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5日凌晨,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105歲的楊絳悄然離開了人世,沒有喧嘩,也沒有特殊的告別。
楊絳走得很安靜,像她活著時的模樣,至此,國內(nèi)最后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舊式才女,告別了人間。
那一刻,很多人才意識到,《我們仨》里寫的團(tuán)圓夢,終于散了。
在這個越來越浮躁的年代,有文化、有骨氣、有溫度成了評價一個人的標(biāo)準(zhǔn)。
可是回頭一看,真正能把這三樣?xùn)|西寫進(jìn)生命里的人并不多,而楊絳就是其中極稀有的一個。
她這一生,沒爭過名利,也沒搶過話語權(quán),但在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流亡、病痛、離別之后,她還能微笑著對世界說一句:“我過得還不錯。”
身為名人,她卻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看得破生死。
這樣的女人,說是人間清醒也不為過。
01
年輕時的楊絳,家境殷實,學(xué)識過人,是舊社會少有的閨門才女。
雖然長得不算驚艷,但眉眼溫婉,言談沉靜,早在大學(xué)時,她就是校園里公認(rèn)的講得一口好法語的才女,同時還寫得一手漂亮文章。
那個年代,像楊絳這樣的女生本可以選擇一條安穩(wěn)的生活路,譬如教書、嫁人、養(yǎng)兒育女。
但楊絳不甘心只做旁觀者,她想寫字,想讀書,想翻譯莎士比亞,想有自己的事業(yè)和人生。
后來,她遇見了錢鐘書。
兩個人一見如故,三觀契合,很自然地成為了彼此人生的伴侶,婚后的他們,幾乎成了學(xué)術(shù)圈里最令人羨慕的神仙眷侶。
他們家里沒有奢華的擺設(shè),只有幾架書柜,幾個寫字臺,一張書桌兩張椅,一杯茶兩本書,就是他們婚姻最常見的日常。
有人說,真正的婚姻,是兩個靈魂可以在一個房間里安靜共處,又能在各自的世界里發(fā)光。
楊絳和錢鐘書,顯然做到了。
02
女兒錢媛出生后,他們的世界多了一個聲音,這個女孩聰明、倔強(qiáng),像媽媽溫柔,也像爸爸犀利。
在那動蕩的年代,一家三口擠在小屋里,日子清貧但有光,他們談文學(xué)、講歷史、爭觀點,家庭氣氛像是一場永不落幕的沙龍。
可幸福終歸不長久。
錢媛的第一段婚姻原本很幸福,可是因為外部壓力,其丈夫最終選擇自盡。
這場突如其來的打擊,讓原本開朗的錢媛陷入了長期的低落情緒中。
雖然后來錢媛再婚,但始終未能生育,婚姻平平淡淡,日子不咸不淡。偶爾回家看看父母,也常常沉默寡言。
楊絳很清楚,女兒心里有一道傷口,是她無法代替撫平的。她做不到為女兒扛過那些失去和孤獨(dú),只能在她身邊不動聲色地守著。
可老天好像并不打算放過她們這個家。
1996年,錢媛被確診癌癥,此時,錢鐘書也病倒住院。
那時的楊絳已經(jīng)86歲,她沒有喊一聲苦,也沒有掉一滴眼淚,只是靜靜地兩頭跑。
早上在醫(yī)院陪女兒,晚上到病房守丈夫,她不告訴丈夫真相,只說女兒去出差,她不告訴女兒病情,只說多吃點才有力氣。
年邁的楊絳,就像一根撐在風(fēng)暴中心的竹竿,看著風(fēng)起云涌,也不肯彎一寸。
一年后,錢媛去世,兩年后,錢鐘書也走了。
03
那之后的十八年,楊絳一個人過日子。
這世上再沒有人喊她媽媽,也沒人喊她鐘書的妻,她白天坐在窗邊,寫字、整理手稿,偶爾翻翻舊照片。
晚上一個人吃飯、睡覺,整個房子安靜得像圖書館。
她拒絕了所有采訪,不上電視,不參加典禮,她說:“我已經(jīng)沒有親人了,也不想再面對別人的眼淚?!?/strong>
她開始著手捐出家里所有的藏書、手稿,把那些屬于文學(xué)、屬于民族的東西,歸還給這個時代。
她把高達(dá)千萬的版稅和稿費(fèi)也全部拿出來并設(shè)立公益基金,幫助年輕學(xué)子。
雖然有錢,可是楊絳活得極簡,她從來不擺排場,冬天自己煮粥,夏天開窗通風(fēng)。
很多人勸她:“楊先生,您歲數(shù)大了,怎么能一個人?。俊彼皇切α诵Γ骸拔疫€行?!?/p>
她確實還行。
晚年時,她還寫出了《我們仨》,用最溫柔的方式紀(jì)念了她的愛人和女兒。
那是一本淡淡的回憶錄,沒有撕心裂肺的痛,只是娓娓道來三個人如何一路走來,又一個個離開。
那書像一杯白開水,卻讓無數(shù)人看到眼眶發(fā)酸。
04
有時候,我們會問,人生究竟圖什么?是風(fēng)光無限,還是子孫滿堂?
楊絳用一生給出了答案。
她不爭不搶,卻贏得所有人的尊重,她不靠不依,卻把一個家撐到最后。
她沒留下一磚一瓦的遺產(chǎn),但留下了比房子更厚重的東西,就是精神財富。
楊絳用一輩子證明,女人可以有柔情,也可以有定力,可以依靠別人,但也能獨(dú)自扛住世界的風(fēng)雨。
她經(jīng)歷過離亂,見過生死,卻始終沒有變得尖銳或刻薄,她能在最熱鬧的時候保持冷靜,也能在最孤獨(dú)的時候不言苦。
最后,她一個人收拾好行李,走得干凈利落。
不留人,不留事,不留痕。
05
楊絳活成了一個真正有教養(yǎng)的人。
她教我們?nèi)绾稳?,如何失去,如何在平凡中不放棄風(fēng)骨。
她不高喊理想,也不談逆襲,但她用一生告訴我們,哪怕最后只剩自己一個人,也要把日子過得體面、有光。
她走了,可她留下的話、留下的文字、留下的精神,會繼續(xù)陪著這個時代走下去。
愿我們每個人都能像她一樣,在人生的風(fēng)雨中,依舊從容不迫,溫暖堅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