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吃鴨子,我只服江西人
江西的飲食,是紅土地泡出來的滋味。
贛江繞著群山走,鄱陽湖吞著長江水,這"吳頭楚尾"的地界,早被司馬遷寫進(jìn)《史記》里"飯稻羹魚"的日子。
唐宋時,王勃在滕王閣吃的魚鮮,白居易在江州嘗的膾縷,都藏著江風(fēng)湖韻。
后來"江西填湖廣",移民把瓦罐湯的陶香、
藜蒿炒臘肉的清苦帶到四方,連湘菜的辣里,都摻著幾分贛地的醇。
煙火里藏著真章。
鄱陽湖的藜蒿一冒頭,南昌人就著臘肉炒,脆生生的香能飄半條街。
吉安的"四星望月",粉蒸魚臥在竹籠里,四碟小菜圍著,
一句"星星盼月亮",讓客家菜有了革命的暖。
瓦罐湯更神,陶罐子埋在炭火里煨足八小時,土雞排骨的精華全融在湯里,
喝一口,像把整座山的清潤咽進(jìn)了肚。
黃庭堅說的"蔞蒿芽甜",大抵就是這滋味。
日子變了,味道還在長。
江右商幫把三杯雞帶到福建,客家人把粉蒸菜混了閩粵的鮮。
如今瓷盤里的蓮花血鴨、網(wǎng)紅的余干辣椒,都還是那股子實在勁兒。
正月喝福羹盼順?biāo)?,冬至吃麻糍念家,擂茶舂著茶葉芝麻,搗的都是日子的暖。
這口滋味,是江西人揣在懷里的根,嚼著香,想著親。
蓮花血鴨
江西萍鄉(xiāng)蓮花縣的"國字號"非遺美食,誕生于南宋文天祥勤王時期。
相傳村民為犒勞義軍,將新宰的鴨子連血帶肉爆炒,
意外成就這道"血不凝固、肉不腥膻"的奇菜。
當(dāng)?shù)厝酥v究"三紅兩白"——紅辣椒、紅鴨血、紅米酒,配白蒜白姜,猛火快炒時濺起的油花像跳燈籠舞。
"恰得血鴨才算到過蓮花",老表們用這句俚語表達(dá)待客誠意。
鴨肉切丁爆香后淋鴨血,收汁時撒把井岡山竹蓀,辣中帶鮮的汁水能拌三碗飯。
如今這道菜登上國宴,但鄉(xiāng)里人仍守著老規(guī)矩:
必須用本地麻鴨,血里得兌米酒才夠滑嫩。
做法看似簡單卻暗藏玄機(jī):鴨血要現(xiàn)接現(xiàn)調(diào),火候掌握"外焦里嫩"四字真訣。
咬開焦脆的鴨皮,里層肉質(zhì)竟如豆腐般嫩滑,混著山椒的沖勁直沖天靈蓋,
最后用湯汁泡飯收尾,保準(zhǔn)你辣得吸溜嘴還停不下筷子。
南安板鴨
江西贛州大余縣的"臘味之王",明朝萬歷年間就出現(xiàn)在南安鎮(zhèn)方屋塘村。
鄧家人把現(xiàn)宰的鴨子用粗鹽揉搓曬干,做成"泡腌",
結(jié)果這咸香耐儲的臘味順著驛道飄向南洋,連廣州客商都追著買。
清朝時改名叫"板鴨",因為要用木板壓成扁平的桃圓形,肋骨還得擺成"八"字,講究得很。
這鴨子選的是本地紅毛鴨,屠宰前要用稻谷育肥28天,毛亮膘肥。
制作時先炒鹽腌入味,再拿溫水漂洗,最后在竹架上曬足五天。
曬好的板鴨皮色像奶豆腐,瘦肉泛著醬紅色,尾巴上那層油膏最是金貴。
咬一口皮脆肉嫩,連骨頭都能嚼出桂花香,贛南人過年必蒸一盤,配點米酒,那叫一個"作興"!
