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跌至1.09的歷史冰點,不到人口正常更替水平的一半,中國年輕人不敢生的背后,是三座沉重的大山。
生一個孩子,等于花掉一套房的首付,在北京工作的85后小李苦笑著算賬,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把孩子養(yǎng)到大學畢業(yè)平均要花209萬,二線城市也要147萬,而2024年全國家庭平均年收入僅15.8萬元。
2025年,我國總和生育率已跌至1.09的歷史最低點,遠低于2.1的人口更替水平當生不起、不敢生成為一代人的集體選擇,國家終于出手了。
01 三座大山:壓垮生育意愿的現(xiàn)實重擔
壓在當代年輕人身上的三座大山,讓生育從家庭喜事變成了奢侈消費。
經(jīng)濟壓力首當其沖,一套普通住房在一線城市均價仍高達6.3萬元/平方米,足以耗盡兩代人的積蓄,教育投入更是無底洞,“雙減”實施三年后,重點城市的家庭教育支出仍占總支出的32%,是OECD國家平均水平的兩倍多。
職場困境則主要壓在女性肩上,67%的職場女性因生育遭遇職業(yè)瓶頸或歧視,產(chǎn)假結(jié)束后,近四分之一面臨降薪、降職甚至失業(yè),全國僅有12%的大型企業(yè)設(shè)有育兒假或彈性工作制。
生育觀念也在經(jīng)歷代際革命,72%的35歲以下受訪者認為個人發(fā)展重于組建家庭,65%的人相信不婚不育同樣能夠獲得幸福,58.3%的育齡人群已明確表示不生,比五年前暴增16%。
02 政策轉(zhuǎn)向:向三座大山發(fā)起總攻
面對嚴峻形勢,2025年初國務院推出“生育友好型社會建設(shè)計劃”,矛頭直指三座大山。
經(jīng)濟補貼率先發(fā)力,2025年中央財政專項撥款2700億元用于生育支持,較2024年增長156%,新政策將生育補貼提高到:一孩5萬、二孩10萬、三孩20萬,上海三孩家庭最高可獲30萬元。
7月起實施的育兒補貼制度,每孩每年發(fā)3600元,直至3周歲。
托育服務短板加速補齊,截至2025年6月,全國普惠性托育機構(gòu)達5.3萬家,覆蓋率從2023年的12%提升至38%。
政府承諾到2027年將覆蓋率提升至60%,并將0-3歲托育費用納入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每月最高抵扣3500元。
職場保護力度空前,新修訂的《就業(yè)促進法》規(guī)定,用人單位因懷孕、生育、哺乳解雇女性,最高罰50萬元,2024年第四季度,全國查處就業(yè)性別歧視案件1827起,罰款總額達2.16億元。
住房政策也向多子女家庭大幅傾斜,三孩家庭購買首套住房可享首付比例降至15%、利率下浮30%的優(yōu)惠。
03 真金白銀:國家育兒補貼全解析
2025年7月28日,國家級育兒補貼政策正式落地,核心設(shè)計體現(xiàn)普惠與公平。
所有2025年1月1日起出生的合法生育嬰幼兒均可申領(lǐng),2022-2024年出生未滿3周歲的也能追溯補領(lǐng),比如2023年12月出生的孩子可獲7200元。
補貼標準為每孩每年3600元(月均300元),但允許省級政府根據(jù)財力提標。線上申請8月開放,通過全國統(tǒng)一的“育兒補貼信息管理系統(tǒng)”辦理,5個工作日內(nèi)完成初審。
不過人口學家張偉提醒:生育是長期決策,涉及價值觀念、社會環(huán)境等多重因素,不可能在短期內(nèi)劇變。
每月300元的補貼,在一線城市可能只夠買10罐奶粉,網(wǎng)友直言:0-3歲嬰幼兒年均開支5萬-12萬,3600元僅覆蓋3%-7%的成本,杯水車薪。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學者楊凡指出,有效的生育支持政策必須超越單一經(jīng)濟補貼的思維定式,構(gòu)建覆蓋婚戀-生育-托育-住房的全周期支持體系。
馬光遠提出的“新方案”獲得七成家庭支持,包括將3-6歲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生育醫(yī)療全程免費,三孩家庭公租房月租800元等,這些建議與當前政策方向高度契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