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王聰
編輯丨王多魚
排版丨水成文
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極端氣溫頻率增加,顯著加劇對人類健康以及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例如增加熱相關疾病、加重現(xiàn)有疾?。ɡ缧难芗膊。龠M氣候敏感性疾?。ɡ缬绊懷h(huán)、呼吸或泌尿生殖系統(tǒng)的疾?。┑陌l(fā)生。極端氣溫對健康的負擔因人群和地區(qū)而異,這源于人口結構、行為、社會經濟地位及環(huán)境差異等復雜因素的相互作用。然而,很少有研究在城市水平探討極端氣溫對健康的影響,并分析在各種氣候變化情景下對人類健康未來的影響。
2025 年 7 月 16 日,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王行環(huán)教授、廖書杰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潘偉教授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上發(fā)表了題為:Temperature-Related Hospitalization Burden under Climate Change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表明,到 2100 年,中國因極端高溫導致的額外住院人數(shù)可能會大幅增加,同時也可能導致額外住院成本的大幅增加,具體增幅取決于溫室氣體排放情景。這些發(fā)現(xiàn)強調了制定氣候變化緩解策略以減少溫度相關住院風險的必要性。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團隊分析了中國 301 個城市(覆蓋了超過 90% 的中國城市)和 7000 多家醫(yī)院中六種氣候敏感性疾病(Climate-sensitive Diseases,CSD)住院情況與氣溫之間歷史關聯(lián)的數(shù)據(jù),并采用了一個非線性分布滯后模型。
利用這些數(shù)據(jù),研究團隊預測了直至 2100 年極端氣溫導致的住院風險,并開發(fā)了住院負擔經濟指數(shù),以評估在三種碳排放情景下(低、中、高碳排放)城市所承受的負擔。研究團隊已對包括空間分布、疾病類別、人口年齡組、未來時間范圍以及碳排放發(fā)展路徑在內的五個維度進行了評估。
結果顯示,極端高溫導致的額外住院風險在三種碳排放情景下均預計會上升,而極端低溫則影響微乎其微。歷史數(shù)據(jù)特別表明,中國西北部和西南部地區(qū)似乎最易受溫度相關健康風險影響,尤其是妊娠相關疾病,其中妊娠相關疾病呈現(xiàn)特定區(qū)域模式:中國相對較冷的北部地區(qū)對極端高溫脆弱性較高,而相對較溫暖的南部地區(qū)對低溫脆弱性較高。
預測結果顯示,在當前熱力條件下,若不采取任何適應措施,在高碳排放情景下,到 2100 年因極端高溫導致的額外住院人數(shù)將達到 510 萬?;?2022 年中國城市平均住院成本,研究團隊預測,在高碳排放情景下,到 2100 年全國額外住院成本將大幅增加51.9 億美元。此外,該研究還凸顯了社會經濟差異的影響,對于人口較多且經濟發(fā)展水平較高的地區(qū)(例如京津冀地區(qū))。在極端高溫時期面臨相對較低的額外住院風險和負擔。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凸顯了制定有針對性的氣候變化緩解策略的必要性,以降低氣候相關住院風險和經濟負擔的不均衡,同時要考慮到城市地理、極端氣溫、人口群體以及碳排放發(fā)展路徑等方面的差異。
論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352-w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