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化科門診,經(jīng)常有萎縮性胃炎患者帶著疑問前來:“喝小米粥真的能修復胃黏膜嗎?”“哪些食物營養(yǎng)又不傷胃?”深耕脾胃病領域30余年的馬淑華主任,融合中醫(yī)辨證理論與豐富臨床經(jīng)驗,精心設計了一套科學、易操作的養(yǎng)胃食譜方案,從三餐搭配到烹飪細節(jié),教你用飲食為胃黏膜修復“添磚加瓦”。
一、黃金早餐:健脾護胃的“黃金搭檔”
山藥蓮子小米粥(基礎版)
食材:小米50g、鐵棍山藥100g(去皮切丁)、蓮子15g(去心)、紅棗2枚(去核)
做法:
① 小米浸泡30分鐘,蓮子溫水泡發(fā);
② 砂鍋加水800ml,入小米、蓮子煮沸后轉小火煮20分鐘;
③ 加山藥、紅棗續(xù)煮15分鐘至軟爛,溫涼食用。
功效:小米天然膠質護胃黏膜,山藥黏蛋白促修復,蓮子健脾寧心。尤其適合晨起空腹或餐后腹脹者。
南瓜雞蛋羹(護胃加餐)
食材:老南瓜200g、雞蛋1個、溫水50ml
做法:
① 南瓜蒸熟壓泥;雞蛋加溫水、鹽攪勻過篩;
② 混合后蒸8分鐘,燜2分鐘,滴香油即可。
功效:南瓜果膠吸附胃雜質,雞蛋優(yōu)質蛋白助再生。上午加餐食用,緩解燒心、胃空不適。
二、營養(yǎng)午餐:溫養(yǎng)脾胃的“修復餐”
猴頭菇燉排骨(核心修復菜)
食材:干猴頭菇20g(泡發(fā))、排骨200g(焯水)、姜3片、紅棗3枚、黃芪10g(可選)
做法:
① 猴頭菇撕塊,與排骨、姜棗、黃芪入砂鍋;
② 加水1500ml燉90分鐘,加鹽調味,去黃芪后食用。
功效:猴頭菇多糖修復黏膜,排骨補蛋白,黃芪益脾氣(體虛者適用)。湯質溫潤,宜作主菜。
清蒸鱸魚(低脂高蛋白)
食材:鱸魚1條(約500g)、姜絲蔥絲各5g、蒸魚豉油10ml
做法:
① 魚身劃刀,鹽酒腌10分鐘;
② 鋪姜絲蒸12分鐘,棄湯汁,淋熱油及豉油。
功效:高蛋白易吸收,清蒸避油膩,適合胃弱怕油者。
三、馬淑華主任的飲食“金標準”
三宜三忌原則
宜軟爛:食材煮至入口即化(如碎菜、軟面);
宜溫熱:溫度37-40℃(過燙傷黏膜,過涼致痙攣);
宜清淡:少油少鹽(每日鹽<5g),忌辛辣、過酸、油炸。
辨證施食要點
舌苔厚膩(濕重):少甜食糯米,多食茯苓、炒薏米;
舌紅少苔(陰虛):添銀耳百合,忌羊肉韭菜;
四肢怕冷(胃寒):姜椒調味,禁生冷瓜果。
科學進食習慣
細嚼慢咽:每口咀嚼20次以上,利用唾液酶助消化;
少食多餐:每日5-6餐(3主餐+2-3加餐),每餐≤200g;
情緒管理:專注進食,避免焦慮加重胃缺血。
馬淑華主任強調:萎縮性胃炎飲食非苛刻限制,而是通過 “健脾護胃+辨證施食” ,為受傷的胃創(chuàng)造修復環(huán)境。食物是天然的“養(yǎng)胃藥”,但需與規(guī)范治療、定期復查相結合。遵循此方案,多數(shù)患者可顯著改善癥狀,甚至實現(xiàn)胃黏膜的“逆轉新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