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30年9月的許倬云,被視為華語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史學大家之一。他精通上古史、經(jīng)濟史、文化史、考古學、社會學,學術代表作有“古代中國三部曲”(《西周史》《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漢代農(nóng)業(yè)》),數(shù)十年來已經(jīng)成為研究古代中國的典范之作;他還有“中國文化三部曲”(《萬古江河》《說中國》《中國文化的精神》)等大眾史學著作數(shù)十種行世,海內外行銷百萬冊。
(圖/微博截圖)
許倬云的實名微博賬號“@許倬云說歷史”的最后一條微博發(fā)布于2025年7月24日,講述的是他的抗戰(zhàn)記憶。此前,他曾在訪談節(jié)目中表示:“抗戰(zhàn)中長大的我,‘中國’二字刻在心里?!?/p>
很多人是通過《十三邀》認識許倬云先生的。他所說的那句“全世界人類曾經(jīng)走過的路,都要算是我走過的路之一”,在節(jié)目播出時刷屏,隨后被廣泛引用。
(圖/微博截圖)
許倬云在節(jié)目中解釋了自己答應出鏡的原因:在現(xiàn)在這個一個人無法安身立命的時代,要自救,唯有掌握基本的閱讀能力、知識素養(yǎng)和思考訓練底子,自己摸索出道路來。教育、啟蒙正是知識界應該做的事,通過媒體則可擴大傳播面。因此,他欣然接受邀約,并表示:“一萬個人里有兩三個人聽到耳朵里去,聽到心里面去,我也滿足了。”
(圖/《十三邀》)
2021年12月,首屆刀鋒圖書獎將“年度致敬”榮譽授予許倬云先生。評語如下:
“他是擺渡人,橫跨在舊與新、東與西兩個世界間,孜孜于為百姓寫史,作為‘橋梁’連通歷史與現(xiàn)代、大眾與學術;他亦是一個智者、一個‘寶藏’,以睿智的頭腦、豐饒的生命體驗和體悟,為后學者提供養(yǎng)分和方法論。他一方面引導我們向后看,檢視全世界人類走過的路,以此為鑒;另一方面則呼吁我們向前看,共同締造‘魚躍鳶飛的美麗新世界’。他年過九十,卻老而彌堅,始終與時代同頻,關注人類廣闊的命運。”
首屆刀鋒圖書獎推委劉擎、王笛、許紀霖給予許先生高度評價。
劉擎:他不僅僅是一個書齋里的學者
許倬云在學術界德高望重,九十多歲的他保持著思想的敏銳,不斷有作品問世,而且對于現(xiàn)實的世界不斷提出自己的看法,這非常難得。
無論是他的專業(yè)著作還是他面向大眾的書籍,都非常成功。他不僅僅是一個書齋里的學者,還一直關注著外部世界,對世界上所發(fā)生的事情,從歷史的角度提出他的看法。
他寫的《萬古江河》《許倬云說美國》等,在年輕人中產(chǎn)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因為他把大歷史講得非常清楚,而且提出啟發(fā)性的思考。我做的是微觀史研究,但也喜歡讀大歷史,理解大歷史就必須用更長遠的眼光,通“古今之變”。
許先生有家國情懷。他離開家園這么長時間,還在關注中國、關注中國的未來。他雖然是在講歷史,但他希望能從歷史中汲取教訓,思考我們的今天和未來。
(圖/《十三邀》)
他對公共事務發(fā)表看法,里面包括他對美國、對中國所存在的問題的焦慮。怎么認識和解決這些問題?他并不是簡單地從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看問題。我覺得他更多地是從世界的眼光看問題,把中國看成世界的一部分。
他作為一個大學者,能夠不斷地為公眾寫作提供優(yōu)秀的作品,兼顧嚴肅的學術研究和大眾寫作,給我們做出了表率。
他至今仍然有強烈的現(xiàn)實關懷和憂患意識,對后輩特別是對年輕一代有榜樣作用和警示作用。
王笛:他表達了一種長程的歷史關懷
許倬云先生以前可能更像學院當中的一個人物,但他去年通過《十三邀》以及混沌大學的課程等,出現(xiàn)在公共視野。
他表達了一種長程的歷史關懷,體現(xiàn)出以深厚學理為基礎的對現(xiàn)實的洞察。他的聲音可能是低沉的,并不那么嘹亮,但非常有力量,這就是我理解的低音。
許紀霖:“大家寫小書”
許倬云先生對于年輕讀者來說是有魅力的,他有智慧,有童心,也有情趣。市面上有兩種書,一種是暢銷的,可愛但不可信;還有一種是學術的,可信但不可愛。許先生的創(chuàng)作,我稱之為“大家寫小書”,他的作品既是可信的,也是可愛的。
【許倬云著作選讀書單】
《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
北京日報出版社|理想國,2023-3
“我寫這本書就是要給大家一個可讀的東西,我不要再去記錄朝代、皇帝、祖國的光榮,我要擺開看,老百姓過日子怎么樣,老百姓怎么想。我的書里沒有一個英雄人物。我希望引導讀者進入一個包含中國,卻超越中國的新的人類社會。”(許倬云)
《說中國:一個不斷變化的復雜共同體》
九州出版社|理想國,2024-7
“‘華夏/中國’不是缺乏歷史,而是歷史太多,它不是只有一個歷史,而是擁有好多個彼此交錯的歷史,這個歷史再給現(xiàn)在的歷史學家出難題。許先生的筆下,是一部大歷史,有‘截斷眾流’的大判斷。我相信,許先生無疑深感現(xiàn)實世界的刺激。他擔心的是,在世界文明存在(being)和變化(becoming)之大潮中,中國如何自處?!保ǜ鹫坠猓?/p>
《中國文化的精神》
九州出版社|理想國,2018-12
“他認定西方文化所主導的現(xiàn)代文明,由于‘人與人之間的疏離,人與自然之間的分割’,今天已深陷危機之中;而中國文化則以人為主體,人與自然也融合互依。因此他希望中國文化的特色能發(fā)生他山之石的功用,以‘匡救現(xiàn)代文明的困難’?!保ㄓ嘤r)
《許倬云說美國:一個不斷變化的現(xiàn)代西方文明》
上海三聯(lián)書店|理想國,2020-7
“對于身處中國,生于斯長于斯的我來說,‘我者/中國’是我的現(xiàn)實語境。而對遠赴美國的許先生來說,‘他者/美國’卻是他的現(xiàn)實語境。各自對于現(xiàn)實保持批評立場,是每一個人文學者都應當秉持的?!保ǜ鹫坠猓?/p>
《許倬云十日談:當今世界的格局與人類未來》
廣東人民出版社,2022-3
“一位即將慶祝92歲生日的史學老人對當今世界格局與人類未來的觀察,他的人生貫穿了我們記憶所及的苦難、混亂與輝煌。在走向不確定的未來之時,在你心懷猶疑恐懼之時,聽先生說?!保ㄚw冬梅)
編輯 | 譚山山
運營 | 嘉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