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3548
最近,我媽不再催我生二胎了。
說起來,短視頻功不可沒。這段時間,教育話題三天兩頭霸占熱搜,加上短視頻的夸張演繹,我媽感慨:“一直以為只是咱娃不好帶,現(xiàn)在越來越發(fā)現(xiàn),啥娃都難養(yǎng)!”
她口中的“咱娃”是我的阿斯女兒朵朵,今年8歲。較真、認死理、頂嘴、說不通……朵朵身上的倔勁兒,總是讓我媽又愛又恨。
好在她曾是一名中學教師,跟不少青春期的娃過過招,遇上朵朵這種“鐵頭娃”,愣是開發(fā)出一套專屬彩虹屁戰(zhàn)術:孩子較真就夸她嚴謹,認死理贊她執(zhí)著,頂嘴夸有主見,說不通就夸邏輯強??恐@套見招拆招的本事,我媽總能把崽子的毛捋順了。
正因如此,我媽自認為啥樣的娃都能搞定,并一直催促我們趁她腿腳利索趕緊生二胎,說是“一個羊也是趕,兩個羊也是放”。
但最近一系列的新聞,讓我媽突然轉了風向。“哎,時代變了,現(xiàn)在養(yǎng)孩子跟過去真不一樣了?!?/p>
文 | 朵朵媽媽
編輯 | Jarvis
圖源 | Pexels、Pixabay
嚴師出高徒or嚴師被開除?
浙江溫州某小學一名學生在課堂上用水槍朝老師臉上嗞水,老師情急之下把學生拎至三樓窗戶旁邊嚇唬。后來家長報警,這名老師因責罰不當被行政拘留。
身為一名退休教師,我媽感慨不已:怎么現(xiàn)在的孩子和家長都這樣了?
在我媽的觀念里,敢上課拿著水槍嗞老師的孩子,一般都是皮猴子,家長多半會事先跟老師打招呼,要嚴厲點管。老師呢,除了個別情緒上頭的,多數(shù)也不會對孩子使用帶來嚴重的肢體傷害的武力。
至于精神和心理傷害,那要看人了,那種很敏感的、膽小的孩子,老師批評起來也會很謹慎,但這樣的孩子,哪敢拿水槍對著老師的臉嗞呢?
這條新聞在網(wǎng)上引發(fā)了公眾對教育懲戒權的大量討論,也引發(fā)了我媽的回憶:在她臨退休前的一個開學季,她請一位路過的學生幫忙搬教材,卻被聞訊趕來的家長當眾質問:“是不是你們班老師?”得知并非本班教師后,家長竟冷冷拋下一句:“不是你們班老師就別理她!”
很多短視頻演繹林老師事件時,都會配上一句話:“讓花成花,讓樹成樹,老師不能改變品種。"
這句倡導尊重生命本真的箴言,在實踐中卻異化為教師面對管理困境的自嘲。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在懲戒權受限的現(xiàn)實中逐漸褪色。
當教師因管教學生屢遭投訴,越來越多的從業(yè)者選擇明哲保身,教育淪為照本宣科的機械勞動。這種趨勢無疑將加劇融合教育的實施難度。
說實話,我媽也是在朵朵確診后才開始一點點了解阿斯伯格,但她并不認為這是一種障礙,“過去班上,也有這樣的刺頭學生呀!”
我媽的印象中,過去班級中也有像“朵朵”這樣的孩子,甚至還有更難管的,但鼓勵同學們互幫互助,結對子,也就過來了。
而現(xiàn)在雖然政策一直在強調融合教育,但和朵朵一樣的孩子,想要在學校生活得順利,多數(shù)需要家長投入很大的時間和精力。
融合教育之所以艱難,或許原因之一就是教師權威變低,在班級管理和學生管教中如履薄冰。
虎爸虎媽,跟熊家長一樣可怕
除了熊家長,虎爸虎媽也讓現(xiàn)在的教育變了味。
最近,以愛為名的管教釀造的悲劇,令人痛心不已。比如,浙江杭州9歲圍棋少年墜樓身亡、山東青島與浙江溫州接連發(fā)生的管教致死案。除此以外,因為輔導孩子作業(yè),父母氣到心梗,死亡的案例,這些年也不少見。
為何本該溫暖的親子關系,竟會演變成生死相逼的修羅場?
我媽說,或許是過去信息不發(fā)達,這樣的極端案例聽得少,但更多的是原因或許是因為社會壓力太大了,對成功的定義太單一了。
教育標準化浪潮下,“雞娃”家庭的困境折射出時代的集體焦慮。父母們將人生期望全盤寄托于子女,用名校錄取率丈量教育成敗,用特長證書堆砌成長軌跡。當孩子無法達到預設的完美模板,焦慮便化作失控的教鞭。
“讓花成花,讓樹成樹”在不少家長眼里,似乎變成了對孩子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
譜系家庭雖然賽道跟普娃看似分叉,但本質也有很多相似。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和別人不一樣,所以總是想方設法去訓練孩子。孩子稍有不同或不執(zhí)行他們的指示,家長就會變得異常擔憂,煩躁不安。
都說愛之深,急之切。譜系孩子家庭的父母,手上似乎永遠拿著一把放大鏡,把譜系孩子的每一項行為都放大來剖析。為什么擺手?為什么上課走神?為什么大哭大鬧?……
在焦灼的父母面前,原本正常的屬于孩子的行為,都被標簽化。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承擔不了太多他人的壓力和期待。為人父母與子女本是一場修行,把孩子與父母的交集作為生活的全部,會讓雙方都很受傷。
教育應是喚醒靈魂的藝術
養(yǎng)孩子從來都不是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事。
都說現(xiàn)在養(yǎng)孩子難,或許根源在于社會的容錯率太低,成年人尚且活得茍且,哪能給孩子一個寬松又個性的成長機會呢?
所以我媽感慨:“把一個養(yǎng)好,健康快樂就行了。”
“讓花成花,讓樹成樹”本是最質樸的教育哲學。就像山野中的蒲公英不必羨慕牡丹的華貴,每個生命都該擁有獨特的生長韻律。
可現(xiàn)實中的教育生態(tài),卻在上演著令人痛心的悖論:教師因懲戒失當被推上風口浪尖,家長在愛與傷害的邊界進退維谷,而孩子們,正在標準化模板與過度期待的雙重擠壓下,逐漸失去童真的光芒。
或許這也是融合教育的真諦。
真正的融合教育,從來不是簡單地在教室里添置一張課桌。它需要整個教育系統(tǒng)學會欣賞差異,就像春天從不挑剔花朵的顏色。當特需孩子可以自在地擺手哼歌,當普通孩子學會為同伴的與眾不同鼓掌,這才是教育該有的溫度。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文章版權歸「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經(jīng)許可,嚴禁復制、轉載、篡改或再發(fā)布。本號長期征集線索/稿件,一經(jīng)采用,稿費從優(yōu)。提供線索/投稿請聯(lián)系:contents@dmhxm.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