現(xiàn)在這板鴨還是國家非遺,遠(yuǎn)銷東南亞。
江西啤酒燒鴨
起源藏著段野趣傳說——康熙下江南時誤闖九江客棧,
酒醉將米酒潑進(jìn)鴨鍋,奇香驚醒龍顏,
自此宮廷改良用啤酒與草藥同烹,流傳民間成贛地一絕。
這道菜講究"老表選材",南昌人偏愛生過蛋的土鴨,肉緊脂少,
剁塊焯水后與姜蒜爆炒,待皮焦黃時嘩啦倒進(jìn)整瓶南昌啤酒,咕嘟咕嘟燜夠四十分鐘。
辣椒是靈魂,小米椒切段與鴨肉同燒,辣得舌尖冒汗卻停不下筷,
湯汁收得濃稠時撒把蒜葉,香到鄰居敲門。
老饕教你認(rèn)門道:真正好鴨燒完湯汁帶膠質(zhì),筷子一戳骨肉分離,拌飯能吃三大碗。
"恰飯咯!"九江人端上這道菜必喊一嗓子。
做法說破也簡單:鴨塊焯水去腥,熱油煸香姜蒜花椒,
下鴨肉炒至微焦,加生抽老抽冰糖調(diào)味,倒啤酒沒過食材,中小火燜至軟爛,最后收汁撒蔥花。
關(guān)鍵在啤酒選本地品牌,麥芽香能壓住鴨膻,比水煮更添回甘。
贛州油浸鴨
要講它的來頭,得從明朝萬歷年間說起,
當(dāng)年南安府的客家人為保存肉食,用粗鹽腌了鴨子再曬干。
后來越做越講究,用高山茶油煎炸浸泡,肉塊浸得油亮醬紫,骨縫里都透著香,成了盤古山老表過年必做的“油浸肶子”。
做法也實在,自家養(yǎng)的谷子鴨,燙毛煮半熟,抹鹽晾兩天,剁塊撒酒腌入味,再用花生油煎得金黃酥脆。
冷透后裝罐,油要漫過肉,封得嚴(yán)嚴(yán)實實。
吃時夾一塊,油光滴溜,咬一口,肉緊得扯牙,咸香混著茶油香直往鼻子里鉆,再抿口米酒,舒服得人直瞇眼。
老輩人說,這鴨子是客家人的“鄉(xiāng)愁罐頭”。
早年間出遠(yuǎn)門,老娘總要塞罐油浸鴨,路上啃一塊,比啥都解饞。
現(xiàn)在雖然茶油貴了,可那股子嚼勁和煙火氣,還是老味道。
豫章酥鴨
這道菜跟滕王閣一樣有故事,
當(dāng)年王勃寫《滕王閣序》時,老表端來的鴨子里裹著糯米、香菇、冬筍,把文人墨客的筆桿子都饞彎了。
南昌人管這道菜叫“鴨俚裹”,鴨子蒸得皮肉分離,糯米吸飽肉汁,筷子一戳就流油。
做法也簡單:
整鴨抹鹽巴,肚里塞糯米八寶,蒸熟后炸得金黃,外酥里嫩這四個字算是給它玩明白了。
現(xiàn)在改良版用高壓鍋壓得酥爛,鴨皮脆得能聽見響,
肉卻嫩得像豆腐花,蘸點辣椒醬能下三碗飯。
這道菜最絕的是冷熱兩吃,熱乎時香得人鼻子要掉,涼了切塊當(dāng)零嘴,老表們蹲在巷口喝啤酒就這口,能嘮半宿圩堤上的事。
要我說,豫章酥鴨就是南昌人骨子里的實在,
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連鴨子都裹著米香過江。
你若到南昌來,不嘗這口酥鴨,等于白走一趟贛江橋。
酸酒鴨
話要從南宋說起,中原戰(zhàn)火把老祖宗逼得翻山越嶺,到了定南這地界,濕氣能擰出水來。
有天,個阿婆把姜末、野山椒往米醋里一拌,喝下去竟渾身冒汗,濕氣全跑了。
后來,這酸辣勁兒就鉆進(jìn)了鴨子肉里,成了定南人血脈里的味道。
"酸酒鴨要趁熱恰!"這是定南街頭的規(guī)矩。
選四斤重的放養(yǎng)麻鴨,在姜八角水里煮得皮脆肉嫩,剁塊后澆上自家釀的米醋,撒把紅辣椒末。
夾一筷子,酸得舌尖打顫,辣得鼻尖冒汗,回甘里還帶著米酒香。
老饕們都知道,鴨頭要留給最尊貴的客,那叫一個"有頭有臉"。
如今這道菜上了非遺名錄,定南人把酸酒鴨做成了文化。
吉安霉鴨
可是道有年頭的硬菜,打唐宋那會兒就有了,
說是歐陽修老家永豐縣傳出來的。
這鴨子的做法,透著股子老輩人的智慧。
鴨子得選散養(yǎng)的,剁成塊兒后掛通風(fēng)處晾一天,
