康熙打獵用的的幾架“海東青”。誰知道,這些“海東青”送達康熙的時候已經(jīng)奄奄一息,差不多要死了??滴趸实劾做笈J為這是胤禩在故意藐視自己,氣得差點心臟病發(fā)作。
康熙皇帝借著這件事對胤禩大加指責,說他“不孝不義”,還將他與皇太子胤礽作比較,說:“二阿哥悖逆,屢失人心;胤禩則屢結(jié)人心,此人之險百倍于二阿哥也。”
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康熙皇帝以胤禩“行止卑污,凡應(yīng)行走處俱懶惰不赴”的罪名,停發(fā)他及屬下護衛(wèi)官員們的俸祿(《請圣祖實錄》)??滴趸实郾硎?,廢黜胤礽,并不是要立胤禩,他們都不符合儲君的要求。
這意味著,胤禩的那個公推結(jié)果,也隨著“斃鷹事件”煙消云散,八爺黨遂遭康熙的打擊和清洗,流放的流放,監(jiān)禁的監(jiān)禁,死的死?!皵历検录焙?,雖然還有阿靈阿、赫壽等人積極為胤禩奔走,但是除了胤禩留下的“人心”之外,基本沒剩下什么牢固的政治力量。
有人會問,為什么康熙皇帝就沒有好好查一查“海東青”出事的具體原因?
這已經(jīng)成為一樁無頭公案,因為沒有人有膽子以此來戲弄皇帝斷送自己的前程,即或是栽贓胤禩也會因為收買運送海東青的太監(jiān)難度太大而無法實行。所以,很多人推測,除了康熙皇帝自己之外,沒有其他人會做這種掉腦袋的事,這根本就是康熙皇帝自導(dǎo)自演的一出好戲,其目的在于打擊他十分厭惡的“八賢王”胤禩,推翻一廢太子之后那個公推結(jié)果。
當然,也可能是因為運送“海東青”的太監(jiān)管理不善造成的,但是奇怪的是并沒有俱事的太監(jiān)關(guān)于運送“海東青”情況的報告。假設(shè),“海東青”是因為運送太監(jiān)管理不善造成的,也許康熙皇帝正是藏匿了報告,利用這個問題來打擊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
盡管要完美完成這件事實在大費周章,但是不管怎么說,胤禩垮了,公推結(jié)果沒了,這對康熙有意保護的默定繼承人還是大有好處的。
而在《雍正王朝》里,“斃鷹事件”發(fā)生在康熙六十一年的壽禮上,大將軍王胤禵將一塊上有“壽”字的天石作為壽禮讓鄂倫岱帶回北京祝壽,路過八爺府的時候,被老八胤禩給調(diào)換了,調(diào)換的就是一只死去的老鷹。結(jié)果,鄂倫岱呈送壽禮的時候,死鷹從盒子里滾出來,滿朝皆驚。
這明顯是老十四胤禵和老八胤禩之間的斗爭,按照鄔思道的說法,康熙皇帝無意傳位于他們之中的任何一位,所以在此關(guān)鍵的時刻,為了保持政局的穩(wěn)定,為真正的繼承人創(chuàng)造穩(wěn)定的條件,康熙皇帝未予追究。
《雍正王朝》是戲劇,將“死鷹事件”戲劇化,延長了以老八胤禩為首的八爺黨的“壽命”,是為了突出九子奪嫡之戰(zhàn),延續(xù)奪嫡斗爭的精彩沖突和故事。
在這里,有一個問題似乎更有“咀嚼性”,那就是康熙皇帝對于老八胤禩,為什么采取了“打而不滅”的措施,反而一再加封,直到康熙皇帝駕崩(臨死罷黜能員干吏不算)。這和歷史上康熙五十一年“斃鷹事件”后,于五十四年獲罪,八爺黨遭受打擊清洗完全不同,是什么原因呢?
為什么說是康熙對八爺胤禩“打而不滅”呢?
黃河發(fā)大水,管理戶部失察,對于救災(zāi)泛泛而談,沒有實際措施,除了遭受康熙斥責之外,沒有懲罰他。
刑部冤獄案,老八胤禩繞過老十三胤祥,誘騙肖國興出賣太子胤礽,康熙皇帝直言“其心可誅”,可仍舊加封廉郡王。
《百官行述》是八爺黨門下的任伯安一手操持,康熙皇帝洞若觀火,卻貌似置若罔聞。
八大山莊老十四胤禵偽造太子調(diào)兵手諭,說起來,也是出自他八爺黨內(nèi)啊,康熙也沒有追究。
再就是這次“斃鷹事件”,老十四胤禵與老八胤禩互作“亂”局,康熙皇帝還是不予追究。
老八胤禩是賢能,也會說話,辦事還滴水不漏,相比于老大胤褆,其實陰險得多。但是,老大胤褆在一廢太子的時候,就被康熙皇帝永遠圈禁了,老十三胤祥俠義光明,也被圈禁。為何陰險之人沒事,反倒是胤祥這樣的人卻換來牢獄之災(zāi)呢?
其實說到底,這也是為了保護他心中的默定繼承人所為。當西藏叛亂的事件發(fā)生后,康熙將八爺黨內(nèi)的老十四胤禵分化出來,讓他擔任大將軍王,挑起八爺黨和老十四之間的爭斗,轉(zhuǎn)移滿朝文武的目光。
這和皇太子胤礽復(fù)立的作用類似,只有滿朝文武的目光都聚焦在八爺黨和老十四身上,那么老四胤禛,作為真正的繼承人才是安全的,才不會成為眾矢之的。
對老八胤禩“打而不滅”的妙用就在于此。可是歷史終究不是戲劇,其結(jié)局的殘酷性要比戲劇嚴重得多,“斃鷹事件”就是如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