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下五千年,詩人如星河璀璨,屈原的《離sāo》蕩氣回腸,李白的“天生 我材必有用”豪情萬丈,蘇軾的“一蓑煙雨任平生”豁達千古。
這些名字,早已刻進我們的文化基因里。
但你敢信嗎?真正在帝wáng詩壇上,留下不朽回響的,竟是一個被貼上“文盲”標(biāo)簽的草根皇帝。
他只留下2首詩,卻把另一位寫了4萬多首詩的“高產(chǎn)皇帝”甩開幾條街,這反差,夠不夠炸裂?
先來看看這位“刷數(shù)據(jù)狂魔”——乾隆皇帝。
乾隆爺愛寫詩,那是出了名的,從十幾歲毛頭小伙,寫到八十九歲白發(fā)蒼蒼,生命不息,寫詩不止。
有人算過一筆賬:他一生寫了41683首詩,什么概念?比整個唐朝留下的詩加起來還要多!
他寫詩有多拼?
批奏折時寫,吃飯時寫,睡覺前寫,連上廁所、洗澡的空檔都不放過。
紫禁城的每一塊磚,估計都聽過他吟哦推敲,堪稱“時間管理大 師”,詩歌界的“勞?!?。
數(shù)量是堆到天上去了,質(zhì)量呢?
咱不說虛的,看實例,乾隆有一首詩《新娘》是這么寫的:
“樓下鑼鼓響叮咚,新娘羞坐花轎中。
今日洞房花燭夜,玉簪體魄海棠紅?!?/p>
這水平…像不像村里大爺,喝高了隨口編的順口溜?放在今天,估計連朋友圈都不好意思發(fā)。
滿朝文武誰不知道,乾隆爺?shù)脑妼懙貌徽Φ兀烧l敢說真話?
只能齊聲高呼:“皇上圣明!好詩!好詩??!” 這場景,想想都覺得搞笑。
但歷史上還有一位草根皇帝,沒讀過什么書,肚子里沒墨水,卻能寫出2首傳世佳作,至今耳熟能詳。
現(xiàn)在,讓我們把鏡頭切回,2000多年前的沛縣。
塵土飛揚的鄉(xiāng)間酒肆里,坐著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頭,他就是漢高祖劉邦。
他剛剛御駕親征,剿滅了英布的叛亂,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故鄉(xiāng)。
看著眼前熟悉的父老鄉(xiāng)親,喝著渾濁的鄉(xiāng)酒,這個當(dāng)年被鄉(xiāng)親們看作“街溜子”的泗水亭長,如今已是坐擁天下的君王。
酒一碗碗下肚,往事一幕幕翻騰。
刀光劍影的戰(zhàn)場,兄弟反 目的背叛,如今天下初定,諸侯王卻各懷鬼胎、蠢蠢欲動,危機四伏的憂慮…百般滋味涌上心頭。
劉邦突然拍案而起,擊打著酒器,仰天高歌:
“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只有3句,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精巧的修飾,卻像平地一聲驚雷,炸出了開國君王的萬丈豪情,也透露出守江山難、良將難尋的深深憂慮。
這就是名垂千古的《大風(fēng)歌》。
字字千鈞,一句“安得猛士兮”的呼喊,道盡了多少創(chuàng)業(yè)者的孤獨與渴望?
你以為這就是全部?
不,這位“文盲皇帝”,還有一首絕唱,更藏著驚心動魄的宮廷暗流。
晚年的劉邦,寵愛年輕貌美的戚夫人。
戚夫人天天哭求,想讓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當(dāng)太子,取代呂后生的劉盈。
一邊是心愛 女人的眼淚,一邊是嫡長子和大臣們的壓力,老皇帝也心力交瘁。
其實劉邦,并不喜歡呂后生的劉盈,覺得劉盈太軟弱,不像他,而且呂后太強勢,他也擔(dān)心母壯子弱,擔(dān)心劉盈會反被呂后和外戚所控制,所以想要廢太子。
但也只是想想而已,劉盈作為嫡長子,又沒犯什么錯,廢掉難以服眾,更何況劉盈還有一眾大臣的支持,要廢掉他確實不妥。
更何況,劉盈的背后還有呂后。
呂后為了鞏固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直接找了劉邦的智囊團老大張良,請他出謀劃策。
張良認(rèn)為,要想打消劉邦的廢太子之心,除非請來商山四皓(當(dāng)時非常有名的隱士),給太子當(dāng)靠山。
一次宴會,劉邦醉眼朦朧間,隱約看到太子劉盈身后,站著4個白發(fā)老頭,便問劉盈:“你身后是誰?”
