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日,一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前武漢大學副校長舒紅兵,終于坐不住了。
他不是因為科研突破發(fā)聲,而是為了自證清白——網(wǎng)上瘋傳他是“武大圖書館偷拍誣告案”女主角楊某某的舅舅,甚至說他靠關系把“三本學渣”侄女送進武大。
舒院士的回應堪稱“辟謠教科書”:
第一,我全家沒一個姓楊的;
第二,唯一姓楊的是我過世47年的祖母;
第三,我這兩天才知道世界上有個“楊同學”。
三句話,邏輯嚴密,幽默中帶著憤怒,像極了一個被無端卷入八卦漩渦的普通人,終于忍無可忍:“別跟我扯上關系!她干的壞事,別指望我擦屁股!”
事件主角楊某某,原是武大“天之驕子”,即將保送香港浸會大學??伤帽日l都快——法院判決書顯示:2022年,她偷拍大一新生肖同學長達一小時,反咬對方“偷拍自己、行為不雅”。
學校輕信其言,對肖同學記過處分,導致其保研無望、入黨被拒、精神創(chuàng)傷,連爺爺都因氣憤離世。
更魔幻的是,法院已還肖同學清白,楊某某卻毫無悔意,還在社交平臺高調炫耀保研成果,揚言“繼續(xù)舉報到底”。這操作,堪稱“囂張到極致”。
于是,輿論炸了。央視、新華社齊發(fā)聲,復旦、華科教授在線點評,全網(wǎng)掀起“如果我是肖同學該怎么辦”的大討論。一個校園糾紛,演變成全民對正義、權力與校園生態(tài)的集體拷問。
事情發(fā)酵到這份上,網(wǎng)友自然要問:楊某某憑什么能如此有恃無恐?是不是有“背景”?
于是,各種“深扒”上線,有人翻出她姓楊,又在武大,立馬聯(lián)想到——舒紅兵?他是不是她舅舅?
這邏輯,像極了“你姓張,他姓張,你們肯定是一家”??涩F(xiàn)實是,舒紅兵家族活人中無一姓楊,連祖母都已過世47年。這“親戚關系”,比DNA匹配還難找。
可一旦“院士+武大+姓氏聯(lián)想”三要素湊齊,謠言就像病毒一樣擴散。連儲殷教授都感嘆:“把舒紅兵都逼得出來辟謠了……” 可見這波輿論有多猛。
真正受傷的,是武漢大學。曾經(jīng)的珞珈山、櫻花雨、人文殿堂,如今卻被“楊某某事件”拖入輿論泥潭。
人們不再只看她的錯,更質疑:為什么學校在法院未判前就處罰受害者?為什么對誣告者處理如此輕拿輕放?
這背后,是校園治理的漏洞,是權力與公正的失衡。當一個學生可以靠“哭訴”扳倒另一個學生,而真正的加害者卻能全身而退,甚至保研成功,那“公平”二字,還掛在武大的校訓墻上嗎?
舒院士的辟謠,看似小事,實則折射出公眾對“特權”“關系”的極度敏感。我們不怕有錯,怕的是錯而無罰;不怕有案,怕的是案中有“背景”。
舒紅兵院士的聲明,是一次無奈的“自救”。他本該在實驗室里研究生命科學,卻被迫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解釋“我沒親戚”。這本身就是一種悲哀。
而楊某某,以一己之力,讓武大成為“頂流”,讓院士親自辟謠,讓全網(wǎng)憤怒。她或許以為自己贏了保研,可她輸?shù)袅巳烁?、良知與未來。
希望這次事件,不只是“楊某某塌房”,更是對校園公正、網(wǎng)絡暴力、權力濫用的一次徹底清算。否則,下一個“肖同學”,可能就在你我身邊。
畢竟,正義如果總是遲到,那“舒紅兵們”的辟謠,永遠不會停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