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54年,綠意盎然的春天,跨界文壇政壇的斜杠青年王安石與親友來到了褒禪山,被山中“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吸引,寫出千古名篇《游褒禪山記》,因為這篇游記,褒禪山不再“人之所罕至”,此后千年一直是人們喜歡的熱門打卡地。
褒禪山位于安徽馬鞍山含山縣環(huán)峰鎮(zhèn)褒山村,距市區(qū)車程約40分鐘左右,不算遠卻有著遠離塵世的清幽靜謐。山中風(fēng)貌依然有王安石筆下的神韻,綠樹濃蔭,清爽宜人,直接治愈精神內(nèi)耗。
因王安石而出名,山中自然少不了相關(guān)景點,雕像、《游褒禪山記》影壁都帶著濃厚的歷史文化韻味,不妨重溫一遍“游記”,循著王安石的腳步開始游覽行程。
游褒禪山,華陽洞自然是不能錯過的,這里有王安石因洞中危險困難而未能深入的遺憾,如今雖然已經(jīng)過修建,依然濕滑難走,相當(dāng)有探險意味。
走入洞口迎面感受到滿滿涼意,洞口還算寬闊,崖壁上題有石刻,洞內(nèi)崖壁也分布著眾多石刻,王安石筆下“其文漫滅”的碑文依然可尋。
華陽洞是典型的喀斯特溶洞,深約1600米,分為天洞、碑洞、門洞、地洞四層,大小洞相連,洞中的水匯聚成河,深邃幽靜,可在河上泛舟,游客的游覽路線也就多了一條水路。
“荊公斗筆”處懸掛的鐘乳石形狀恰似一支毛筆的筆頭,筆尖聚攏,像是要滴下墨汁,形態(tài)惟妙惟肖。
青石板路上布滿水跡,兩側(cè)崖壁清涼濕滑,也可以摸到冰涼的水滴,足見洞中的陰暗潮濕。在沒有電燈的宋朝,王安石一行只能舉火把前行,一光如豆,游覽過程要比現(xiàn)在艱難許多,也難怪他們最終沒能走完全程。
千奇百怪的鐘乳石時刻激發(fā)著人們的想象,貌似美人魚的,神似三面佛的,形態(tài)如金龜探海的……每一個名字都各顯其妙。
姿態(tài)各異的鐘乳石、石筍遍布洞中,在旖旎燈光的點綴下色彩斑斕,神奇迷幻,走在其中仿佛走進了瑯?gòu)指5亍?/p>
“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各色燈光交織在一起宛若星河,鐘乳石在光線的映襯下愈發(fā)奇幻莫測,這樣瑰麗又詭譎的景色只想讓人贊嘆——古人誠不欺我!
溶洞內(nèi)道路蜿蜒,空間時而寬敞高大,時而低矮狹窄,鐘乳石景觀分布得相當(dāng)密集,抬頭仰視幾乎一個連著一個,讓人有目不暇接之感。
華陽洞是個非常適合夏季游玩的地方,走入洞中,從酷暑一步邁入清涼,從現(xiàn)代秒回大宋,看奇幻景色,同古人對話,完成神奇的探洞之旅為王安石補上遺憾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