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至27日,一批由滁州學院音樂與教育學院大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等學生骨干組成的 “青春井岡星火音樂團”與“青年‘上山’數(shù)字傳承團”兩支社會實踐團隊,攜手走進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開展了為期9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隊員們在這片承載著厚重革命歷史的土地上,沿著先輩的足跡,通過理論研習、情景體驗、草鞋制作、實地走訪等多種形式,探尋井岡山斗爭的崢嶸歲月,感悟井岡山精神的深刻內(nèi)涵,在紅色沃土上汲取信仰力量、激揚青春擔當。
回望革命過往,體悟精神力量。活動中,隊員們認真聆聽《井岡山斗爭與井岡山精神》專題黨課報告,了解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發(fā)展歷程,領會井岡山精神內(nèi)涵。聆聽革命先烈后代蘆繼兵的家風故事,從感人細節(jié)中汲取信仰力量。大家還在老師指導下參與編草鞋等體驗活動,學習編做技法,切身感受紅軍艱苦生活,深化對艱苦奮斗精神的理解。
踏訪紅色舊址,譜寫紅色樂章。隊員們走訪了小井、大井、黃洋界、八角樓等革命舊址,參觀了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館、博物館。在八角樓,那盞曾陪伴毛澤東同志撰寫《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等重要文章的油燈,讓隊員們感受到革命先輩探索真理的智慧與堅守。在黃洋界聆聽保衛(wèi)戰(zhàn)歷史,先輩們的英勇戰(zhàn)斗場景仿若眼前。
感悟?qū)嵺`意義,凝練課題成果。總結階段,兩隊成員及指導老師各司其職,認真梳理實踐素材,分別圍繞“校園歌曲創(chuàng)作賦能高校文化育人”及“毛澤東‘上山’思想的實踐育人機制”兩個課題探索研究。在課題匯報完成之余,兩個團隊還就滁州國家級非遺項目“鳳陽花鼓”和瑯琊山、醉翁亭等人文自然景觀,與同批次全國60余所高校的師生進行交流宣傳。
據(jù)悉,此次參加井岡山專項實踐活動的兩支團隊,是從全國高校600多支申報“井岡情·中國夢”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專項行動實踐團隊中遴選出來的。實踐活動不僅讓隊員們在革命圣地接受了精神洗禮,也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素材和靈感。隊員們表示,將在刻苦學習、努力工作的實踐中傳承井岡山精神,堅定理想信念,鍛煉實踐能力,為中國式現(xiàn)代化挺膺擔當。(沈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