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想哥把我叫到辦公室,說,把它簽了吧。不過,你就當它不存在。”
一個理想汽車的前員工,曾經如此回憶當初簽署理想汽車股權激勵協議的過程。
不過,如大家都看到的,理想汽車成功上市,并且成為首個盈利的新勢力。他簽署的這份協議,也給他帶來了不菲的收益。雖然他后來離開了理想汽車,但是薪酬之外,也享受到了公司增長的更多收益。
當然,并不是所有員工激勵、員工持股計劃,都有美好的結局。
尤其是,近兩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分化加劇,銷量分化顯著,IPO退潮和企業(yè)破產重整案例頻發(fā),員工股權激勵或者持股計劃,不僅落空,還有人遭受了很大的損失。
6月16日,“廣汽埃安員工股權爆雷”的傳言開始在互聯網上傳播,數小時后,廣汽集團的緊急聲明終于發(fā)出:“網絡關于員工持股的傳聞純屬惡意謠言”,生產經營一切正常,股權激勵計劃依法推進中。
廣汽埃安員工股權激勵還能繼續(xù)推進,但就全行業(yè)來說,員工持股被套也不在少數。員工持股是毒藥還是蜜糖,不易分辨,也事關運勢。
究其本質,如果是創(chuàng)業(yè)期的企業(yè),員工出資參與的持股計劃,也是投資——這意味著風險和收益,是如影隨形的。
01
埃安股改上市:初心可嘉,路多坎坷
埃安員工持股事件的起因,源于一個雄心勃勃的國企混改上市計劃。
2022年3月17日,廣汽集團宣布其全資子公司廣汽埃安實施了員工股權激勵計劃,共有679名員工和115名廣汽研究院科技人員參與,通過非公開協議增資的方式,合計出資17.82億元,持股比例達到4.55%。
資料來源:企業(yè)公告
彼時,埃安估值高達392億元,意味著794名員工共斥資近18億元,人均持股成本逾224萬元,且需鎖定五年。
如此之大幅度的員工持股計劃,充分體現了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對埃安改制、上市的期望——讓員工從股權意義上成為“主人翁”,與公司成長綁定,解決“力出一孔”,且“利出一孔”的問題。
資料來源:企業(yè)公告
此時,廣汽埃安的發(fā)展一路向好,2023年迎來了銷量巔峰期,全年銷量一度達到48萬輛。
這或許正是廣汽埃安原總經理古惠南多次聲明的底氣所在——廣汽埃安‘并不缺錢’。古惠南彼時一再重申,IPO的目的絕非單純融資,其核心在于解決‘體制機制問題’。
這也是一眾員工都積極參與的背景——幾乎是非常確定的財富增長機會。
在良好的業(yè)績加持下,埃安的估值并不低。胡潤百富發(fā)布的《2024全球獨角獸榜》顯示,廣汽埃安的估值達到1000億元人民幣。
要兌現這1000億元的估值,就需要上市。
然而,埃安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原本計劃在2023年沖擊科創(chuàng)板,成為‘新能源汽車第一股’,但受政策調整影響,其IPO目標不得不從科創(chuàng)板轉向港交所。
2024年3月,古惠南仍表示IPO進程“取決于市場回暖”,暗示上市流程暫未推進。
截至目前,廣汽埃安仍未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上市推進一直處于擱淺狀態(tài)。
遺憾的是,市場回暖遲遲未見,埃安隨即陷入了銷量與業(yè)績的雙重困境之中。
根據廣汽集團發(fā)布的最新數據,2024年1-12月份,廣汽埃安的累計銷量為37.49萬輛,同比下滑了21.9%。
進入2025年,埃安市場情況沒有大的好轉。根據官方數據,2025年1—5月,埃安的累計銷量約8.8萬輛,同比下滑11.77%。
這樣的情況下,埃安的估值下滑,員工認購的股份自然相應縮水,這也便是這起事件的起因所在。
目前埃安已經錯失了最佳的上市時機。隨著市場環(huán)境的演變,原本行情看漲股權,前景已經難以預料。
無論是高管還是員工,只能繼續(xù)持有股權,等待退出機會。
面對市場上的“退休高管收回股權投資”的傳言,古惠南通過微博澄清,他沒有收回本金,仍在繼續(xù)支付利息。
資料來源:微博截圖
實際上,作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典范企業(yè),埃安未能實現上市確實令人略感遺憾。假若埃安能夠順利上市,其通過體制改革彌補國有企業(yè)在效率、創(chuàng)新及靈活性上的短板,將擁有與民營企業(yè)一較高下的實力,進而對其他國有企業(yè)起到示范帶頭作用。
