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簡介
你知道年休假未休也能拿三倍工資嗎?長葛某企業(yè)員工10年未休假竟獲賠數(shù)萬元!年休假工資的計算規(guī)則是什么?維權(quán)時效有多久?陳曉峰律師用真實案例詳解法律要點,教你避開維權(quán)陷阱!
文章正文
一場遲到十年的年假補償
去年,長葛一家機械制造廠的員工老李找到我。他在公司勤懇工作十年,卻從未休過年假。離職時,他想討回這筆“隱形工資”,但公司強硬拒絕:“是你自己沒申請!”翻開《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二條,我明確指出:安排年假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wù),員工無需主動申請才算數(shù)。最終,我們通過勞動仲裁幫老李爭取到十年未休假的工資補償——以日工資300%的標準累計賠付近4萬元。很多勞動者像老李一樣,誤以為年休假是“福利”,實則它是受法律保障的剛性權(quán)利。
年休假工資的三倍奧秘
年休假工資的計算有嚴格公式。根據(jù)《企業(yè)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第十條,未休年假的工資需按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含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例如月薪6000元的職工,日工資為6000÷21.75≈276元,未休一天年假應(yīng)額外支付276×200%=552元。需注意兩點:一是計算基數(shù)為勞動合同約定的工資,不含加班費或補貼;二是時效僅一年,從離職日算起。我曾代理一位許昌超市員工,因超時效被駁回申訴,白白損失2萬余元。
企業(yè)規(guī)避責任的常見套路
許多企業(yè)用“偷換概念”逃避責任。比如聲稱“未申請視為放棄”——法律明確要求放棄需員工書面簽字(《實施辦法》第九條)。另一種套路是“用福利假沖抵年假”。去年某制造廠以“年度旅游”名義抵消員工年假,我協(xié)助取證后證實:福利假不能替代法定年假,最終法院判決補發(fā)工資。企業(yè)需留存休假安排或書面放棄的證據(jù),否則承擔舉證不能的后果。
三步鎖定你的年假權(quán)益
維權(quán)要抓住三個核心。第一步確認資格:連續(xù)工作滿1年即可享5天年假;滿10年享10天。第二步收集證據(jù):考勤記錄、工資條、勞動合同缺一不可。我曾幫一位離職教師通過企業(yè)微信記錄證明未休假事實。第三步算清時效:勞動仲裁需在離職后一年內(nèi)提出。若企業(yè)拖延,可依據(jù)《勞動爭議調(diào)解仲裁法》主張欠薪無時效限制——這是許多勞動者忽略的“王牌條款”。
年休假工資是勞動者用時間換來的應(yīng)有補償。我曾目睹一位工人因不懂法,十年未休假分文未獲;也見證老李拿回補償后說:“原來法律真能撐腰?!狈蓮牟槐Wo沉默者,主動行動才能守住權(quán)益。
(法律咨詢,請聯(lián)系陳曉峰律師)
注:本文以真實案例為基礎(chǔ),法律依據(jù)包括《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企業(yè)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文中地名僅作場景引用,不指向具體主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