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窯青講人”為觀眾講解。
“筆架山,古有‘白瓷窯’之稱,白瓷窯是指它燒造的瓷器釉色白。相傳這一帶也稱‘百窯村’,有九十九條龍窯之說?!痹谑胁┪镳^《宋“潮”瓷話——筆架山潮州窯遺址考古成果展》展廳,身穿紅色志愿馬甲的大學生張潤琦,以清晰專業(yè)的講解引領觀眾走近千年窯火。她正是新上崗的“宋窯青講人”之一。
近日,市博物館“宋窯青講人”青年志愿講解員選拔活動收官。經過資料審核、逐一試講、專業(yè)培訓、實踐考核等層層篩選,24名宋窯文化傳承愛好者脫穎而出,正式成為“宋窯青講人”青年志愿講解員。
《宋“潮”瓷話——筆架山潮州窯遺址考古成果展》自5月18日起推出,是首個展示北宋筆架山潮州窯遺址考古成果的展覽。展覽通過“釉色重光”“手鏟問瓷”“百窯肇興”“千器萬象”“窯系共輝”“瓷通遠洋”六個單元,系統(tǒng)梳理筆架山潮州窯70余年的考古成果,并從窯爐技術、外銷貿易、文化交流等多重視角,全景式呈現潮州陶瓷的發(fā)展脈絡及其在海上絲綢之路中的歷史地位。
為讓文物故事更富青春活力,市博物館同期推出首屆“宋窯青講人”青年志愿講解員培育計劃,招募13周歲及以上的中學生、高校學子及社會青年群體,著力培養(yǎng)一支專業(yè)化、年輕化的宋瓷文化傳播生力軍。
項目自6月20日啟動招募以來,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吸引超百名青年踴躍報名。這些青年講解員在市博物館精心安排的宋窯知識、考古知識及講解技巧課程中快速成長,全方位提升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和服務水平。
市博物館考古部鄭俊霞介紹,“宋窯青講人”在講解中展現出令人驚喜的創(chuàng)造力。比如在展覽第四單元展出的宋代小貓小狗形象瓷塑,青年講解員巧妙地將其與當下流行的“l(fā)abubu”等潮玩IP結合;他們把窯爐形容為宋代的“樂高”,用“開盲盒”來比喻考古的過程,充滿時代氣息的解讀拉近了古老瓷器與現代觀眾的距離,使考古成果煥發(fā)新生?!斑@些青年講解員擅長用新媒體的方式傳播文物故事,以獨特視角讓考古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所有通過考核的志愿者都將進入我們的人才庫,持續(xù)參與博物館的文化傳承工作。”市博物館館長余小潔表示。
據了解,“宋窯青講人”每天上午9∶30-11∶30、下午2∶30-5∶00在展廳定點講解,感興趣的市民游客可前往觀展。該展覽將持續(xù)至8月底。(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育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