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總統(tǒng)普拉博沃此次訪華也太有誠意了,哪怕不睡覺,也要出席盛會!
要知道,就在幾天前,印尼還因“國內(nèi)局勢緊張”,取消了總統(tǒng)訪華行程。
結果,普拉博沃最后還是來了——連夜起飛,凌晨趕到北京,全程待了不到12個小時。
可以說是給足了東道主的面子,而中國也很夠意思,回送他一份可能改變印尼國運的大禮。
那問題來了,這位74歲的印尼總統(tǒng)這么“拼命”到底為了什么?而中方又回贈了什么大禮呢?
答案很簡單,這份大禮,就是中國答應要深度參與印尼那個拖了三十年的爪哇島北部海岸“巨型海堤”計劃。
合作意向金額高達5800億人民幣,差不多800億美元。
這也不只是一筆生意,更是印尼在緊要關頭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
要說清楚它有多重要,得先問問爪哇島現(xiàn)在到底有多難。
爪哇島是印尼人口最多、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地方,舊首都雅加達就位于爪哇島。
但現(xiàn)在它被兩大災難“前后夾擊”一個是慢性的“水害”,另一個是隨時可能爆發(fā)的“地火”。
“水害”來自兩方面:一是過度抽地下水導致地面不斷下沉,尤其雅加達北部,有些地方一年能陷下去15厘米,現(xiàn)在已經(jīng)比海平面還低了。
二是全球海平面還在上升,兩個因素一疊加,海水倒灌、潮汐洪水簡直成了家常便飯,光每年經(jīng)濟損失就超過12億美元。
但更可怕的還在后面。
爪哇島正好位于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就像坐在火藥桶旁邊。
這里地震、火山噴發(fā)不斷,除了日常防災,還得時刻擔心大地震或火山爆發(fā)可能引發(fā)的超級海嘯。
所以,這個海堤早就不只是用來防洪水了,它更是一條應對終極災難的“保命線”。
對印尼政府來說,這已經(jīng)不是“要不要修”的問題,而是“再不修還能不能活”的問題。
除了地理原因,還有經(jīng)濟方面的考慮。
根據(jù)印尼的規(guī)劃,這條大海堤要護住北岸那些最核心的區(qū)域——里面有整整70個工業(yè)區(qū),撐起了全國的制造業(yè),從紡織、化工到電子產(chǎn)品全在這兒。
還有5個經(jīng)濟特區(qū),專門吸引外資和搞高科技。
更關鍵的是,全國超過70%的外貿(mào)都得靠這里的港口群,再加上機場、公路這些交通樞紐。
說實在的,這些地方萬一被災害搞癱瘓了,印尼經(jīng)濟可能直接休克,損失可不是一年十幾億美元的事,整個國家的發(fā)展倒退幾十年都不是嚇唬人。
所以,這5800億,表面上看是個天文數(shù)字,但對印尼來說,它就是給國家經(jīng)濟安全買的“終極保險”。
這也難怪,這個從上世紀90年代就提出來、但一直沒動靜的計劃,到了普拉博沃這兒,突然就變得這么急。
普拉博沃這么果斷,也不是一時興起,而是他一直以來對華務實風格的集中體現(xiàn)。
他這個人,做事就是“說了就干”。
早在2024年還沒正式上任的時候,他就以“候任總統(tǒng)”身份來了中國,在當時很多人猜他外交要轉向的背景下,這本身就是一個明確的信號。
上臺之后,他動作更快,迅速讓印尼成了東盟里第一個跟中國建立“2+2”高層對話機制的國家,把兩國互信直接拉高了一個級別。
這一連串操作說明,普拉博沃在對華關系上是有長遠規(guī)劃的。
所以這次在北京,閱兵完沒多久,雙方這么快就海堤項目達成共識,其實是他一貫政策的落地。他心里清楚:要想解決這個拖了三十年的老大難,必須找一個技術強、靠譜、又有實力的伙伴——放眼全球,只有中國最合適。
當然,印尼也不傻,這么信任中國,可不是盲目的追風。
他們的信心,是建立在中國之前幾個成功項目的基礎上的。
普拉博沃團隊眼里,至少有兩個“樣板工程”:一個是江蘇鹽城的黃海海堤,那里的地質(zhì)和災害類型跟爪哇島很像,而中國修的海堤已經(jīng)扛住了好幾次超強臺風,這對常受風暴困擾的印尼來說,比什么都有說服力。
另一個是浙江溫州的沿海防護林項目。
如果說鹽城展示的是“硬防護”,那溫州做的就是更聰明的“軟治理”不是光修水泥墻,而是把工程和生態(tài)修復結合,種了大片紅樹林,做成一道“綠色海堤”。
既防了風浪,還帶動了生態(tài)旅游。
這種既安全、又掙錢、還環(huán)保的模式,給印尼提供了新思路:將來這海堤沒準也能變成一條生態(tài)經(jīng)濟帶。
有意思的是,幾乎同一時間,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也在北京談合作——他想把中馬合作的東海岸鐵路再往北修25公里,一直通到馬泰邊境。
這段鐵路別看不長,戰(zhàn)略意義很大,一旦建成,就能把馬來西亞和泰國的經(jīng)濟區(qū)連起來,搞出一個1.2億人口的統(tǒng)一市場。
而對這么重要的項目,馬來西亞態(tài)度很明確:只愿意跟中國談。
為什么?
就因為中老鐵路這些項目成功在前,讓他們認定:在跨境鐵路和復雜工程上,中國的經(jīng)驗和信譽沒得替代。
最后,普拉博沃是帶著實實在在的合作意向回去的。
中方不僅答應派企業(yè)全面參與設計和建設,還愿意通過政策性銀行提供低息貸款,幫印尼減輕資金壓力。
這種既出技術、又出錢、還不帶政治條件的合作,正是中國“一帶一路”主張的真格體現(xiàn)。
整個建設周期可能長達15到20年,這也意味著,中印尼未來幾十年的發(fā)展,會更緊密地綁在一起。
普拉博沃這趟不到12小時的“閃電訪問”,真可以說是雙贏的典范。
他用果斷的行動向世界展示了印尼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對華合作的決心,也為自己也攢了一波國內(nèi)聲望。
同時借中國的力,解決了困擾國家三十年的生存難題。
而中國呢,則再次用實際行動證明:誰才是東南亞最靠譜、最能干成事的合作伙伴。
參考來源:
印尼和馬來西亞兩國透露,領導人訪華期間同中方討論了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025-09-04 觀察者網(wǎ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