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
作為一名西安旅游愛好者,這個地方我來來回回去過很多次!
看著它從“默默無聞”的鬧市冷門景點,漸漸變得有了些人氣(這里主要指游客,本地人一直都知道這里)。往來游客雖然多了,但這里仍然可以稱得上最適合西安人逛的地方——沒門票、不擁擠,有歷史、有底蘊,拍照也超級出片。
我挺喜歡這里的,所以有事兒沒事兒就愛來逛逛。但萬萬沒想到,即便來過這么多回,還是有我沒發(fā)現(xiàn)的“”秘密”!
這里就是——西安都城隍廟。
城隍信仰起源于我國儒家思想,是“忠君愛民”正義精神的象征,其后逐漸與道教相融合,發(fā)展成為廣受尊崇的道教神祇。城隍爺被奉為城市的守護神,在我國絕大多數(shù)城市中都建有城隍廟,并各自供奉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隍爺。據(jù)統(tǒng)計,明朝末年全國一共有1246座城隍廟!
西安都城隍廟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至今已有六百余年歷史。2001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畢竟供奉的是守護城池的城隍爺,城隍廟一般都建在城市中心位置,西安都城隍廟也不例外。
都城隍廟具體位置在西大街大學(xué)習(xí)巷的東側(cè),距離鐘鼓樓廣場、回民街都很近。西大街邊上有座牌坊,不過要走進城隍廟里面,得穿過一個小商品批發(fā)市場。——估計之前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來城隍廟的游客并不多。
現(xiàn)在西安旅游熱度越來越高,再加上“寺廟游”的興起,來這里游客比之前多了很多。不過相對來說,依然算是一方“清靜地”。
西安都城隍廟其實有很多有意思的“冷知識”,比如它名字里有“都”字,代表了身份等級比普通的城隍廟更高一位;比如清朝大將年羹堯曾經(jīng)拆了明代的秦王府來重修它。
建成后的都城隍廟“規(guī)模宏大,棟宇崇宏,雄偉壯觀,甲于關(guān)中”,結(jié)果到了清朝雍正年間,被一場大火燒毀。當(dāng)時年羹堯任川陜總督,就住在距離城隍廟不遠的地方(如今大學(xué)習(xí)巷93號還保留著年羹堯故居遺址)。所以,年羹堯下令拆了明代秦王的王府,用王府的磚石、木料重修了這座城隍廟。
如今我們見到的西安都城隍廟是在2003年重修而成的,唯一保留的古建筑是重修于清代的主殿,琉璃覆頂、飛檐斗拱,懸掛的“靈昭三輔”橫匾,是清朝乾隆皇帝所御題,西安的城隍爺紀(jì)信便端坐其中。
來過西安都城隍廟的游客,應(yīng)該會對“你來了么”牌匾印象深刻。這其實是一句道家警語,意在提醒人們:在祈求城隍爺庇佑之前,應(yīng)先捫心自省、檢視自我。
實際上,“你來了么”只是開始,后面還還藏著一整部“連續(xù)劇”呢!
“你來了么”這塊匾,懸掛在西大街邊兒上的那座牌坊之上——那也是進入都城隍廟經(jīng)過的第一座牌坊。
等你走進城隍廟,戲樓和大殿之間也有一座氣勢恢宏的四柱三間牌坊,上面掛一塊匾,赫然寫著四個大字:“來了就好”。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內(nèi)心也一下被擊中了?別急,還有后續(xù)!
等你逛完城隍廟、走出儀門后,看到那塊傳說中的蘇州太湖石“紫氣東來”后,順勢朝前看,會見到對面仿古建筑上也懸掛著一塊牌匾,上面寫著:“好了再來”!
“你來了么!” → “來了就好!” → “好了再來!”
這豈止是三句題字,簡直是一部巧妙的“人間三部曲”??!
道家文化就是用這樣看似輕松、實則通透的言語,引人會心一笑,也讓人心生反省——灑脫之中見智慧,有趣、有趣。
來過城隍廟很多次,我之前只看到了前兩塊牌匾,直到這次看見了第三塊,那一刻,頗有種恍然大悟的驚喜感。
不知你們可曾留意到這精妙的后續(xù)?
最后說一些旅游實用信息,想來的朋友可以參考:
坐標(biāo):西安蓮湖區(qū)西大街129號
門票:免費
交通:地鐵6號線“廣濟街站”A1口出站即到。
周邊:逛完都城隍廟,可以去它旁邊的大學(xué)習(xí)巷逛逛,這里是老西安的美食聚集地,還有大學(xué)習(xí)清真寺(免費)、年羹堯故居遺址等人文景點。
想了解更多冷門、好玩的旅游地,歡迎大家關(guān)注“小漁的行旅日記”。和小漁一起發(fā)現(xiàn)世界更多美景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