埃安員工持股計劃暴露出的矛盾也表明,未上市公司的員工持股計劃,和已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計劃相比,風險完全不同。
02
上市公司:“福利化激勵”
先說結論,上市公司增長確定性較強的企業(yè),員工持股風險更低。
例如,比亞迪2022年推出覆蓋1.2萬員工的股權激勵計劃,員工無需出資,股票免費授予。員工持股計劃公司層面的業(yè)績考核是以2022—2024年三個會計年度為期,其中首個解鎖期,公司的營業(yè)收入要以2021年為基數,實現增長率不低于30%;在后續(xù)的兩個解鎖期,比亞迪的營業(yè)收入要保持持續(xù)增長,每期增長率均要不低于20%。
長城2023年推出的員工持股計劃,覆蓋3,640人,給員工受讓價格為公告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50%。分三批解鎖,每批可解鎖的標的股票比例分別為40%、30%、30%,也需滿足公司及個人業(yè)績考核。
2024年,賽力斯員工持股覆蓋人群總人數不超過200人,以公告前一交易日股票交易均價的50%的價格,授予員工公司回購股份,并設置嚴格的營收和銷量考核目標。分兩期解鎖,12個月后解鎖50%,24個月后再解鎖50%,具體比例取決于公司及個人考核結果。
資料來源:網絡資料整理
這些增長確定性的企業(yè)能夠完成或者部分完成業(yè)績對賭,員工獲得股權收益的確定性較強。
即使上市公司增長不穩(wěn)定或二級市場表現不佳,員工不能解鎖股權收益,這些上市企業(yè)員工大多以零成本或低成本持股,部分計劃甚至包含兜底條款,這些至少能夠有效保障員工的本金安全或者損失可控。
因此,這些已經進入收獲期的上市公司的員工股權激勵,幾乎可以理解為薪酬之外的一份大紅包。核心骨干或者優(yōu)秀員工才有機會笑納,旁人只能艷羨。
03
非上市公司:“風險投資式綁定”
相比已經上市的公司,還處在創(chuàng)業(yè)階段、非上市公司的股權,收益增長前景大,風險一樣更大,能否上市、多久上市都是風險所在。
例如現在深陷困境的哪吒汽車,在早期也設立員工持股平臺。當初哪吒汽車設立四個員工持股平臺承接了《2017年雇員持股計劃》《2019年雇員持股計劃》《2022年雇員持股計劃》,激勵工具均以受限制股權單位為主,只有《2019年雇員持股計劃》同時輔以購股權,但授予(行權)價格均為2元。
雖然行權價非常優(yōu)惠,但是如果有員工大額吃進,那也是不小的投資。
目前陷入生存困境的哪吒,上市更是遙不可及,除了受限制股權單位(Restricted Stock Units, RSUs)本身無行權價以外,2019年持股計劃中的員工行權成本大概率也將變成了員工的直接損失。
再如,已經破產的合創(chuàng)汽車,其在2018年至2021年間實施了員工持股計劃,參與跟投人員達50余人,涉及金額超過1億元。這部分員工離職時被拒絕退還投資款,這也導致了他們后期的維權行為。
與哪吒、合創(chuàng)汽車不同的是,“蔚小理零”成功上市,持有股份的員工,無疑都有機會賺一筆不小的錢,至少是紙面財富。
以理想汽車的股權激勵為例,該激勵計劃自2019年啟動。2019年和2020年,理想汽車分別推出了兩期股權激勵計劃,旨在激勵員工并滿足長期戰(zhàn)略發(fā)展需求。在這兩期計劃中,理想汽車累計授予了2180名員工9200萬股A類普通股購股權,行權價格為0.1美元/股,以確保員工能夠分享公司成長的成果。
作為理想汽車的聯合創(chuàng)始人,已經離職的理想汽車前執(zhí)行董事兼總裁沈亞楠,2022年9月份,其先后兩次拋售股票,共減持100萬股。兩次拋售共套現1316.3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9113萬元。這可能也是沈亞楠自行創(chuàng)業(yè)的底氣所在。
類似地,小鵬汽車的早期核心成員夏珩、何濤、楊春雷,在何小鵬接管并重組核心管理層之后,雖然陸續(xù)掛冠而去,但是股權收益盡收囊中,甚至足以支撐他們再度創(chuàng)業(yè)的啟動資金。
可見,對于創(chuàng)業(yè)的未上市企業(yè)來說,員工持股更像是風險投資,風險與收益并存,如果公司給出行權價格比較低,或者有兜底條款,那么即使公司沒有上市,員工的損失也會小一些;如果企業(yè)成功上市,業(yè)績表現突出,股價不斷上漲,那么這部分股權也很可能為員工帶來財務自由。
但是能否成功上市除了企業(yè)自身條件外,時間窗口等不可控因素也非常多,這也就要求企業(yè)員工在面對持股計劃時,大額投資一定要非常慎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