等表皮干了,就撒上永豐的辣椒粉、粗鹽,再淋點高度白酒,用手揉巴揉巴,
讓調(diào)料都鉆進(jìn)肉里。
接著,找個陶壇子,底下墊層稻草桿,把鴨塊碼進(jìn)去,密封好,放陰涼處發(fā)酵。
冬天做最合適,溫度低,霉得勻?qū)?/strong>。
等個三五天,打開壇子,那股子酵香混著辣香直往鼻子里鉆,
這時候倒上山茶油,把鴨塊浸得嚴(yán)嚴(yán)實實,油汪汪的,能存上三個月。
吃霉鴨,吉安人講究個“霉得透透的”。
蒸的時候,撒把姜片,隔水燉足一個小時,肉爛而不散,咬一口,先是辣得人舌尖發(fā)顫,接著咸鮮味就漫上來,最后是酒香在嘴里打轉(zhuǎn)。
當(dāng)?shù)厝藧壅f:“這霉鴨,辣得過癮,香得勾魂,恰上一口,飯都得多吃兩碗?!?/strong>
要是發(fā)酵得久些,就用菜籽油煸炒,加點啤酒燜,那味道更濃,連骨頭都酥了。
上饒臘鴨
這味三清山腳下的"江南珍上品",歷史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間。
民國初年,當(dāng)?shù)厝藢V式臘味與本土工藝結(jié)合,改良出"三天腌制七天露曬"的獨特技法。
選用信江源頭放養(yǎng)的紅毛谷家鴨,這些鴨子吃著田螺、谷物長大,肉質(zhì)緊實得能彈牙。
老匠人用手搓鹽,把每寸肉都揉得透透的,再掛到屋檐下讓南風(fēng)坳的冷風(fēng)和東塘河的水汽慢慢風(fēng)干。
曬足七天,鴨皮變成暗紅色,肥肉透得像半透明的玉,瘦肉則泛著醬色。
骨脆肉香,咸淡剛好,連鴨胗都帶著松木熏的焦香。
蒸的時候切塊泡溫水,去咸留香,配黃豆一煮,香氣能飄半條街。
這臘鴨不僅是美食,2023年還入了市級非遺名錄,成了上饒的"舌尖名片"。
老輩人說,以前冬至后家家曬臘鴨,
現(xiàn)在雖然做法多了,但那股子煙熏香,還是老味道最得人心。
小喬燉白鴨
傳說三國時周瑜在柴桑駐軍,咳嗽得厲害,
小喬心疼丈夫,便用冬蟲夏草塞進(jìn)鴨肚子里,慢火煨了三個時辰。
這鴨肉燉得那叫一個軟爛,筷子一戳就散,湯頭金黃透亮,
浮著層鴨油花,喝一口渾身暖乎,連藥草味都變得香甜。
九江人燉鴨有講究,必用本地白鴨,肉嫩不腥。
冬蟲夏草要整根塞進(jìn)鴨胸腹,再用竹簽封口,
砂鍋里丟幾片澤蘭、姜塊,倒上紹酒,文火慢煨。
這菜最妙是藥食同源,冬蟲夏草補氣,鴨肉性溫,大病初愈的人喝口湯,比吃十全大補丸還管用。
共青城板鴨
當(dāng)年共青社的年輕人用鄱陽湖的花鴨,拿稻谷喂足百日,
宰殺后手工搓鹽,碼缸里腌足五天,再掛到屋檐下讓北風(fēng)舔、
日頭曬,凍霜里捂,半個月下來,鴨皮縮得緊繃繃,肉卻嫩得能掐出水。
這板鴨好在哪?
皮薄如紙,肉紅似玫瑰,骨頭脆得能嚼碎。
抓起一塊蒸透的,咸香直往鼻子里鉆,咬一口,肥油早被風(fēng)干得恰到好處,不膩人,反倒透出股子湖鮮的甜。
如今這板鴨成了國家地理標(biāo)志,非遺名錄里也掛著名。
“嗐,說了恁些城,吃了恁多包兒,”
老表嘬口茶,抹抹嘴邊的油花,“到頭來啊,還是灶臺上那口熱乎的最對味兒。
日子不就這點念想?油漬麻花的灶臺前頭一站,筷子一戳,那餡兒流出來,燙嘴也香。
啥山珍海味,頂不過家里老娘順手給你熱上倆。”
他拍拍肚皮,“走哪兒,饞蟲勾的還是這口。
老話咋說?胃認(rèn)門兒。
吃舒坦了,心就落定了。
日子再難,鍋里有熱氣兒,總有一味熱乎的等著你,這就齊活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