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寒暄之意來解讀我們茶事活動中的“溫杯”,人的體恤之情便大大加深了。
寒暄這個詞兒,直白的解釋,可以是“冷暖”的意思,“寒”字想必不用再解讀了,倒是那個“暄”字還得說一說,暄字,日字旁,有溫暖的意思,還有松軟的觸覺感,比如我們會說這饅頭發(fā)得很“暄”,就是指飽滿而有彈性。寒暄中的這個暄字,是一定不能夠?qū)懗伞靶[”之“喧” 字,否則意思就對不上了。
古人很早就在用“寒暄”這個詞兒指代冷暖了。比如東漢史學(xué)家、政論家、思想家荀悅就在《申鑒·俗嫌》中說:“故喜怒哀樂,思慮必得其中,所以養(yǎng)神也;寒暄虛盈,消息必得其中,所以養(yǎng)體也?!碧拼拙右椎摹锻┗ā吩娫疲骸暗貧夥春?,天時倒生殺?!倍鞔膭⒉疁卦谒摹冻跸募淳啊吩娭袑懙溃骸扒叭沾鬅後屛音茫蛉找挥隂鋈缜?。寒暄倏忽反覆手,冰炭著體何由瘳。”
寒在冬天,暄在夏天,所以寒暄便有了“冬夏”之意,和“春秋”一詞都成“歲月”指代,再往下發(fā)展,便成了今天問候與應(yīng)酬的客套話。比如宋代陸游在《南唐書》中寫孫忌這個人,說:“忌口吃,初與人接,不能道寒暄;坐定,辭辯鋒起?!笔钦f這個孫忌說話口吃,所以和人剛打照面的時候,不會說客套話,屬慢熱型的,要坐一會兒才能夠開始伶牙俐齒。
以寒暄之意來解讀我們茶事活動中的“溫杯”,人的體恤之情便大大加深了。
溫杯這個茶藝技能中的動作,最早的意思,我想從西漢末年王褒《僮約》中便可見其端倪了。“烹茶盡具”,這個盡具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解讀成喝茶時全套的茶器具都要齊全;也有人解讀成喝茶時要把茶器都消毒清洗得干干凈凈。要消毒洗干凈茶器就離不開熱水,要熱水就少不了溫杯了。我們再讀蔡襄的《茶錄》,上篇論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羅茶、侯湯、熁盞、點茶十目,主要論述茶湯品質(zhì)和烹飲方法,其中那個熁盞的熁,便是烤的意思。原來宋代人點茶時先要炙盞,所謂“凡欲點茶,先須熁盞令熱,冷則茶不浮”,這里的溫杯是帶著強烈的功能性的,除了洗滌消毒之外,使茶杯保持一定的熱度,更是沏茶時萬不可少的一環(huán)。
現(xiàn)代茶藝過程中,也少不了溫杯一環(huán),但我們對它的認(rèn)識,往往一般就分析到其物理功能上,強調(diào)器具與茶水之間的關(guān)系、作用和分寸,但我們較少解讀到這一招一式上的文化暗示和茶語呈現(xiàn)。其實,對茶杯的溫?zé)?,也可以比擬為人與人之間的寒暄,尤其是初次見面時的禮貌問候。倆互不相識的人,豈能剛剛坐下就開始進(jìn)入工作主題,最起碼還是要先來一句“女士們先生們好,下面我們開始……”倘若你連說話的時間也沒有,至少面帶微笑還是能夠做到的吧,微笑給人暖意和真誠,使接下去的一切行為指向善意和美感,一定是給生活加分的。
溫杯也是一樣,除了衛(wèi)生清潔之外,那適當(dāng)?shù)臏囟葘_泡一盞好茶是至關(guān)重要的,沒有溫過的杯是沏不出一盞真正好茶的,設(shè)想一下,一只冰涼無情干燥乏味的玻璃杯,怎么可能親切地迎接春意盎然的新茶與鮮活熱烈的好水呢,它們之間勢必是排斥的啊。我經(jīng)過許多次的體驗,實實地感受到了溫過的杯與未溫過的杯沏出來的茶的不同,所以在喝茶之時,有否溫杯對我而言確是相當(dāng)重要的。
既然是重要的,便必須是認(rèn)真對待的。不要小看溫杯這道小小的工序,這也是一個面面俱到的過程,你不能讓一只茶杯一面冷一面熱,一面干一面濕。尤其是在茶藝演繹中,用心用情還是只用手,那是不一樣的。如何溫杯,是淋還是洗,也是有講究的。你看潮州工夫茶中的那道“滾杯”的工序,那是何等奇巧啊,手指與小甌之間那種天衣無縫的驅(qū)動,驅(qū)動時貼著水發(fā)出的瓷器間的碎滾音,那實在就是日常生活中最美妙的回聲。
(本文圖片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