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申
在中國兩千多年漫長的帝制歷史星河里,賢明君主并不鮮見,然而能真正企及“近乎完美”之境的皇帝,卻鳳毛麟角。漢文帝劉恒,無疑是其中熠熠生輝的一位。他在位23載,一手締造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華章,引領漢朝從歷經(jīng)戰(zhàn)亂的凋敝走向繁榮昌盛,憑借仁德、節(jié)儉、睿智與克制,贏得后世史家的齊聲贊譽。
漢文帝劉恒本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其母薄姬出身低微。在呂后專權(quán)的風云變幻中,劉恒因遠離權(quán)力漩渦中心,得以保全。呂后離世后,功臣集團鏟除諸呂勢力,急需一位“安穩(wěn)”的皇帝。劉恒既無強大外戚勢力,又無深厚政治根基,且性格溫和,自然成為不二之選。
但這位看似“柔弱”的帝王,實則擁有超凡的政治智慧。聽聞將被擁立為帝,劉恒并未貿(mào)然入京。他先派遣舅舅薄昭快馬加鞭前往京城探聽虛實。薄昭一路小心翼翼,喬裝打扮混入京城,四處打聽局勢,與舊相識秘密交談,詳細了解朝中各方勢力的動態(tài)。數(shù)日后,薄昭返回,向劉恒詳述京城情況,劉恒這才稍感安心,卻仍未放松警惕。他帶著親信隊伍,緩緩向京城進發(fā),臨近京城時,暫居代邸,又反復觀察京城內(nèi)外動靜,確認毫無異常后,方才踏入皇宮,登基稱帝。這般步步為營,并非懦弱膽怯,而是他深知權(quán)力的運行之道,唯有穩(wěn)扎穩(wěn)打,才能掌控大局。
漢文帝最為人稱道的,當屬他推行的仁政。他大刀闊斧地廢除秦朝遺留的嚴刑峻法。廢除連坐制時,朝堂之上不乏反對之聲,有大臣進諫:“自古以來,一人犯罪,全家受罰,此乃震懾百姓之法,若廢除,恐犯罪者增多?!睗h文帝卻神色堅定地回應:“百姓犯罪,多因生活所迫或教化不足,若因一人之過累及全家,實非正義之舉。朕意已決,罪人不孥?!本瓦@樣,連坐制被徹底廢除,一人犯罪不再牽連家人。
廢除肉刑更是彰顯其仁愛之心。當時,一位叫淳于意的醫(yī)者,因拒絕為王公貴族治病,被誣陷治死人命,依律當受肉刑。淳于意膝下無子,只有五個女兒,小女兒緹縈隨父前往長安,上書漢文帝,愿為官婢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打動,不僅赦免了淳于意,還下詔廢除肉刑,將砍手足、刺面等殘酷刑罰改為勞役。此消息傳出,百姓奔走相告,無不稱贊皇帝的仁慈。
漢文帝深知百姓疾苦,為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他果斷推行“三十稅一”政策。在朝堂討論此事時,有大臣擔憂財政收入減少,影響國家各項事務的開展。漢文帝耐心解釋道:“百姓乃國家根基,唯有百姓富足,國家方能長治久安。如今百姓歷經(jīng)戰(zhàn)亂,生活困苦,減輕賦稅,他們才能安心耕種,國家根基才會穩(wěn)固?!边@一舉措讓百姓負擔大幅減輕,得以專心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田間地頭滿是忙碌的身影,一片生機勃勃之景。
他還開放山澤之利,允許百姓采礦、漁獵。詔令一出,原本因生計艱難而愁苦的百姓們,仿佛看到了希望之光。許多人紛紛走進山林、湖泊,憑借自身勤勞獲取生活資源,民間經(jīng)濟逐漸活躍起來,集市上的商品日益豐富。
漢文帝不僅在政策上踐行仁德,個人生活更是簡樸至極。他平日身著粗布衣裳,衣服顏色素淡,樣式簡單,甚至補丁摞補丁。有一次,他想修建一座露臺,找來工匠估算費用,工匠告知需花費“百金”。漢文帝聽后,連連搖頭:“百金,相當于十家中等人家的全部財產(chǎn)??!朕居住在先帝的宮殿里,時?;炭郑掠胸撓鹊?,怎可再耗費如此巨資修建露臺。”于是,修建露臺之事就此作罷。他的后宮妃嬪們,衣裙也從不拖曳在地,一切以簡約樸素為準則。