后來,劉邦才知道,自己幾次請商山四皓出山幫自己,都沒能成功,如今他們卻甘愿為太子效力,終于感慨:太子羽翼已豐,廢太子難??!
但戚夫人哪里肯善罷甘休。
一天,戚夫人又在劉邦面前,哭成了淚人,劉邦心疼,卻無法答應(yīng)。
為了安撫她,他說:“美人別哭了,你跳舞,我為你唱歌吧!”
他拿起竹板打著拍子,看著心愛的女人翩翩起舞,唱出了生命盡頭的悲歌: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羽翮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當(dāng)可奈何?
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這首《鴻鵠歌》,字面上是贊美鴻鵠高飛,但字字句句都是暗藏珠璣!
他唱的是,太子劉盈羽翼已豐,就像那沖天而起的鴻鵠,即使有暗箭(矰繳),又能奈他何?
這分明是向戚夫人宣告:廢太子,沒戲了!
歌聲里,有無奈,有認(rèn)命,更有對身后事的深深憂慮。
他預(yù)見了呂后的強悍,也預(yù)感了戚夫人母 子可能的悲劇結(jié)局。(后來戚夫人確實結(jié)局很慘,這里就不一一展開了)
這哪是唱歌?分明是用生命在吟唱,權(quán)力的挽歌。
有很多學(xué)者說,劉邦就是個文盲,沒啥文化,可為什么劉邦的3句俚語,2首楚歌,卻能碾壓乾隆爺4萬首的“錦繡文章”?
答案,就藏在他們的生命軌跡里。
乾隆,一個富貴天子,龍袍在身,寫了一輩子詩。
可他寫詩就像打卡上班,批完奏章寫一首,吃完飯寫一首,蹲個茅房也能憋出幾首。
他把寫詩當(dāng)成了任務(wù),當(dāng)成了彰顯“十全老人”文治的KPI。
寫得再多,不過是在制造文字的泡沫,堆砌帝wáng的虛榮,堆得再高,風(fēng)一吹就散了。
劉邦,一個草根皇帝,渾身帶傷,喝醉了吼兩嗓子,他寫詩,沒有技巧,全是真情實感。
寫《大風(fēng)歌》時,他站在人生的頂點,也站在孤獨的深淵。
剛平定叛亂,兄弟凋零,猛士難尋,面對故鄉(xiāng)父老,半生戎馬、帝wáng心酸、守業(yè)艱難,所有情緒在酒精催化下,轟然爆發(fā),不吐不快。
所以劉邦寫詩,更像是,酒到,情緒到,不寫不行。
《鴻鵠歌》更是蘸著血淚寫的,一邊是愛妃的哀泣,一邊是江山的未來,權(quán)力之爭的冰冷現(xiàn)實,讓他深深憂慮。
那歌聲,是帝wáng心術(shù)的無奈,是英雄末路的悲涼,是對摯愛之人的最后交代,他的每個字,都是從心窩子里掏出來的,帶著滾燙的血和淚。
乾隆那4萬首,像打卡完成任務(wù),有的甚至是在茅房里湊出來的,不走心,讀完就忘。
劉邦那3句詩,里面有刀疤的痛,有兄弟的血,有老家的風(fēng)沙味兒,每個字都是他拿命換的,所以我們能記2000年。
這也再次證明,好的作品,從來不是流水線上趕工出來的,唯有真情實感,才能觸動靈魂深處的回響,才能穿透時光。
因為啊,時間是蕞嚴(yán)格的讀者,它篩掉的從來不是字?jǐn)?shù)少的,而是那些沒有靈魂、沒有體溫的“塑料”文章。
唯有真心,才是對抗時間洪流,蕞硬的鎧甲。
對此,你怎么看?歡迎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