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攝影師劉莉歷時15年持續(xù)跟拍鄉(xiāng)村川劇團,這些劇團活躍在鄉(xiāng)間,藝人們挑著簡單的行頭,揀個土坡用幾塊編織布搭起簡陋的戲臺。他們組成的一個個鄉(xiāng)村戲班如星星之火,看似微不足道,卻點亮著民間的藝術(shù)之光。
劉莉用紀實影像為這些民間戲曲留存珍貴檔案。她的《余音在野》系列不僅真實記錄了戲班的生存狀態(tài)和表演場景,更通過持續(xù)深入的視覺敘事,喚起公眾對川劇藝術(shù)的關(guān)注。
2014年7月,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新戲臺落成后的踩臺儀式,戲班子敲鑼打鼓接靈官鎮(zhèn)臺。劉莉 攝 2018年3月,鄉(xiāng)村戲班在四川省遂寧市大英縣野外搭建起簡陋的戲臺。劉莉 攝
2014年4月,戲班在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倉山鎮(zhèn)華實村演出。劉莉 攝
2014年3月,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演員在戲臺上演出大幕戲《三瓶醋》。劉莉 攝
2014年2月,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永豐鄉(xiāng),王春艷在傳統(tǒng)戲《楊宗保招親》中飾演穆桂英。劉莉 攝
2012年2月,嚴黃河(左)、嚴玉環(huán)兄妹倆在幕后商量演出的劇情細節(jié)。劉莉 攝
2012年4月,小朋友月月(左)的爺爺奶奶在前臺表演,她獨自在幕后和布娃娃玩耍。劉莉 攝
2016年3月,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金順鎮(zhèn),村里買了小型發(fā)電機,停電的時候由演員來發(fā)電。
2021年3月,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白沙鎮(zhèn),在鑼鼓、高腔、胡琴聲中,三只鵝也趕來湊熱鬧。劉莉 攝
2018年7月,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qū)丹山鎮(zhèn),81歲的廖明清除了演戲,還負責管理劇團的戲服戲帽。劉莉 攝
2014年4月,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倉山鎮(zhèn),吳永紅七歲就登臺,他懷里抱著的這只小狗也在戲班生活了10年。劉莉 攝
2018年7月,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百和鎮(zhèn)下雨停電,轉(zhuǎn)場的演員們拿著蠟燭照明。劉莉 攝
2016年12月,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潘秀云空閑時喜歡把自拍照發(fā)到朋友圈。劉莉 攝
2014年3月,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吳德志在上妝。劉莉 攝
2014年3月,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戲迷們在看戲。劉莉 攝
2018年7月,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qū)丹山鎮(zhèn),建國戲班全體演員合影。劉莉 攝
攝影/旁白/素材提供:劉莉
編輯/剪輯:王丹
來源:中國圖片集團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