登基之初,漢文帝面臨著周勃、陳平為首的功臣集團的強大勢力。周勃,在鏟除諸呂過程中居功至偉,朝堂之上,眾人對其敬畏有加,他有時甚至在漢文帝面前也略顯驕縱。漢文帝雖心中不滿,但并未表露。一日朝會,周勃又在朝堂上高聲談論,全然不顧君臣之禮。退朝后,漢文帝并未發(fā)怒,而是私下召見周勃,言辭懇切地說:“丞相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朕感激不盡。但朝堂之上,禮儀不可廢,還望丞相日后多多注意?!敝懿牶螅闹行呃?,從此收斂許多。
漢文帝一面尊重功臣,給予周勃、陳平高位,一面著手逐步集權(quán)。他發(fā)現(xiàn)賈誼才華橫溢,見解獨到,便大膽提拔賈誼,常與他促膝長談,探討治國方略。賈誼提出諸多改革建議,如興禮樂、重農(nóng)抑商等,漢文帝雖因各種原因未能全部采納,但賈誼的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也讓其他大臣看到了皇帝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決心。同時,漢文帝采納賈誼“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巧妙地將諸侯王子弟分封各地。比如,某諸侯勢力龐大,漢文帝便將其封地細分,封給其眾多子弟,諸侯雖心中不滿,卻也無可奈何。如此一來,地方勢力被削弱,中央集權(quán)得到加強,國家在平穩(wěn)中實現(xiàn)權(quán)力過渡,避免了內(nèi)亂。
面對匈奴的頻繁侵擾,漢文帝深知漢朝初立,國力尚弱,貿(mào)然開戰(zhàn),只會讓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于是,他采取和親、互市與防御相結(jié)合的策略。他挑選宗室女子,精心準備嫁妝,遠嫁匈奴單于,以和親之策維系和平。同時,在邊境設立互市,讓漢匈百姓互通有無。匈奴用馬匹、皮毛等換取漢朝的絲綢、茶葉、糧食等,邊境貿(mào)易日漸繁榮,雙方百姓受益。為加強邊防,漢文帝派得力將領鎮(zhèn)守邊關,組織士兵屯田戍邊。士兵們平時耕種土地,自給自足,戰(zhàn)時則迅速投入戰(zhàn)斗。在邊境,一座座烽火臺拔地而起,時刻警惕匈奴動向。漢文帝還鼓勵百姓遷徙至邊境,開墾荒地,給予諸多優(yōu)惠政策。百姓們在邊境安居樂業(yè),為邊防增添了堅實力量。這一系列舉措看似保守,實則為國家贏得了寶貴的發(fā)展時間,為后世漢武帝的反擊積蓄了雄厚國力。
漢文帝臨終前,留下了一份感人至深的遺詔。他在遺詔中寫道:“朕聞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他要求喪事從簡,不修建高大奢華的陵墓,陪葬品僅用陶器,不得使用金銀珠寶。還特意規(guī)定守陵百姓三日后即可回家務農(nóng),不必長期守陵。此遺詔傳出,天下百姓無不為之動容,紛紛感懷皇帝的寬厚仁慈。
漢文帝的偉大,并非在于開疆拓土的赫赫戰(zhàn)功,而是他以仁德為基治國,以智慧為刃理政,以克制為盾用權(quán)。他用行動證明,真正的強大并非依靠暴力征服,而是讓百姓安居樂業(yè),使國家在穩(wěn)定中邁向繁榮。
后世史家對他的贊譽不絕于耳。司馬遷贊其“德至盛也”,班固稱其“恭儉仁孝”,司馬光亦感慨“三代以下,治功莫盛于文景”。在群星璀璨的中國歷史長河中,漢文帝劉恒,宛如一顆最為耀眼的星辰,以其近乎完美的形象,為后世帝王樹立了不朽的典范。
作者簡介:黃申,微信公眾號:磬鄉(xiāng)文學苑,安徽省散文家協(xié)會會員,宿州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宿州市散文家協(xié)會會員,擅長于散文、隨筆、小小說系列。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